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下午,鲁艺的学生到城里开大会。散会以后,鲁艺的队伍走出城门,爬上校舍所存的半山坡。莫耶和几个同学站在窑洞前的土坪上,远望着一队队抗大的同学从城里走出来,他们的歌声和口号声清晰可闻。这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血流加快了,胸中涌起了潮水。来自朝鲜的音乐系同学郑律成,站在她的身边,看出了她的心情极不平静,就对她说:“给我写个歌词吧!”他们过去曾经合作过,  相似文献   

2.
2004年末,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朱筱筱同学向30多位《大河报》的小记者介绍了自己当年与《大河报》作文版的一段情缘,和同学们分享了她从一个读者到作者,再到学习上的成功者的经历……十年来。无数个像朱筱筱这样的同学见证了《大河报》青少年版面的成长历程,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开辟青少年版面的非少年报,《大河报》的青少年版面就像一个“作文课堂”,引领无数同学走上了新闻和文学的圣殿。“利人也是利己”,在服务对象读者的过程中,版面自身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了青少年读者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那么这样一个小小的版面如何长久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呢?  相似文献   

3.
雯文 《中国记者》2012,(2):40-41
梅子(笔者注:梅子系化名)是家乡小城的骄傲.高考那年,她以全市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国内一所名校,成了闪耀小城的一颗“明星”.毕业那年,梅子拿着历年的奖状、证书和作品到一家媒体毛遂自荐,当场就签定了录用合同.在同学眼中,梅子可谓事业和家庭双丰收——儿子学习优秀,记者生涯风生水起,家里拥有几套大房子.几年前,她和丈夫合开的一家公司也越做越火.大学同学聚会,梅子当选班里的“富姐”.同学们“羡慕嫉妒恨”她所拥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同学患绝症,河南女孩曹恒蕾尽心帮助。同学临终发短信把母亲托付给她,曹恒蕾一诺干金,在同学去世后,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承担起抚慰受伤母亲的重任。如今,这位21岁的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曹恒蕾,被多名教师一致推荐为“2009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相似文献   

5.
独自在家     
曾问过一位同学,她的理想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当老板呗!能赚好多钱!”我愕然无语。又曾问过一位朋友A同样的问题。回答同样令人心痛。但我终于不能看着朋友的爱国之心就这样泯然,忍不住问:“难道你不想为祖国付出吗?”A愣住了,目光中是苦涩和无奈。A说:“毕竟,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不想让我自己的理想化为灰烬。”我无言以对,我感到我的心隐隐作痛,在滴血。 的确,现实中的不少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和金钱,已对祖国的前途置若罔闻。在他们思想中,已没有了生存的真正价值。他们所向往的,却是一些生命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园地     
人物赤脚记者──齐红霞魏家尚黄庆哲 她叫齐红霞,一位22岁的姑娘,是郑州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生。当身边的同学纷纷在省市各级新闻单位成为专职记者的时候,她却被滑县人事局求贤若渴的挖宝人“骗”到了滑县,在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当了一名“赤脚”记者。 初到滑县,齐红霞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艰苦的办公条件,繁忙的工作任务和微薄的工资。面对这些,她没有退却,她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迅速溶入到了工作中,她白天采访,晚上写作,常常通宵达旦。弱肩挑道义,妙笔著文章。不久展现滑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果的《谁持彩炼当空舞》,反映残疾青年 自强…  相似文献   

7.
卫之 《新闻记者》2006,(7):27-29
北京大学一位大四女生在五一游玩中不幸遇难,《华夏时报》一名年轻女记者假装是遇难者以前的同学,进入遇难者宿舍采访,直至走前也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第二天,报纸上的报道令几位室友同学感到受了“欺骗”,于是将这件事公布在北大的BBS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多数意见认为,《华夏时报》记者隐匿身份的采访行为缺乏职业道德;但也有意见认为,这恰恰是记者职业素质的表现,“表明她动了脑子”。那么,记者该不该动这样的脑子呢?  相似文献   

8.
小禁忌     
大学同学小迟告诉我她刚辞职。原因听起来颇大义凛然:她的岗位从企业发展部转到了市场部,工作内容完全不变,只不过定义由“企业形象宣传”变成“市场推广”。她希望保留原来的名头未果,又不能忍受名片上“市场推广”四个字,于是愤然辞职。  相似文献   

