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创造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创造性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精神,坚持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技巧和创造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1.确定高尚的人生志向。伟大的志向产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则更加坚定伟大的志向。人的志向、意志各有不同,但只有具备高尚的人生志向,才会有正确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目的是人们在行动中所渴望得到的结果,它是激励人们去奋斗的巨大...  相似文献   

3.
教科研断想     
人天生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教育是把理性科学、合理地掺和进感性的行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才使我们人具有了崇高的志向,创造的激情,温暖的爱心,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4.
关注学生终生发展,关注什么?关注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情感确立人的志向、抱负、人生观。语文课程人文性非常丰富。利用丰富情感的语文课来培育学生,是当前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情感有高低级之分,基础情感就是初级的较原始的最切近心理的情感。情感培育应该从基础开始,基  相似文献   

5.
陈白沙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教育,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白沙先生首先从大教育的层面上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为己之学”,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理想,其内容是“立诚”、“明善”,确立道德素质教育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扬内在的德性之知,同时,白沙先生也强调书本文化知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辅助作用,在求知方法上,用反省内求的方法显现道德知识,用知疑、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6.
佚名 《师道》2005,(9):58-59
我国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14年,陈鹤琴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学医,是当时许多留学生的志愿。因为一则利国利民,二则学成后就业容易。陈鹤琴最初也是这个志愿。但是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轮上,陈鹤琴的思想上却展开了斗争:“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是为个人的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人生活吗?也决不!我的志向是‘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医生是医病的,我是医人的。我喜欢儿童,儿童也喜欢我。  相似文献   

7.
创新能力是中学生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构成的高级能力,它受到一定的社会情景的制约.是被志向、动机和意志力所左右的能力。那么。在中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沟通     
刚刚读过《新华文摘》上转载的白志强的中篇小说《中考》。这篇反映初中生生活的小说,不但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学生的志向和心理活动,也有助于了解当前家庭教育上的某些误区和弊端。  相似文献   

10.
象山先生十分关注人的志向问题,强调“人要有大志”。其教育思想以“尊德性”为宗,坚持价值理性对理论理性的统领地位,激励学者高扬价值理想,挺立起道德自我。象山先生强调“自立”,即“志”的落实,号召士子去掉因精神在外而造成的人为负担。象山先生重视躬行践履,认为真知应当通过力行表现出来,鼓励学者着力于实行,反对只说不做、只学不用的不良学风。  相似文献   

11.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及事业影响极大,应着力加以培养。班主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1)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2)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3)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2.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精神中,培养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意识,增强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对小学生进行志向教育是理想的启蒙阶段。为了探讨在小学生中进行志向教育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志向教育实验。一、1981年的实验 1981年2—6月,我与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心理研究所、兄弟学校的研究人员和教师,在北京市青年湖学校对小学四年级三个班共103人进行了实验。其方法是: (一)分志向级别,开展以志向教育为核心的系列活动。在实验前进行初测,了解被试已有的志向及动机水平,并按指标划分为五个级别:(1)目前未考虑志向;(2)志向动机是错误的;(3)志向动机是发展个人爱好;(4)与具体职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薛韬 《学子》2004,(9):39-40
有句成语叫做“有志者事竞成”,意思说,一个人只要有志向,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人的志向如不立在“知本“上,那么,尽管志如磐石,到头来,还是不能成就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这个成语似乎应改为“有知者事竞成”才是。  相似文献   

15.
本从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对02级英语本科新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学生在入学阶段时的学习动机、学习志向和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有志者,事竟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训。意思是说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获得成功。的确,有了志向,努力才不会盲目;有了志向,前进就有了动力。一个人希望都没有,当然也就不可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古往今来,这句古训激励了无数人去努力拼搏和奋斗,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那么是不是说有志向就一定会成功呢?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其中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把个人兴趣、志向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世纪的日本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职业教育的现状 日本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高中为主体实施的。据2000年5月的统计,日本职业高中在校生共有94万人,占整个高中段在校学生人数的22.5%。职业高中培养多种职业技术人才,按培养目标要求,他们应是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丰富的情操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广大学生个性、兴趣与就业志向的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面临着进一步改善与充实的任务。1998年7月,日本文部省公布了《理科教育及产业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完善创新品格,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依赖于人才,而人才的涌现则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培养。如何用“金钥匙”开启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让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观念和意识,确立用科技振兴民族、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和远大志向;如何以创造性理念探索新时期科普教育新思路、新路子成为科普工作的职业意识和刻不容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笔者经过十多年的科技教学实践,做了大量的工作,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