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化的本体价值,雷蒙德·威廉斯认为,文化本质上是平常的,没有等级之分,因而他倡导建立共同文化,即完美的民主文化。关于文化的社会价值,他认为,文化与经济同样是"社会的、物质的生产过程",因而具有与社会经济过程平等地批判、建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还强调,一定社会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只有社会大众获得了文化主导权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2.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爱尔兰历史上的文化伟人.在文化选择上,他主张古典主义文化,希望以古典的文学主张来改造国民.由于他的文化主张在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性.他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爱尔兰的爱国者"、一位国民性改造者.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文化观是建立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教的唯识学以及中国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他的文化观是中西印三个路向的文化观。即认为,人类文化分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的文化观是多元化的文化观。他强调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但忽视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旨在分析什么是文化以及中西印的文化走向。他认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是没尽的意欲,所以文化之不同是由于意欲走向的不同。他指出人类满足意欲的方式可分为意欲向前、意欲自为和意欲反身向后,此三种路向分属于中西印三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他还认为西方文化的根本观念是“向前要求”,由此根本精神而产生民主与科学;中国文化则因其理性早熟而走上第二路,中国文化自身的成就在于形而上学的调和主义和儒家的直觉主义精神。梁漱溟先生从文化主体的内在心灵世界来理解文化视角独特,但仅仅从意欲出发有失偏颇,他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忽视了民主科学的历史性及其产生的必然条件,另外其三路向直线式的演进也蕴含着矛盾。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教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即开始深入研究文化问题,他主张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发展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对文化实行创造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0,(3)
他,认为办学,就得要让人民满意,他坚信科学发展孕育力量,和谐奋进成就事业,治校追求至善,着力建设学校文化,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厚实文化积淀,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者认为孙犁的基本精神是“儒家”或“革命者”,本文认为构成孙犁精神最本质部分的是乡村文化。他始终保持对乡村的浓厚依恋,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文学创作和文学观上也有清晰的乡村文化色彩。当然,孙犁的文化资源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乡村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他对乡村文化也有所超越和批判。但是,总体而言,孙犁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无声浸润,是乡村文化孕育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创始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文化观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既反对西方化又反对中西文化融合,而主张东方化,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文化主张中堙有提出“中体西用”论,甚至反对“中体西用”论,但是,他在方法论和具体的文化主张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文化模式,相反却使得“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展和继承。  相似文献   

9.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文学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侗族作家张泽忠的小说作了文化视角的观照,认为他描写侗乡本土文化的小说中深藏着一个“月亮”原型。本文提出侗族文化是“月亮”文化的观点,并认为在艺术成就上,张泽忠的小说是月亮下的诗,是月地上的歌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举世闻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哲学家,早期的布鲁纳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问题,形成了他的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获得理论,进而形成了他的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认知语境论。20世纪后期,布鲁纳在研究了哲学、人类学和语言学后,转变了他的思考方式,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实现了语言认知的文化心理学转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语境论。  相似文献   

13.
陈序经的文化观是他全盘西化论的理论基石。陈序经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时代,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和工具”,他还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和中国文化的惰性。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惰性三方面对陈序经东西文化观进行考察,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苦衷,澄清人们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把数学看作是文化的最高理想.他说:“几何学可以将灵魂引向真理,并且创造出理性精神.”他认为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求真,也是为了求善、求美.他认为人通过研究几何同时也不断地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更高尚、更丰富、也更有力量的人.数学的思想、精神、文化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正是在这一意义下来学习、讨论、研究数学文化的.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  相似文献   

15.
黄荣华 《新读写》2010,(10):36-38
本期推出的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的经验。他认为教育对生命具有约束与解放的双重意义,在对生命进行文化约束的同时,应当唤醒、解放其生命力。长期以来,他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与“文化意义”,提倡语文学习“促进学生文化生命的成长”。他是“语文课堂生命体验”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人的气质》中,认为中国人具有勤俭、孝顺的美德,同时也有公共意识缺失、相互猜疑的性格缺点。综合评估他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察,笔者认为史密斯的观点由于受到西方主义文化立场和对中国的文化隔膜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蒋华是我的学生,因为心系家乡,博士毕业后本来有很多选择,但他却选择回到家乡零陵,为家乡人民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他本是语言学博士,搞舜文化缘于他的一次南昌开会。2008年去南昌开会,他发现那儿的文化旅游做得非常之好,回永州之后感慨良多,于是就萌发了做舜文化旅游的想法。我认为搞文化旅游自然先得把文化搞清楚,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理论是文化理论批评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他认为大众文化具有标准化、商品化、伪民主化等特征。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深刻影响到其后的社会、文化批判,但他的大众文化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性作家。这一称号无疑包含着这样的理解 :土气 ,没有文化底蕴。那么赵树理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便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本文认为赵树理接受的启蒙文化便是中国古代文化 ,他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功底。后来虽然为新文化服务 ,但中国古代文化仍对他发生着很大的影响。这表现在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偏爱上 ,对于曲艺这种传统形式的利用和理解上 ,表现在他小说创造上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赵树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是全面的 ,没有中国古代文化 ,他的作品就会是另一个面貌。  相似文献   

20.
莱昂内尔·特里林(1905-1975)是二战后美国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始终把文学看成文化历史的一部分,认为文学谈论的是个人与文化之间处于危机的道德问题。他的批判性自由人文主义思想与个人、社团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他对狭隘的犹太人意识的超越,对自由主义、现代主义不遗余力的批判,都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他独特的批评立场和人文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