9.
款女     
公司里有一个女,长相风骚妖媚,一路走马灯似的换的男友皆是大款。有明里不屑暗里嫉妒她的,便送她“款女”的外号。  相似文献   

10.
11岁的戎慧还不习惯吃辣,但她觉得,这个城市已经接纳了她。“中秋节那天,同学周锐带我去了黄龙溪古镇(成都著名旅游景点),我们还吃了烤肉串。”她说,“以后每个礼拜六,我都会到一个同学家去过。”而据戎慧的班主任——成都市树德中学七年级1班的李老师说,全班40多名同学里,至少有4/5的人报名愿意在周末把戎慧接到家里。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号召,二(1)班语文老师邓中在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改活动。这些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邓老师从2000—2001学年度上期开始,每节课抽出3分钟进行“讲诗歌”活动。具体做法是学生课前准备一首诗歌,轮流登台讲授,每节课限一位同学。班里有90位同学,可以共同欣赏90首诗歌。这项活动结束之后,又进行了“座右铭诠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座右铭写一篇文章,然后自己朗诵。中间穿插了“成语游戏”和正在进行的“演讲”活动。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  相似文献   

12.
拒绝婚纱     
作为单身女子,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前几年,同学、朋友呼啦啦一窝蜂地走进那座著名的“围城”,惹得母亲煞是艳羡,直埋怨我不给她加冕岳母的桂冠;今年更是不得了,朋友、同学又跟约好了似的,接二连三地跟妇产医院打上了交道。母亲和周围的女性长辈们就更加按捺不住了,职业和非职业的媒婆们差点没把我的耳膜“锻炼”成“永久牌”的蜂鸣器。  相似文献   

13.
梧槐 《新闻世界》2004,(10):36-38
昔日,她是一名英姿飒爽、受人尊重的“女警花”。因容貌出众、业务能力强,曾两度成为某知名公安杂志的封面人物。一个“黑社会”老板抓住了她“虚荣”的致命之处,将她包养,诱她染上毒瘾,又将她抛弃……毒品吞噬了她的灵魂。为筹集毒资,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召集三陪小姐等人敲诈勒索,乃至被逐出公安队伍。2004年6月,她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警花”就这样凋谢了……  相似文献   

14.
她的采访对象多是文艺界大师、学者、专家,她的采访对象令多少记 者可望不可及,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马季……在她面前,时而 放声大笑,时而凝神沉思,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她的人物专访见报后,好评 如潮,同时也成为报纸、电视台争相采访的明星。但是,如果以为她是某名 牌媒体的大记者,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与大师对话、与媒体“亲密接触”的人,今年只有13岁,她,就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的张苗同学。采访秘 张苗最近一次作为记者在媒体露面,是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 目,荧屏里的她,活泼可爱、大方利落,…  相似文献   

15.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16.
有关刘亦菲家主动向郎朗家示好(爱)的新闻,又让很多人兴奋起来。其实,我早就有这个美意,希望这对金童玉女可以成为一个爱情组合。中国人有个朴素美德:就是什么都希望“一对儿”,好事成双。很多时候,人性里还有个弱点,你“好”会遭人嫉妒的,但是如果你好到“绝好”,人们就会更希望望年轻钢琴家郎朗,有个好上加好的国产好女人与他好上后,带到全世界去显耀我们的华丽、富强与文明,我吃饱了撑的找了老半天,发现只有刘亦菲是最好人选,她干净清纯饱满的面容适合国人的审美,我其实也试想过章予眙,但是她因为演过日妓遭一些中国人抹黑,而刘亦菲虽然没有她名气大,但是起点高,很有国际化潜力,更重要她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一名“生长在世代清高人家”的女子给一位报刊主编写信谈自己的遭际:自己从小接受严谨家教,后离家赴上海求学,在校中亦从不曾和男生说过话。现在离校许久,外出行走常有男子在旁献些殷勤、说些疯话。上周日她与一女士同去影戏院,坐她右边的一位西装少年又对她献起殷勤。散场后她坐人力车回寓,只听后面说“快跟牢前面一辆女子的车子”!说这话的自是西装少年,他还护送她回寓,且主动为她付了车钱。这让她十分不安,遂写信请教“要用什么法子才能免掉这种为难”?  相似文献   

18.
这些天,好心的同事和朋友们常在我耳边议论说:“老杨啊,你这辈子没有枉活着。就您活得美满自在了,我们羡慕得都有点嫉妒了。”问其根由,无非是说有这些情况:当上了一名新闻单位高级记者和洛宁人大报总编辑;儿成女就都有了自己一份好职业;在事业上也有一些成就。然而,也有一些好心的朋友们另有所见,认为我在事业上的执著不足为惊,不足为慕,不屑一顾,还认为我“傻子”、“大头”、“无意思”。再问起根由,无非是我在人生历史上抛弃了另一谋生的机会。早在1969□杨德年大学毕业时,没有让组织上将自己分配到时任云南省正厅级…  相似文献   

19.
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14,(28):96-96
对于无数拥有“明星梦”的女孩来说,达科塔·纳翰逊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天之骄女”。虽然出道不久,但作为唐·约翰逊与梅兰尼·格里菲斯的女儿,她被很多人看好,不但成为话题之作《五十度灰》女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