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导线一次短路熔痕的鉴定是认定起火原因的关键,在实际鉴定过程中一次短路熔痕的形貌存在多样性,与国标GB/T 16840.4《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中的特征描述存在差异,短路熔痕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温度场条件下铜熔化再凝固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缺乏对火灾前短路熔痕形成机理方面的分析。因此本文应用Matlab图像温度识别程序分析短路熔痕形成过程中的温度场,测量短路电弧灭弧瞬间的起始冷却速率,分析不同温度和冷却速率对铜导线一次短路熔痕金相组织特征的影响过程。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熔痕近熔珠端头部分中细小的枝状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枝晶偏析组织中枝晶臂的生长更加明显,枝晶干更加细小;熔痕中孔洞大小逐渐减小,数量逐渐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气火灾熔痕的鉴别主要依据国标中对熔痕类别的定性描述,一次短路和二次短路熔痕区别判断缺乏对应参照熔痕图谱,二次短路熔痕鉴定方法属于经验型。通过分析典型实际火灾案例中二次短路物证熔痕的外观和金相特征,分析二次短路熔痕特征的成因和环境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二次短路与一次短路二者熔痕的鉴别特征,从国标、模拟实验和真实火场三者不同角度对比了二次短路熔痕物证判据,给出电气火灾二次短路熔痕物证鉴定应用与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铝导线价格低廉,普遍使用在老旧建筑和高压供电线路中,易引发火灾事故。本文选用2.5mm~2的铝导线发生过电流,发现铝导线过电流时会出现断节并产生熔珠,同时有熔融物滴落。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金相组织,导线断节处金相组织为枝状晶;本体为胞状晶且有明显过渡区;滴落物的金相组织为枝状晶。经过分析与讨论,发现过电流金相组织不仅是等轴晶组织,还会形成类似于火烧熔痕的枝状晶组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火场温度和火场持续时间下所形成的火灾熔痕的微观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进行模拟火灾场景从而重现火灾环境,进而采用XRD分析模拟的熔痕,分析熔痕的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变等微观结构和尺度特性参数。结果显示:(1)微观应变和晶粒大小随火场持续时间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火场持续时间增大,微观应变先增大后减少,而晶粒大小的变化规律大致呈倒U型趋势。而随火场温度变化基本呈不断波动的变化趋势,相关度不高;(2)熔痕晶面(111)和(200)的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变随火场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在200A和300A电流短路情况下较为一致,而与400A电流短路情况下不一致。研究表明,火场温度和火场持续时间对熔痕围观尺度的特征有规律性影响,可初步形成不同熔痕围观尺度特征参数对应不同火场环境的相互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喷射电沉积装置上,采用直流和方波脉冲两种电流波形,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制备纳米晶镍镀层。详细研究了电流波形、电流密度对镀层晶粒生长、微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在两种电流波形下沉积的镀层的微观结构,展示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镀层硬度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主要由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决定,总体上,硬度值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在相同的晶粒尺寸范围,脉冲镀层的硬度值要高于直流镀层。  相似文献   

6.
