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籍勇 《兰台世界》2012,(18):17-18
军队在戍守时,多发生士兵叛乱、逃亡或其他违反军纪的情况,宋政府多利用士兵与妻子的亲情来阻止士兵违反军纪,此后宋政府逐渐允许并鼓励士兵娶妻成家.在士兵出戍时,他们妻子分为住营与随营两类形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黄文俊 《湖北档案》2013,(12):38-39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8时许,一个秋风劲吹、细雨纷飘的晚上。驻武昌清军工程第八营的一群士兵在后队正目(班长)、革命党代表熊秉坤的带领下涌出营房,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引动诸标营奋勇起事,一场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就此拉开序幕。武昌首义爆发短短1个月内,南方13个省、上海以及其它省份的许多州县纷纷宣布独立,中国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强烈的震动和影响着处于首义之地的江汉关。  相似文献   

3.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军在朝鲜进行的大规模战斗。1894年6月3日(光绪二十年四月三十日),清政府应朝鲜国王之请,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部前往朝鲜,协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觊觎朝鲜已久的日本以此为借口,旋即派兵占据汉城至仁川一带的战略要地,控制了釜山和仁川港,并胁迫朝鲜政府,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7月25日,清军运输船只在丰岛附近遭日军偷袭,高升号被击沉。27日,清军与日军在成欢激战,清军退至平壤,与清政府所派卫汝贵盛字军、马玉昆毅字军、左宝贵奉军和丰升阿奉天练军盛字营及吉林练军会合。9月15日,日军向清军发动进攻,平壤之战打响。由于清军部署不当、主帅怯战、补给不足等原因,当天即溃败,至24日清军全部退回国内。平壤之战中虽然不乏作战英勇敢于牺牲的清军官兵,但也暴露了清军的脆弱和缺陷,不仅致清军完全退出朝鲜,而且日本由此摸清了清军的作战实力,为其进一步扩大战争,谋求侵略,埋下了伏笔。现由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电报档等档案中选编有关平壤之战的史料,其中涉及战前部署、战斗情况、战后奖惩相关人员等内容,可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穆欣 《北京档案》2000,(4):48-49
1900年7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在这一天,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城.破城之后,他们不仅疯狂地捕杀已丧失了抵抗能力的清军士兵和义和团民,而且还用机枪、大炮残酷屠戮拥塞于街巷中的逃难平民,前者仆,后者继,死尸层层堆积.  相似文献   

5.
雍正年间,清军在镇压云贵地区土著苗人时,深受药弩伤害,言其"中人所入不深,原不甚伤,无如其药极毒,才破皮肉即难救治".因而清军在战争中大力收缴箭弩,对敷箭毒药和解毒药方亦四处寻访.在以后的战争中,清军还依方制药,部分装备了部队用于实战.此组史料编选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清实录》,反映清军在广西铲除作为药源的栱树、寻求解毒药方及清军施用毒药的一些情况,现予刊发,供研究民族、军事、医药史等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644年清军入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认为清军入关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性质属于国家统一战争,清军入关对实现国家统一,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役的胜利是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8.
既是士兵版的真人纪实,又是一场吸引眼球"兵王"争夺战,还能让观众受到永不退缩的精神感召,《士兵突击》可谓人气与影响双赢。云南卫视为何要重金打造青春纪实版《士兵突击》,为何该节目一上档即有不俗表现,成就了名人和普通观众共同观众的话题,成就了一个个鲜活的新时代偶像?在云南卫视的制作方看来《,士兵突击》就是  相似文献   

