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生长在美国,2011年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有幸接触到一些中国同事和他们的家庭,经历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我发现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是全家的重心所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每到周末,很多孩子都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有的还请老师一对一地补习功课。而在美国,学校课程学习并不是学生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一般的“外国”)确实诱人、十分诱人,确实值得我们喜欢、值得我们向往。我在哈佛读书时结识的一位搞文学的好朋友,他拿了学位又作了两年访问学者之后,先我几个月回国。我回来后,记得有一次朋友相聚,请我们俩说对美国的感受,要用最简单的词句来表达,我们俩几乎同时以类似的方式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他妈的美国就是那么一个既招人爱又招人恨的地方!我现在也  相似文献   

3.
孩子升入大班以后,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我就注意给他们创造一些独立说话的机会。一天午睡以后,杨屹小朋友走到我跟前说:“老师,爸爸要带我回老家去看奶奶,请两天假。”虽然他说的句子还不大理想,但却给我一个启发:以前小朋友有事需要请假,都是他们爸爸妈妈代办的。现在让孩子自己来请假,不是可以让孩子学着说几句完整、连贯而又能清楚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日本政府教育部门宣布,在小学开设综合学习课,每周两个课时。在这两个课时中,穿插着安排学习这样几个内容:1.请外国人讲课。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有亲身接触他国文化和语言的机会。有一年儿子学校让我去讲讲中国的事情。我首先把简单用于打招呼的几句中国话教给他们,介绍了中国的概貌,然后重点向日本的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儿童传统的游戏捉迷藏啦、投沙包啦、跳房子啦等等。最近听孩子说,又有说英语的外国老师来讲课了。这些大都是学校里的外国学生的家长,或是各地区的外国人做义工者。  相似文献   

5.
要不要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赵老师:我的孩子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功课不大好,在班里差不多是中等偏下。据老师说,我们这孩子不算很笨,是不用功。我和他爸爸没少管他,但不怎么管用。我们夫妇都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给以具体的帮助。就想花钱给他请个家庭教师。可又听人说...  相似文献   

6.
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809年,林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两岁时,他们全家就重新开始了拓荒生涯。林肯才5岁时,已是父母的好帮手了。艰难与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勤劳吃苦的品质,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锄草等活他都经常做,而且很内行。  相似文献   

7.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8.
马老师:您好!我遇到一个难题,请您赐教。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平时考试,他总是有些马虎,难题几乎没错过,可是那些简单的小问题,却经常会多少出点错。因此,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得不了满分。我和老师想尽办法也不奏效。您说到底是他脑力不够,还是有什么毛病?请您帮我们走出困境,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陕西西安温郁华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6日晴中国不仅要成为经济大国,而且也要成为文化大国。在我国,有许多好莱坞的"粉丝",在他们眼里美国影片什么都好,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我的中国梦就是提高我们中国影片的质量,争取赶上和超过"好莱坞"。我表哥和我都是电影迷,他常常宣传美国大片,而每当我提到国产电影,他总是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态。那天,我们到电影院,望着一版版电影推荐,那里既有国产片又有外国大片。"选哪部呢?"我问表哥。  相似文献   

10.
前两年有机会去美国 ,前后在那里生活了近两年 ,对美国及美国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教育事业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因为我自己是老师 ,所以对美国的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特别关注 ,我想就我在文化名城波士顿的一些见闻谈点自己的观感 ,或许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和中小学“减负”有所借鉴。波士顿地区小学招生情况 美国孩子到五六岁时要入小学读书。他可以在住家的社区选择 5所学校作为入学对象 ,然后社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派车接各位家长及孩子 (或自己开车去 )分别到这 5所小学参观、听课并与老师座谈。既看学校的外部环境 ,又可了解学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我代表了一类很特殊的美国人,美籍华人。我的故事从马来西亚开始。我在吉隆坡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2个姐姐和1个哥哥。4岁的时候,全家搬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我的生活充满了文化冲突。父母的母语是中文,不过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美国,他们一直用英语跟我们说话。现在想来,因为不是母语,说英语对他们来说肯定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李老师,李老师,郭天成坐我的椅子了。”“李老师,王明老是摸我的脸!”听!我们班的“小喇叭”又响了。唉!这些孩子呀,可真没办法,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事事都依赖老师,这样既忙得我焦头烂额,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呀!一天,我们班丁勇又来告状了,他说许晖总是揪他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许晖,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三位小朋友当“调解员”,深入生活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还真灵,调解员们认真极了。你看,他们很快就把问题处理好了…  相似文献   