王玉新  陈晓峰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8+30-28,30
为考查铜导线二次短路熔珠受火灾作用后金相组织的变化规律,本文对二次短路熔珠在不同温度加热,然后采取自然和喷水方式冷却。通过对观察熔珠的金相组织,找出受热温度对二次短路熔珠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二次短路熔珠的金相组织随着火场温度的增高逐渐由粗大柱状晶成长为等轴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火灾调查中,应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熔珠的金相组织特征,再以此为依据来认定熔珠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过负荷导线引燃常见接触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过负荷导线对常接触的棉布料、阻燃管和防水板等物品的引燃能力,本文对1.5mm2、2.5 mm2和4 mm2的铜、铝导线在不同倍数过负荷电流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出导线种类、导线横截面积、过负荷时间、过负荷倍数对引燃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负荷导线的引燃能力与过负荷电流和时间成正比,而导线的种类和横截面积对引燃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过负荷导线能引燃直接接触的棉布料,使阻燃管和防水板炭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YAG激光进行了TC2钛合金的焊接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焊缝形貌的影响规律,SEM观察了焊缝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升高,焊缝的熔宽和熔深逐渐增加,焊缝截面形貌由钉型向X型转变;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缝的熔宽和熔深逐渐减小,底部凹陷程度减弱;焊缝熔合区为针状马氏体α,组成的网篮组织结构,热影响区为晶粒尺寸均匀变化的α+α,网篮组织。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系统中高频信号往往会出现衰减的状况,对于提高滤波装置高频损耗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有限,使整体系统性能变差。为此,提出嵌入式系统中LC单元导线对其衰减高频信号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不同导线参数对高频损耗的不同影响,并选取最优参数;提取各频段下的导线交流电阻,分析环形LC单元导线镀镍处理后对电流分布、导线功率损耗的影响程度,及对衰减高频信号性能的影响效果。实验证明,对环形LC单元导线镀镍处理后,能够显著改善其对高频信号的衰减能力,提高滤波装置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21)
通过金相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量Ag对Al-Mg-Cu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量Ag的添加可以提高Al-Mg-Cu合金时效强化的效果与稳定性,并能提高Al-Mg-Cu合金的力学性能;0.5%含量的Ag并不会对晶粒尺寸造成明显影响,而1.0%的Ag则会一定程度上使晶粒粗化。  相似文献   

11.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国内外岩体质量分级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岩体工程中应用广泛。目前,地质工作者主要通过勘察阶段的钻孔取芯编录获得RQD。由于垂直于地表的钻孔以10 cm的阈值标准不能完全反映岩体结构的完整程度,RQD的工程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根据结构面实测数据,采用二维裂隙网络模拟方法进行RQD计算。通过测线模拟钻孔的方式在采样区内布置不同角度的测线,研究不同方向、不同阈值下的RQD变化规律。进一步通过改变测线的长度,明确测线长度与RQD取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生成的岩体结构模型,不同阈值下的RQD计算结果得出该模型的最佳阈值为2.4 m;沿30°方向布置测线是获取RQD的最佳角度;在此基础上,测线长度在30 m时得到的RQD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确定岩体RQD测量的最佳阈值、最优布设方位以及最佳测线长度等参数可以充分反映了岩体结构的各向异性和尺寸效应,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结果的可信度,为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锅炉给水泵膜片联轴器属尺寸较大、传递扭矩较大的动力传动部件,主要要求切向力学性能以及传动平稳。通过对电机传递扭矩、铰制孔圆柱销尺寸、配合面过盈抱紧力进行分析和校核,提出圆柱销接触长度、配合以及过盈量的计算,给出加工制作要求。针对原制作尺寸分析确定圆柱销过早失效的依据。实践证明,通过本次改进,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寿命延长,节能、节材并降低检修频次,具有降低维护人员劳动强度和相对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2)
信号高频、高速化发展对PCB阻抗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常用PCB阻抗测试模块设计方法缺乏阻抗测试模块的精细化设计,因此测试模块中的测量值不能高精度体现出PCB实际的阻抗值。文章从阻抗线长度、阻抗线尾部状态、阻抗测试孔隔离环宽、阻抗线与周边铺铜间距共四个因素设计不同的阻抗测试模块,研究与实验PCB阻抗测试模块的最佳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直击雷严重影响着我国铁路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减少雷电对铁路通信的危害,文中提出以铁路通信数据传输稳定性为研究对象,研究直击雷影响下综合接地技术对铁路通信数据传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其中以直击雷影响下,运用综合接地技术后铁路通信数据传输中的过电压跳闸率表示数据传输的稳定程度。首先,根据铁路中综合接地系统的实际情况,构建暂态通信电路模型,并将通信电路模型实行分段,令通信电磁波波长远大于分段的导体长度和导线横向尺寸,且在分段导体为准静态场的条件下计算该电路模型;其次,以暂态电路模型为基础,依据特征线法对直击雷过电压的等值计算电路进行推导,分析不同条件下直击雷过电压的性质,在考虑过电压的影响下利用蒙特卡罗法对铁路通信雷击跳闸率进行有效计算后,为综合接地系统的避雷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分析综合接地技术对铁路通信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影响。