9.
康华 《兰台世界》2014,(5):43-44
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役的胜利是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0.
"乌什事件"发生在乾隆三十年,事件的起因是乌什伯克不断压榨和剥削南疆乌什地区,再加上当时清朝驻当地办事大臣糊涂昏聩、淫酗不堪,导致乌什回族人民和官员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升温,最后赖和木图兄弟在运送沙枣树之际,召集众回族兄弟反抗,杀死朝官,占领了乌什城,和前来围剿的清军周旋,相持半年多,最后粮食不继被清军收剿,在乾隆帝的旨意下,乌什城遭受了残酷的杀戮。有关"乌什事件"历史资料甚少,但在现今所收藏的满文档案中找到了一些详尽记载,对"乌什事件"的考证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吴三桂藩下兵制每多异说,令人无所适从。本文拟就吴三桂藩下绿营兵制变迁,作一番考订,以清迷雾。吴三桂降清以后,为清廷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顺治十六年清军平定云南后,他奉命镇滇。翌年七月,清廷允吴三桂之请,把南明永历政权中的降清官兵编成十营,隶属平西王藩下。《清世祖实录》卷一三八这样记载:“先是平西王吴三桂请以投诚兵丁分十营,每千二百人为一营,以投诚官统之。营名一曰忠勇,一曰义勇,各分中、前、后、左、右五营,并拟以投诚伪官马宝等十员为总兵宫。其应用中军游击、守备俱开具姓名请补。至是,部议悉如所请。”同年十月,清廷又“允平西王请,设云南援剿四镇。”(《清世祖实录》卷一四一)是为十营四镇之  相似文献   

12.
范婷婷 《兰台世界》2024,(2):134-137+142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沙皇俄国觊觎黑龙江流域富饶的物产,不断派兵侵略这一地区。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为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反抗沙俄的斗争中,少数民族士兵是早期抗俄清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抗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少数民族官兵是防御沙俄进犯我国领土的重要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3.
醇亲王载沣使德史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乘轿前往清总理衙门途中,在东单牌楼被端亲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恩海开枪击毙。此事成为八国联军入侵的重要借口。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克林德事件遂成为议和谈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2月27日清政府被迫  相似文献   

14.
雍正年间,清军在镇压云贵地区土著苗人时,深受药弩伤害,言其“中人所入不深,原不甚伤,无如其药极毒,才破皮肉即难救治”。因而清军在战争中大力收缴箭弩,对敷箭毒药和解毒药方亦四处寻访。在以后的战争中,清军还依方制药,部分装备了部队用于实战。此组史料编选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清实录》,反映清军在广西铲除作为药源的拱树、寻求解毒药方及清军施用毒药的一些情况,现予刊发,供研究民族、军事、医药史等参考。  相似文献   

15.
编营分离是文化体制改革下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总结了"编营分离"思想在我国出版业中的形成及其制度化,分析了"编营分离"中两大主体--"编辑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述了"编营分离"思想在科技期刊走向市场、实现集团化及实现市场主体地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打响,战场上清军接连失利,消息传回,国人一片哗然和震动。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悲愤交加,提笔写下《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等诗文。在《悲平壤》诗中痛言:"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相践蹂。……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诗中勾勒战场情状,以讽刺清军统帅叶志超。叶志超是何许人?相较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叶志超或可说流于无名,而实际上,丁汝昌执掌北洋海  相似文献   

17.
段自成 《兰台世界》2011,(10):48-49
在李鸿章负责剿捻之前,清廷和统兵将帅的剿捻方略互相矛盾,清军的前线指挥未能真正统一,且清朝的军队腐败。因此,剿捻前期的清军屡屡失败,捻军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李鸿章负责剿捻之前,清廷和统兵将帅的剿捻方略互相矛盾,清军的前线指挥未能真正统一,且清朝的军队腐败.因此,剿捻前期的清军屡屡失败,捻军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影子的妙用     
鲜艳的五星红旗前,交织的铁丝网缝间,炎炎烈日用炙热强光投放了一个头戴贝雷帽、手握冲锋枪的执勤士兵的背影——这是作者在西非马里东部加奥地区中国维和营区内拍摄的中国维和部队的一张照片。没有更多的场景交代,没有详尽的要素语言。图片直接表达了中国军人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下,肩负祖国重托、忠实履行使命、誓死保卫和平的坚定意志。看不清士兵的面孔,看不到他胸前的姓名牌,只是一个影子,却代表了正义文明之师的蓝盔部队,代表了强军卫国的中国军人。正是他们壮怀激烈、流血流汗、无私奉献,才有国家的安宁和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20.
正暨南大学彭贺超所著《新军会操——中国近代军演早期形态研究》一书,2018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清代"会操"是指抽调某一区域的清军在围场或校场进行的狩猎式或战阵式训练,会操形式有八旗大阅、木兰秋狝及绿营演练阵法等。甲午战后,清军在编制、武器、战术、军事学术方面发生系统性变革,其军事训练方式和内容也随之改变。至清末新政时期,会操被广泛指称新军的军事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