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手机在大学生眼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更多的是学习或者娱乐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所以说合理运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手机的外部性影响,正确使用手机,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情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状况等.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过于依赖手机的使用,"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各高校应该有效的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手机的使用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工具。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生活交流及娱乐审美等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发展。因应时局,理应积极探索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发挥其便捷、高效、集约化的作用,以便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陆红霞 《文教资料》2014,(5):138-139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和新平台,对大学生的学习观、生活观、价值观等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双刃剑”作用,主动占领这一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阵地,发挥手机媒体的优势,积极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沉浸于手机媒体环境而不自知,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本研究构建了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四大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和消费价值取向的具体影响。探讨在急剧发展的手机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培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是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在移动中的合一,而大学生对手机媒体接触广泛.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的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信息判断能力现状,为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提供基本依据.研究采取非随机的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40多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各类手机媒体信息有初步的解读与批判能力,对手机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能力还较差,媒介参与度不高.统计检验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手机媒体信息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最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与文化传播形式在高校的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全面的、巨大的、潜在的。而把电视传播与校园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传播的优势,研究电视媒体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全面发挥电视网络化传播的直观和潜在功效,拓展出一条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广大学生网络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它以操作简单、信息传递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文中针对陕西八所高校在校学生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微博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微博使用现状、动机、其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大学生健康使用微博的对策和路径,为微博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和发展,手机从人际传播工具逐渐成长为影响广泛的大众传播工具,同时也对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路径和特质进行着变革,创造出的双向传播范式扩大了大众传播的维度和深度。本文从手机短信传播、手机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以及手机微博传播这三个方面入手,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手机自媒体已经逐渐走向平民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手机自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信息获取途径,但是由于手机自媒体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说手机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传播的行为、内容和工具是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舆情分析预测的显示器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沟通方式.但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容易造成传受失衡和信息疾病,网络媒体的负面议程设置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面对网络信息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引入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新闻的独立判析能力;二要使媒体教育与课堂教育并重,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并举;三要学习信息传播与媒介理论,研究与运用网络信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庄伟 《时代教育》2008,(4):59-60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与文化传播形式在高校的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全面的、巨大的、潜在的。而把电视媒介与校园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和电视传播的双重优势,研究电视媒体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全面发挥网络电视的直观和潜在功效,拓展出一条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当今新媒体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手机在传递红色信息、开展红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近3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在探索'红色短信进手机'的机制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电子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因其强有力的传播力,成为了高校学生的必需品。但是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也有弊。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手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型载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女大学生使用大众传媒的最佳选择。本文采用调查法、观察总结法、文献检索法等方法,研究运城幼师高专女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手机媒体对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提升教师的手机信息网络化水平、将思政课课堂延伸到手机媒体的微信、QQ及微博、提升女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等角度提出一些对策,使每一位女大学生都能自觉地接受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手机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高校班级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建设手机媒体平台,合理运用手机媒体进行班级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思考的课题.手机媒体环境下的班级建设,要着重利用手机媒体互动交流功能,搭建班级建设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新班级干部的选拔制度;加强辅导员对手机媒体运用和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大群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孤独的基本特点、大学生手机使用对其孤独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孤独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5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技术和相关分析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发现:(1)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加入了手机用户的行列,成为"手机世代";(2)大学生的整体孤独程度较低,他们的社会孤独倾向尤其不明显;(3)手机媒体使用对降低大学生孤独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4)大学生孤独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合理使用手机,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蓝东 《教育教学论坛》2022,(14):125-128
随着媒体技术的强化,枯燥的文字和乏味的图片式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手机不再只是我们可以用来打电话的通信工具,而是集学习、社交、娱乐、消费于一体的获取信息平台.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方便的操作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如今,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普及,就更加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以手机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9.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体育赛事传播的重要平台和媒介,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各媒体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手机媒体在对体育赛事传播中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更好推进手机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因素,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手机,与大多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新生事物最为敏感的大学生群体,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而用手机收发短信成为大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福建某高校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的数据分析,在解读数据的背后,探索利用手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