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省级公共图书馆"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访问量低、功能简单、形式单一、维护不到位、未形成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非遗"专题数据库建设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建立数据库评估机制,以充分发挥"非遗"数字资源的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市场有着强大的精神内需。龙山县"非遗"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在保护与开发方面遇到"瓶颈",本文试图将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充分运用到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来,重点突出非遗产业的商业价值,以"非遗"经济推动"非遗"保护与开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民俗非遗文化不但有着深厚的传承和丰富的历史脉络,且长久以来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要求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群众日常生当中,而民俗非遗文化本就具有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对民俗非遗的文化"DNA"善加保护和利用,对当今我国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董晓萍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非遗保护研究》一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民俗非遗保护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论述和探讨,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体现了民俗学者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深切关怀和对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建立规范"非遗"项目档案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是促进文化持续创新发展的源泉。规范"非遗"档案有利于科学决策,便于创建真实可靠的资源数据库,为"非遗"保护继承研究提供依据,为宣传普及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所讲述的第三方平台指的是在政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继承者之间所建立的通道,这个平台着力于将"非遗"变为专利产品,使得"非遗"不再只是悠久的文化标志,更是焕发着新时代气息的产品。一、第三方平台存在的前提1."非遗"的特点脆弱性。民间传统工艺是"非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许多民间传统工艺并未被记载在纸上,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大量的民间传统工艺是由手艺人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科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以青蒿素的发现及手工造纸技艺为例说明"非遗"科普的内涵、必要性和信息化表达方式,从概念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问题梳理和对策思考,并提出"非遗"科普的两种模式(普通模式和专家模式)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贾冬霞 《大众科技》2021,23(5):151-155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历史发展中因其独特性、地域性、人文性成为民族文化中的明珠.生产性保护的提出,使"非遗"再次进入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被提上日程.文章从生产性理论意义及生产性保护价值着手,论述生产性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提供内驱力,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和重新思考"非遗"的有效保护.现今,壮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处于初步阶段,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探析,从中可尝试探讨生产性保护与"非遗"有效保护之间存在的固有矛盾、发展机遇,促进二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在"非遗+文创"融合背景下的今天,现代网络成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我们通过对无锡惠山泥人当地文化的调研、提取和再设计,打造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创衍生品。同时,通过"溯阁"APP的设计与应用来搭建"非遗"和文化产品的桥梁,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存在非遗资源闲置、重视度不够、建设不均衡、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统筹规划等问题。为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赣州市18个市、县级地区的资源现状、数据库地区分布现状及数据库网站栏目设置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而对赣州市非遗数据库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推动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进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金融支持有利于文化传承、产业扶贫和模式创新,但是河北省非遗项目保护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限。分析了当前河北省金融机构在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缺乏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难以做到与政府政策精准对接,欠缺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等困境,提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非遗保护的金融支持意识,精准对接非遗保护的金融政策和实施配套的非遗保护金融支持措施,以此来维护、尊重和弘扬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谭竺雯 《大众科技》2017,19(12):77-78
每一个族群的口头音乐,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所谓"劳者歌其事"。其音乐特点折射了民族心理、性格与气质的多元融合。对于非遗口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将以什么契机切入实施呢?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和微变呢?文章从探寻非遗口头音乐传承密码、高校声乐教师传承非遗口头音乐的多元角色置换等维度,探讨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非遗数字化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数字人文环境下非遗“智慧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非遗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技术构建非遗知识库,结合Omeka S和IIIF,以土家族非遗为例构建土家族非遗数据库。[结果/结论]非遗知识库有利于非遗的组织管理、共建共享、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利用和提升非遗文化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元理论对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知识元进行知识抽取与组织,助力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过程]构建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基于知识元语义模型与深度学习技术对水书习俗非遗资源进行知识元抽取,并对水书习俗非遗资源进行细粒度知识组织与可视化研究。[结果/结论]实现水书习俗非遗资源多维知识关联关系的揭示,促进了水书习俗非遗资源的传承、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对象,肩负着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使命。因而在高校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内容,能够将非遗文化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有效的释放出来,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此,本文就高校教育中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为题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此通过对教学主体、课程结构等角度的有效整合,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涵之 《科技风》2024,(10):11-13
在数字化视域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科技与艺术的交叉学科,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其通过多媒体影像设计、智能媒体产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设计,从而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活力,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认知。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特性和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的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郁李 《华夏星火》2020,(3):90-93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据悉,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还将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人群,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自2018年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之后,两大部门对非遗助力扶贫工作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双高”专业群传承花丝镶嵌国家级非遗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职业教育传承非遗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破解之道、实施路径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职业教育传承非遗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为省级政府部门的非遗政策制定、完善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方法/过程】利用内容分析与量化分析方法,基于“工具-主体-目标”三维分析框架,对遴选出的31省276份非遗保护政策文本予以编码,开展政策颁布时间演进脉络、颁布部门的统计,以及编码结果的单一和多维交叉分析。【结果/结论】省级非遗保护政策经历了“萌芽-成长-活跃”的发展周期,颁布主体部门协作程度较高,同时存在基本政策工具总体分布失衡,个别工具使用过溢,“政府用力过猛,多方无力参与”的非遗保护多元主体分布格局尚未改变等问题,并相对应提出了优化建议。【创新/局限】以政策工具为视角,针对省级非遗保护政策展开系统性研究;人工编码带有部分主观性,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19.
张中秋 《科学大众》2016,(4):52+129
我校地处美丽的江南水乡,分湖之滨,有古老优美的"芦墟山歌"。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从挖掘和继承"非遗"——芦墟山歌入手,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充满生机。在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艺术展演比赛中,我校学生的文娱节目、艺术作品多次获奖。艺术教育的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也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我校被授予江苏省"少儿文化园"。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对非遗资源的分类,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但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揭示非遗资源的特性和非遗资源之间的文化关联性,以建设承德地区非遗数据库为例,引入大众标注标引资源的方式来补充专家分类的不足:用户协作建设基础标签库,使用基础标签作为推荐标签,使用时间、空间、文化场所标签作为文化空间标签,由推荐标签等形成的高频标签作为专家分类的二级类目的备选,构建基于用户协作的非遗数字资源混合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