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将性灵、意象、意境、韵律共同组成其诗歌的艺术整体,这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新诗的发展里程中,他在探索诗的性灵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取得了前人没有的成就,作出了同代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诗人艾青写给土地的一系列诗歌,最能代表其艺术个性。抒情氛围的营造,意象的选择使用,散文化的诗歌语言,构成其艺术个性及其诗歌独特魅力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土地意象折射的苦难母题和太阳意象折射的理想母题体现了艾青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也奠定了艾青在现代诗歌史上无法取代的位置。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和人民现实苦难的深厚体认并寄寓其对苦难民族和人民的深沉挚爱。由苦难滋生的沉郁和悲壮以及独特的生命本体的悲剧体验正是以《手推车》为代表的艾青诗歌的审美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5.
艾青的诗作将自由体诗推向了音乐性的更高境界.他贴近黑色大地,赞颂火红阳光,书写爱国主题中的倔强与抗争,以忧郁深沉的诗风,淳朴自然、简约明朗的语言,深刻影响了三四十年代和"新时期"以来的新诗发展."土地"与"太阳"构成了艾青诗歌"红与黑"的两大对应并列的意象体系.黑色土地是民族苦难历史和悲惨命运的意象化,凝聚着诗人对土地...  相似文献   

6.
论艾青早期诗歌中色彩与意象的绘画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艾青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还是一位有才华的画家。显然.留法三年从事绘画学习的经历对诗人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其间他不仅在绘画技巧上获得长足发展.而且在文学领域接触到了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两方诗歌流派。这一经历形成了艾青诗歌巾注重色彩渲染和注重意象表现的特点;这一点形成了艾青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在其早期创作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综观艾青的全部诗作,他拥有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太阳和海洋。本文试就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8.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广为流传,并能跨越时空为不同时代、不同国界的人们所喜爱。艾青诗歌产生这种广泛阅读行为的原因在哪里呢?张永健教授的新著《艾青的艺术世界》(华中师...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是中国新诗艺术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三诗人在创立新诗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手法,扩大与加强新诗艺术表现力方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以各自独创的、精美的诗艺在姹紫嫣红的新诗园地里异彩纷呈,斗艳争奇,各臻其妙.通过抒情方式、形象创造、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等几方面对三诗人的诗歌艺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诗人各自独特的思想情感方式对他们的诗歌艺术的深刻影响,同时从中也可看出新诗艺术发展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10.
试论艾青笔下的土地和太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和太阳是贯穿艾青诗作的中心意象,是支撑他艺术生命的脊梁,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独特的思想与感情。从土地和太阳意象中,我们可以透视出艾青诗歌的时代特征、创作情感以及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1.
风格是诗人、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古今中外有成就的诗人、作家,都为创造个人独特的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艺术风格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在新中国的诗坛上,艾青就是极为杰出的一位.探讨艾青诗歌的艺术风格,我们先从艾青自己的有关论述中来认识.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朴素,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的词藻来掩盖空虚;单纯,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集中,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明快,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  相似文献   

12.
艾青1930年代的诗歌意象实现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多方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一是诗歌意象的时代精神体现与艺术美追求的融合,这种融合突出体现在“土地”与“太阳”两个具有特定民族文化意识与时代精神内蕴的意象中心创造上。这两个母题意象,使艾青的诗歌既具有了理性的深度内涵,又具有了审美感性的生动品格。二是在意象艺术的表现上,找到了一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有机融合的开放性道路。  相似文献   

13.
蒋霞 《重庆师专学报》2005,4(2):77-80,89
《我爱这土地》以它与艾青其它诗歌的统一性汇入他的诗歌大潮中,但在整体精神相对一致的书写中已经包含了具体意象意境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出他对自我身份、生存价值、生命意义、死亡意识的认识的一系列发展,开启了后来的写作内涵。该诗成为艾青诗歌的一个转折点,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一次自觉的界定,完成了作者对自我的三个层面的超越,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发展与时代要求之间的统一,由此更显示出它独特的意义与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新月派诗人在新诗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艺术尝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诗歌个性、风格,而徐志摩正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他的诗歌创作集个性化与创造性为一体,从意象创造到情绪情感的宣泄以及音律和谐,都带有"徐志摩式"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收录于中学教材与读本中,对于学生掌握现代新诗的艺术技巧和体味诗美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侧重于对课文逐词逐句的翻译和解释,忽略了从整体上分析诗歌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艾青,这位中国诗坛上的泰斗,已经以他那博大深邃的诗作,在中国新诗史上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对于艾青诗作思想与艺术诸方面的特点,诗评家们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本文论及艾青,想取一个略为与众不同的角度——将艾青置放在中国新诗前三十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确定这位杰出诗人的“艺术喷发期”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具体座标,并由此探寻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邵洵美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有影响的诗人,也是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和外国诗歌的介绍作出过显著贡献的出版家和翻译家.然而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出版家和翻译家,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诗歌作品、艺术主张、出版及译著的成就与贡献,人们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严重影响,诗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迫害,他的诗歌作品成了湮没在尘土中的珍珠,也由于我们理论工作者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胆识,未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给以正确的评价.而在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黄金时代的今天,我们具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所需的条件,认真地探讨诗人的创作道路、艺术成就和其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斗技场》与《光的赞歌》是艾青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他整个创作的高峰。这两首长诗中融入了他几乎是毕生的生活与艺术的经验,从人类的高度,反思苦难,讴歌光明,堪称是伟大的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在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广泛的交游论争中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论诗见解,论著《诗家直说》集中地表达了他的诗歌美学理想。谢榛特别强调诗歌要气象浑成,努力追求自然全美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要表现真情,反对拙劣的模拟和矫饰造作;诗歌意象要外射张力,追求艺术与世界浑融互渗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中国诗学的鲜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创作起家的。他的诗歌追求光明与理想,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五四时代主题和五四时代精神,诉说五四落潮的彷徨苦闷,同情弱者悲惨遭遇,关注下层劳动者疾苦,赞美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某些诗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诗歌主题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积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朱自清的新诗创作是我国现代早期诗坛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艾青晚年的诗歌艺术,深刻地揭示事物,大幅度地概括生活,在赞美光明,追求光明;揭示苦难,呼唤斗争这两大主旋律上,终于以巨大的思想魅力,演奏出了动人的高潮。同时,诗人晚年的诗歌艺术,在形式上也达到了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的高级境界。研究艾青晚年的诗歌艺术,探索其中的创作规律,对于未来的文学史家来说,将是一个远未开掘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