实验表明,通过了解直击雷的性质可对接地系统避雷装置实现最优化配置,综合接地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铁路通信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纳米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塑性等力学性能最新研究进展的总结,针对当前实验观测、理论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纳米金属材料的变形机理,提出了力学性能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推断。对于纳米金属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可能是因为不同变形机理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晶粒尺寸及结构的不同,其变形过程可能是由位错运动主导的晶界滑移、无位错的晶界滑移及晶体转动等机制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腔面结构往往决定808nm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不同的输出性能,在已知反射率可以得到相应功率转换效率的基础上引入了光学传输矩阵,依靠MATLAB做数值计算,可以将腔面结构与输出性能做一个直接联系,利用相应的公式建模,直接分析得到在相应工作电流下如何使功率最大化,以及对应自变量反射率,氧化铝的材料厚度等该如何取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可靠性,以发生光学镜面损伤(COMD)对应的功率与持续通电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变化这两者随腔面结构的联系作为衡量标准。从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在指定反射率下氧化铝厚度应采取最小值,并指出局部电场强度过大以及腔面含氧量增多都会对输出性能产生影响,而反射率推算功率也就有了材料厚度在特定范围内才适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产品的维修过程中 ,发现故障的产生很多是由于潮湿引起的。内蒙古地区昼夜温差大而产生的凝露是造成很多产品 (尤其是露天使用设备 )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产品受潮湿空气的侵蚀 ,会在元器件或材料表面凝聚一层水膜 ,并渗透到材料内部 ,从而造成绝缘材料的表面导电率增加 ,体积电阻率降低 ,介质损耗增加 ,导致零部件电器短路、漏电或击穿等。潮湿对产品表面覆盖层也有破坏作用。1 电子产品因潮湿引起的故障1 .1 电阻器额定值逐渐增大或减少 ,直到电阻器短路或断路。1 .2 电容器增大电极回路内的电阻或造成短路 ,增大电容量、损耗和漏电 ,出现极板短路 ,降低击穿电压。1 .3 半导体器件会引起双极型器件反向电流和增益的漂移。以上变化的结果会大大降低参数的可靠性和增加偶然失效的几率。参数可靠性的降低 ,是由于信号失真到使电子设备不能完成其正常功能。偶然失效几率的增大会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增加设备的维修成本。潮湿对结构材料 (金属和介质 )的作用也会降低可靠性。有机材料大多可以通过毛细原理及扩散原理吸收潮气 ,吸收潮气的有机材料介电常数明显增加 ,抗电强度及机械强度下降 ,而且受热膨胀改变几何尺寸。无机材料受...  相似文献   

18.
简单地叙述了MATLAB软件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用简练的语句介绍了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经常使用的Simulink中的元器件及其所属的元件库。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电流系统为分析对象,分别对中性点不接地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不同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后的选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两种选线方法——零序电流比幅法和突变量检测法。对于这两种选线方法,本文采用了先进行原理分析再加以仿真应用的方法,详细的予以了介绍。通过搭建10KV电压等级的系统平台,以MATLAB为主要的仿真工具,验证了两种选线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除此之外,MATLAB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种种优势以及其强大的数值分析及图形处理功能也得到了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燕强  黄曼 《科技通报》2019,35(11):162-167,17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技术制作高精度透明试样,可以满足结构面剪切过程可视化的要求,然而由于实验装置布置等原因,只能在模型结构面的前后放置摄像机,相机必须与结构面方位形成一定的角度,拍摄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折射现象。为了尽量减少折射产生的影响,选择最优拍摄角度,本文对不同角度正常倾斜拍摄图像以及穿透倾斜拍摄图像的结构面边长进行测量分析,并建立了折射模型,得到了对应角度下正常倾斜拍摄图像以及穿透倾斜拍摄图像的结构面对应边长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考虑试验要求、折射产生的影响,实际成像结构面各边长度,最终选择拍摄角度为40°。  相似文献   

20.
新闻视频帧中的标题字幕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梁学战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17-118,120
新闻视频中出现的字幕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是视频分析的重要语义线索,探测并识别出来的文字可以为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提供索引。通过对新闻字幕的特点进行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特征的新闻字幕探测方法。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然后对灰度图进行边缘检测,最后进行字幕区域的探测与合并。通过对不同的新闻视频帧进行实验,获得了平均96.8%的探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完成新闻字幕检测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