13.
读《苏州园林》之后,我真想见识一下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感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苏州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为大家创造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好机会。然而我囊中羞涩,难以应付此项开支。我深知母亲长年生病,全家就靠父亲务农支撑门面,能供我上学已十分不易,我又怎能开口向父亲讨钱?我只得把去苏州的强烈欲望深深地埋在心底里。也许是我愁形于色,也许是父亲明了女儿内心的苦楚,傍晚回家他从衣袋里摸出了100元钱递给我:“去吧,孩子!东宅的小芹告诉我你们要去苏州,难得的机会不要错过,钱我自有办法。”我用颤抖的手接下了…  相似文献   

14.
家长的责任     
我觉得,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不仅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在这里我想从几件琐事来谈一点感想。我有一个在幼儿园的孩子,今年五岁。有一次,我们全家在闲谈的时候讲到了旧社会有多少人走投无路,有的逼得做小偷,有的只好做叫化子。他听到这里突然问我:“妈妈,什么叫做叫化子?”我告诉他就是讨饭的。他又问我:“什么叫讨饭的?讨饭的人是什么样子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又有一次,他要爸爸讲故事,一听讲的是旧社会的事,他忙说:“不要讲旧社会,旧社会的事苦死了。”这个孩子的天真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他向我们做父母的人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这些幸福地生长在新社会里的孩子,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育他们呢?平时,  相似文献   

15.
妙语圆桌     
回到地球作家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他所住的宾馆看望。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个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相似文献   

16.
带孩子在围墙边玩大型器械的时候。总有一些大人、小孩隔着铁栅栏朝里观望。班上的孩子也经常跑到栅栏边,与观望的人进行短暂的交流。我从不干涉,因为我觉得这也是锻炼孩子交往能力的一个好机会。这天,有名幼儿急匆匆跑来告诉我,志超把外面的一个小孩骂哭了。我赶过去只看见一个小孩骑着童车走远了,但哭声清晰可闻。再看志超若无其事地抓着铁栅栏,我问他为什么要骂别人,他一脸不屑:“他是外地人,我赶他走,又没关系的。”我感到既好气又好笑,教育了他一番。静下心思考,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所处的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外地人在此求职就业的很多,相应的,在本地就学的外地孩子也很多。而本  相似文献   

17.
家长,我想对您说,请你不要过分溺爱你的孩子。 孩子在家里,俨然就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刚学走路的时候,就小心翼翼,担心他们会摔倒、被碰伤。一旦我们磕到了,便小心呵护,保护有加。而在外国,父母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勇敢地往前走。 从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了是一个被保护者,早晨起床要为我们穿衣服,刷牙水、洗脸水要放好;一天三餐要端到眼前,要为我们整理书包;上学前还要为我们系好鞋带,放学刚回到家,水果、饮料、点心端到跟前。不是我们自己不做事,而是你们限制了我们能力的发挥,不给我们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一个8岁的孩子,为了得到应有的平等与尊重(虽然争的是挂国旗的事,但似乎与爱国无太大的关系)与校长讨个“说法”;为了谋到一个服务的机会,毫不犹豫地与外国孩子竞选,这恐怕只能发生在美国之类的西方国家。从文化传统看,他们崇尚张扬个性,我们以集体利益为先;他们喜欢率直,我们主张婉转;他们欣赏表现自我,我们却反感锋芒毕露……孤立地看、表面地看,这无非是文化传统的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并无优劣之分。但如今的世界是个摩肩擦踵的“大集市”,是个没硝烟的战场,那种被推崇了五千年的“温良恭俭让“是否有些落伍(良、俭除外)?是否有些…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2008,(1):9-9
云南省昆明市一家长来信说:又快到新年了,肯定要给孩子压岁钱。我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以往给他的压岁钱都是我们帮他代管,存了银行,可孩子说他的钱要自己来保管了。我们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会不会有问题,请指教。  相似文献   

20.
家庭的育人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教育资源。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家长参加班会我班实行班干部轮流“执政”制度,我把家长请进课堂,让他们参加子女的就职演说会。他们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孩子,切实了解孩子的工作水平、处事能力和内心世界。一位同学在演说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任期的工作计划、目标和要求,妈妈高兴地说:“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要不是班会上亲眼所见,我还会把他当小孩子呢。”班级工作有了家长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主动发展意识,“做出一流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