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建设责任型政府的突出表现,这一举措突出反映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与勇气。但是,在当前省部级高官引咎辞职制度中,普遍存在的诸如理念偏颇、上辞下免、明辞暗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完善引咎辞职制度,规范行政问责制度,构建有效责任政府的制度规范,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明确引咎辞职的条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及后续任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引咎辞职作为公务员责任承担机制之一,要求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因受官本位思想以及传统体制下政府本位思想的影响,公务员的责任意识缺失,公民参与意识淡漠,制约了引咎辞职制度的运行。因此,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应当推动以责任为核心理念的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转变制度设计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本建立了引咎辞职制度。现阶段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具有"成文制度型"、"事故责任型"、"上级责令型"三大特点。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完善引咎辞职制度体系,完善引咎辞职的动力机制,完善引咎辞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它的建立有利于建设责任政府、加强官员责任意识。引咎辞职是"有咎"的领导干部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他们自责、自咎的一种行为。但引咎辞职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有咎不辞、总体执行较难等现象。因此,必须全面完善引咎辞职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问责体系,以加强和完善对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引咎辞职制虽然是一种政治制度、行政制度,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制度伦理,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其行为过程蕴含并体现了公正性、效率性、民主性、服务性等道德精神。这几种道德精神体现了权力与利益复杂关系在引咎辞职行为中的价值诉求,是由引咎辞职行为的公共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引咎辞职作为一种行政辞职制度具有显著的特点,即责任性和道德约束性。它的推行和制度化构建体现了党和国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官员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有利于完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责任体系。同时也需要在行政权责设置、行政责任主体素质及外部保障等方面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作为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公务员法》对引咎辞职制度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政策性规定成为重要实施依据,需以立法形式完善《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及配套法律,明确其主体、条件、程序、引咎辞职后的人事安排、监督机制等内容,使其向程序性问责转变,并借鉴西方国家培养以责任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引咎辞职制度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比较短,理论上的认识和买践中的经验均显小足。作为一坝处于初始阶段的行政机制,如何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进一步规范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官员因失职失责而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安排,它还内含着道德自律因素,可以说,道德自律是引咎辞职行为的动力.这一动力主要来自于官员的责任心、良心和羞耻心.  相似文献   

10.
“引咎辞职”本土化之路径选择——基于中西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咎辞职"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热点。对于我国来说,根植于西方公务员的"引咎辞职"是个"舶来品",其建立的土壤是立足于西方国情之上,西方国家在其行为动力、责任承担方式、接受程度与适用范围等方面具体运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然,为推进"引咎辞职"在中国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引咎辞职"本土化。可以从"引咎辞职"程序化、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正确定位官员责任、加强培养责任意识和完善追踪保障制度等角度出发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1.
范爱红 《课外阅读》2011,(1):136-137
引咎辞职制度是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实行的目标不尽相同,对引咎辞职条件的认同、定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使同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宽严不一的现象。本文认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必须结合国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坚持宽严适当的原则,体现我党我国干部管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引咎辞职作为一种非正式、不成文的政治惯例或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官员基于道德自责与舆论压力主动承揽政治责任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政府官员的一种权利和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上厘清引咎辞职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探讨引咎辞职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政府官员引咎辞职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环境行政合同在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大量存在,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现行立法的缺位,使环境行政合同制度长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环境行政合同最早产生于日、美等国,是政府最早运用契约方式确认环境管理者与相对方在环境保护中的责、权、利关系的.它的产生与责任制思想向环境行政管理领域的渗透及由此引起的管理手段变化有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在环境管理领域开始引入环境行政合同,并被广泛适用于排污单位的污染治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资源开采等.通过对国外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分析、比较,以及对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实践的研究,将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提供崭新的理论视角与有效的实现途径,同时也对环境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高等学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笔者就解决干部管理“下”的问题方面,也就是干部实施引咎辞职制度略述几点浅识。1.建立科学的干部引咎辞职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后勤实施干部引咎辞职制度,首先要对“谁有咎”、“谁该下”进行准确地认定,而解决这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行政伦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不仅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道德立法和建立专门的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方面都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此相比,中国却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因此,加强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健全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以及道德监督机制是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开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的宪政建设,适应WTO透明化对我国政府的要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高行政机关行政效率和加强对行政机关监督。行政公开方式有听证会、电子政务、媒体播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借鉴国外相关的行政公开制度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等民主权利,促使政府行为的公开、公正和高效。  相似文献   

17.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职业教育行政制度变革也将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趋势.由此,深入剖析、全面把握制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行政制度变革的各种宏观背景因素,以及现行职业教育行政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开展职业教育行政问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是对于实施了侵害公益的违法行政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政主体提起的诉讼.行政公益诉讼作为诉讼制度的一种,与其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相一致,都旨在实现公正、效率、制衡性及平衡性的价值目标,对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和建设法治政府也可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原告资格的确定、受案范围的厘清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  相似文献   

19.
"引咎辞职":呼唤中国走向官员"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上半年,我国对三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使“引咎辞职”和官员“问责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术语。“问责制”突出了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致的原则,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实施“问责制”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大大拉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政府形象,加快推进塑造出一个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行政研究在恢复、起步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教育行政研究协同其它方面的教育研究一道,围绕诸如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行政职能转变、提高效率、加强教育宏观调控、调动地方、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以及强化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教育行政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和深入,教育行政研究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