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本队四名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进行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小强度、大运动量是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成功的客观标准,对于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提高生理机能及运动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各项指标及机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海拔的交替训练对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甘孜州体校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队队员共28名,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实验组采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方法,在海拔高度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12min跑测试,并记录在规定12min内跑出的距离,然后对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以及血液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结果:(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RBC数目增加,HGB显著增加,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RBC增加更加明显,但HGB数量低于亚高原训练后;(2)交替到亚高原训练2周后12min跑成绩提高了12.2%,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成绩降低了2.6%,P<0.05;(3)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心率变化不明显,但高原训练4周后心率有所增加,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血乳酸值,P<0.05.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与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高原—亚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结论:(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连续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反而降低,可能是长时间低氧环境下运动突破了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极限所致.(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给予机体一定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能够保证有一定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建议: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很难在缺氧环境下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先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等到机体出现高原习服时,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后再进行小负荷训练,然后再到亚高原进行大负荷训练,从而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一、高原训练的意义高原训练能直接刺激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员耐力,增强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因而是有氧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中长跑通过高原训练,通过外部环境对运动员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心肺功能得到提高,是训练成败的关键。但是,缺乏科学性的高原训练,非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可能对训练、运动成绩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现代竞技体育训练中,应该做到高原训练科学合理,能够对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起到积极的和正面的作用。以上所说的高原是从海拔1600米至2400米,其中海拔1800米——2300米为最佳高原训练高度。  相似文献   

4.
每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成为全国体育界的重大赛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省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水平。我省大学生耐力项目运动员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过较好成绩,有较高的运动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省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来源;入学训练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昆明高原训练对中长跑专项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中长跑项目训练的安排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初步找出了一些规律及训练中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控制方面提出了训练时期和阶段划分的新观点、新理论,使训练更符合大学生业余训练的特点和高原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大量高原田径耐力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为今后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运用不同海拔渐进复合的持续训练、对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变化、运动员营养补剂的补充,探讨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能力的训练模式。结果发现: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配合优质蛋白的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血色素水平;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7.
亚高原训练对优秀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海拔1 600 m的亚高原训练是否会对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产生影响,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内在潜能及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拳击运动员的体能问题.方法:以国家集训队1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 250 m(贵州清镇)、1 600 m(内蒙古武川)的亚高原及下平原(河南郑州)后的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1)亚高原训练对部分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及无氧乳酸供能能力改善有帮助;2)1 600 m的海拔高度更有利于调动拳击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拳击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3)在亚高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帮助.结论:1)亚高原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及体能和机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2)有针对性的亚高原训练可以作为提高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9.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中长跑训练工作的实践,提出中长跑运动的高原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中心,完成一定训练量的积累,在阶段性训练中突出训练强度;在中长跑不同专项的高原训练中,强调针对性.并就中长跑高原训练中的高度控制、时间等,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晓涛 《中华武术》2013,(12):18-19
组合训练形式是将多种发展单一专项训练的练习通过科学的重组,形成一种科学组合的训练形式,它有别于单一的素质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对中长跑的专项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组合训练形式,可以使各种专项素质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中长跑的专项能力。一、一般耐力练习+各种柔韧性练习+短距离速度练习与以往单一的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单一素质或能力相比,这种组合训练形式能够发展运动员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如有氧耐力、力量、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在我国田径项目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必修课”高原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吸氧量和血色素浓度提高,增强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速滑运动员在陆训期进行高原训练对于我国选手来说是新课题。根据高原训练专家的建议,结合宋丽自身的特点安排了高原训练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今后如何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积累了经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提供了宋丽高原训练期的指标变化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研究速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冯连世 《体育科学》2005,25(11):F0002-F0002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高原训练本身也存在不利于恢复、难以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等至今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访问法、实验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交叉训练中,男子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耐力、专项速度耐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交叉训练使运动员耐酸能力提高,糖酵解的供能能力增强,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自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的马拉松运动员阿贝贝获得金牌后,地处高原的运动员在田径中长项目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们在有氧长跑项目上的辉煌成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进而促进了高原训练方法的发展,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和专项运动水平的一种有效地训练方法,逐渐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本文试将青海省自行车队多年来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按理,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中长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训练能力的概念,概括了教练员、运动员训练能力的分类与特点、关系与差异。探讨了训练能力实施措施为培养有竞争性的运动员,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发展我国的中长跑事业及中长跑训练能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俄国运用高原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员在平地上比赛现场的运动能力。在这个进程中运动员通过复杂的天气和地理条件结合训练和比赛负荷,作收集了过去40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得出结论认为在高度为1200-2600m范围内的高原上训练,对于年轻的运动员,以及包括耐力性运动在内的所有项目的运动员的训练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省地处高原的实际特点出发,结合昆明地区几所高校近年来对中长跑训练的经验及收获,同时通过对我省高校田径队在几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追踪调查,得出的结果充分说明了在我省高校进行中长跑等耐力项目的训练是确有收获的。它对我省高校培养优秀的中长跑竞走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和改进高原训练的条件与环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在国内是很少有的,而且,短跑运动员上高原训练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训练的专家所置疑或予以否定,他们认为,只有耐力项目为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在缺氧的情况下,发展有氧能力的目的才上高原,而短跑运动员上高原,非但不能提高短跑的速度,反而会严重影响短跑的成绩,因为在缺氧的情况下,会对短跑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