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考定莫高窟第 4 5 4窟主室东壁门南第 1身于阗国王像不是李圣天 ,而是 96 7~ 977年在位的尉迟输罗即从德或其他。从于阗国王像与洞窟可能的几位功德主共存时间关系来考察 ,第 4 5 4窟窟主为曹延恭 ,即由曹延恭创修 ,曹延禄续修完成。  相似文献   

2.
关于莫高窟第454窟的营建年代和始建窟主,学界历经多年热议,仍难达成一致看法。总体来看,先后有曹延恭夫妇功德窟、曹元深功德窟和曹元德功德窟之说,近些年来,似又回归曹延恭夫妇功德窟之说。文章通过讨论莫高窟第454窟主室南壁东起前三身供养人的排序关系,以及甬道的重层供养人现象等,认为霍熙亮和马德两位先生主张的第454窟为曹元深功德窟的看法更接近实情,即第454窟是节度使曹元深于940—942年间始建,时隔30余年,其子节度使曹延恭与夫人慕容氏又重修此窟。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麦积山第74、78窟装饰纹样及造像衣饰等方面的考察与云冈、莫高窟、河西金塔寺等石窟的对比研究,认为第74、78窟开凿于文成帝复法后的47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第476窟考古清理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月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人对莫高窟第476窟进行了考古清理,发现了陶灯、文书残片、木构件、织物等遗物,本文是此次清理的考古报告.  相似文献   

6.
大桃儿沟石窟位于吐鲁番盆地火焰山西段的大桃儿沟内,现存10个洞窟,是一处藏传佛教石窟。其中,第9窟两侧壁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图像。与西藏江孜白居寺以及莫高窟第465窟四壁下部的大成就者图像对比可知,大桃儿沟第9窟的图像与莫高窟第465窟更加接近,均出现了执镜师的图像(不见于江孜白居寺)。这隐约表明它们的绘画底本为同一个版本,可见莫高窟第465窟八十四大成就者图像是大桃儿沟第9窟的源头,这是宋元时期藏传佛教向西传播的一个鲜明例证。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窟”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文书P.2991正反两面抄写的《报恩吉祥之窟记》,记述了僧镇国及其汜氏家族在莫高窟建窟事,并追颂了汜氏先祖在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各种事迹。本文考证其成书时间在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公元840年左右,僧镇国所造窟可能是今莫高窟第361窟;记文中称该窟内特殊形制的盝顶帐式佛龛为“富阳”,当为古代敦煌特有的石窟建筑结构部位的名称之一。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第156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之一,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是吐蕃之后莫高窟洞窟营建新的里程碑式洞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其营建年代和洞窟功德主,根据窟内供养人题记和《莫高窟记》,学界有不同观点,传统认为洞窟建于大中五年至咸通六年,其中前室和甬道是由张淮深续修完成。也有大中十二年完成说。经仔细梳理归义军相关史实,重新省思题记题写的习惯,可以肯定张淮深没有参与该窟的营建工程,实由张议潮主持下完成,时间当在大中五年至大中十年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作了图像解读,并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发现一件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榜题底稿抄件,即S.4270V《涅槃经变榜题底稿抄件》。本文最后对莫高窟第61窟《佛传·涅槃图》与莫高窟第148窟《涅槃经变》的渊源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论《贤愚经》集成于公元435年之前,由此分析莫高窟第275窟是此间《贤愚经》自高昌传往凉州途经敦煌时所凿。  相似文献   

11.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关岭县花江纳朵洞内4个滴水点(D4、D5、D7、D8)和1个池水点(DC),及洞顶上方的泉点(NDS)和降水(NDR)的水文水化学特征进行1个水文年的观测,其结果表明:(1)纳朵洞内4个滴水点Ca2+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这段时期内,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在6月开始迅速上升,9月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其特点是夏秋高冬春低。(2)4个滴水点 Sr/Ca 主要与降水有关,表现出雨季低,旱季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第85窟是归义军第二任都僧统翟法荣的功德窟,开凿于咸通三年(862)至咸通八年(867)。第85窟营建的9世纪中叶正是禅宗在敦煌僧俗中广泛流行的时期,而翟法荣即是一位兼信南北二宗的禅师,由此,第85窟的绘塑内容打上了翟法荣个人信仰的思想烙印。本文重点讨论了第85窟突出禅学思想、禅净融合和化迹多门的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ghost” demonstration on toddlers’ imitation. In the ghost condition, virtual pieces moved to make a fish or boat puzzle. Fifty‐two 2.5‐ and 3‐year‐olds were tested on a touchscreen (no transfer) or with 3D pieces (transfer); children tested with 3D pieces scored above a no demonstration baseline, but children tested on the touchscreen did not. Practice on the touchscreen (n = 23) by 2.5‐ and 3‐year‐olds prior to the ghost demonstration did not improve performance. Finally, children who learned the puzzle task via a social demonstration and were tested on the touchscreen (n = 26)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ghost conditions. Taken together,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social demonstrations enhance learning from novel touchscreen tools during early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5.
陈菊霞 《家教指南》2011,(3):32-37,125
为庆贺翟法荣擢升都僧统,以翟法荣及其弟翟承庆为代表的翟氏家族于咸通三年至咸通八年在莫高窟兴建第85窟。曹议金担任节度使的五代时期,嫁到翟家的曹议金长女又组织重修了第85窟。第85窟甬道北壁的重层壁面以及东壁门北侧供养人的重绘痕迹都说明,曹议金长女不仅主持重修了第85窟的甬道,而且也重绘了第85窟东壁门北侧的供养人画像。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两篇《牡丹赋》与"甘露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唐时期,舒元舆和李德裕各自创作了一篇《牡丹赋》,然舒赋作年无考。笔经过认真考察和分析。认为舒赋作于大和九年,早于李赋九年。舒、李二赋所流露出来的创作心态和所表达的主旨,皆与当时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晋陶夔《晋安记》是福州的第一部方志,今仅存一、二条。唐大中林諝《闽中记》,是继陶夔之后一部很重要的方志,也已散佚.有学者加以辑录,可惜仅得十余条,今予重辑,得百余条,并略加考证。宋庆历三年,林世程在林諝《闽中记》的基础上撰《重修(闽中记)》,也已散佚,今亦加以辑录,得数十条,附于后。  相似文献   

18.
公元840年,由于内部争斗、外族入侵,加上自然灾害,漠北回鹘汗国分崩离析,部族向西、向南迁徙.其中,"葱岭西回鹘"和"高昌回鹘"这两个源于同一文化母体的回鹘分支,由于不同的历史环境导致文化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后来又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2D irregular-shaped nesting problem i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an efficient arrangement for pieces in a containing region without overlapping (Fig.1), and is aimed at maximizing use of material. Nesting problem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garment, paper, ship building, and sheet metal industries since small improvement of layout can lead to large savings in material. Many effective solutions have been pro- posed for the case when pieces and containing region are both rectangular. …  相似文献   

20.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11,(5):14-17,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