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部分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新《纲要》更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成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午餐是幼儿生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午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改善孩子的午餐情况,使进餐成为孩子积极、主动、愉悦的环节,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大班开始了自主午餐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著名的幼儿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儿童的生命、儿童的工作。可以说,幼儿能力的发展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得到发展、更好的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要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文结合《指南》精神,浅谈分析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及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支持幼儿自发、自主的科学探索和学习,结合《指南》所指出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此,教师引"水"为乐,以水为主延伸于科学区域中,让幼儿对之进行游戏、探索,从水游戏的雏形、后续、深入、发展几点出发,玩转科学区。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科学主题课程教学时,教师按照《纲要》的精神,注重幼儿自发自主的学习,积极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把活动的主动权充分地下放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大胆的探索和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种经验。本文就以如何开展《磁铁的奥秘》主题为例,说明教师在开展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并且面对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主动学习的一种活动。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项让他们极为感兴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美工区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多种艺术创作材料为辅助,在实践操作中,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而对周围事物与事物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的探索过程,就是幼儿最直接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观察能力、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比较容易忽略深入探究、思考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了解如何探究,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直接为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服务的,即投放的材料要显科学、贴生活、体趣味、突层次、有目的,只有这样,材料和幼儿才能真正建立互动,幼儿才能更好的感知现象,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好奇,从而主动探究科学。  相似文献   

11.
《指南》中指出:"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已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树立幼儿好学创新的个性品质。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沙水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探究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能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因此,沙水游戏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索环境,让幼儿在天然的物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对工具的使用、自然物质等的探索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捕捉孩子们在玩沙水过程中的好奇心,把握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自主、自然的玩沙玩水的环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袁迎春 《科学大众》2015,(1):119+45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的园本研修内容、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园本研修核心理念从关注"教师"向关注"幼儿"的转变后,给幼儿园园本研修活动带来的一系列行为意识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正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规范。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保障,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年龄小,在活动中主动遵守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差,这需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促使幼儿自觉遵守、有序进行,从而获得自主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亦》明确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生活材料又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稍加改进、创新,就可以为我们所用。将废旧材料运用到户外游戏活动中,发挥材料的多功能性,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动作,还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内容,加强户外游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玉金 《科教文汇》2013,(35):136-136,137
早期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也是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区域活动是幼儿发现学习、自主操作与主动构建经验的重要场所,深受幼儿喜爱。在区域活动中融入绘本阅读的元素,充分挖掘各区域活动中潜在的阅读价值,并将绘本阅读教学与各区域环境创设进行有效地整合,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迁移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水平,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创造能力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园尝试开展了主题探索活动,即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  相似文献   

1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给幼儿提供观察的平台、参照的样表、操作的机会、实验的环境,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获得对事物的认识,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材料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发挥着主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由于区域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使用材料的随意性、反复性,有些材料经常受到损坏,且疏于整理而显得凌乱不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子领域目标"基本生活能力"中对大班幼儿提出: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现在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坚持性也在逐步增强,正是培养良好整理习惯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0.
《指南》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区域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正确的评价,能够让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