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颗粒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颗粒组(中药组)30例和氨氯地平组(西药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下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药组GSH-PX的升高却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压效果,同时能够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淋浆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均分为6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及颈动脉放血至40mmHg 1h复制SMAO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以小量淋浆及血浆治疗,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NS)作对照,观察其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1.对SMAO休克的影响:淋浆组在休克70~120min血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110~120min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而血浆组与模型组血压未见差异(P〉0.05);淋浆组3h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2.对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淋浆组输淋浆、输血后期直至停止输液后,血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输NS及停止输液后,血压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0.01);而血浆组血压仅于输血浆后5~10min高于模型组(P〈0.05)。淋浆组存活时间显著优于其它两组。结论:正常淋浆对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均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粘度的改善,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3次/d,每次四粒),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血粘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粘度、内皮素(ET)水平均下降,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但通心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粘度、内皮素(ET)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可显著升高血清NO、血浆白蛋白水平(P〈0.05)。结论:PNS患者在规律口服强的松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恢复,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组(30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脉通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效应是其作用机理之一,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选取101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者为实验组,163例非糖尿病发生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包括降糖,降低颅内压,扩血管药物应用等,并对35例具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偏瘫(P〈0.05),高血压(P〈0.01),高脂血症(P〈0.05),治愈率(P〈0.05),致残率(P〈0.01)等方面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组疗效及预后均较非糖尿病发生脑梗塞组差。其原因不但与血糖水平高有关,而且与糖尿病患者本身的高血脂、高血压及高心脏疾患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抗氧化活性以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组(中药组)和非洛地平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6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清SOD、MDA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天麻钩藤饮组和非洛地平组的SOD活性在治疗前分别为(85.6±11.2)U/mL和(86.3±12,5)U/mL,在治疗后为(98.1±12.8)U/mL和(95.1±13.2)U/mL,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DA在治疗前为(6.28±1.65)nmol/L和(6.23±1.58)nmol/L,治疗后为(4.08±1.30)nmol/L和(5.11±1.39)nmol/L,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天麻钩藤饮组IMT治疗前后分别为(1.16±0.14)mm和(0.75±0.08)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并且能增加抗氧化活性,改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拉贝洛尔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急症56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与拉贝洛尔组。28例采用硝普钠治疗,其它28例给予拉贝洛尔。两组均静脉持续用药6小时。每例于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降压总有效率硝普组为100%(28/28),拉贝洛尔组92.9%(26/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普钠组起效快于拉贝洛尔组。患者经硝普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显示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取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拉贝洛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贝洛尔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虽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程度(P〉0.05)。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硝普钠组明显低于拉贝洛尔组(3.6%,vs 21.4%,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该药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优于拉贝洛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诺和锐30特充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及诺和灵30R治疗组,诺和锐为餐前即刻皮下注射,诺和灵30R为餐前30min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餐前、餐后血糖及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情况。结果:诺和锐治疗组餐后血糖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P〈0.01),诺和锐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锐疗效优于诺和灵30R,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花对特发性水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特发性水肿患者52例(水肿组),应用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特发性水肿患者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花对特发性水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悦容丹内服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正常组(38例)。治疗组采用悦容丹口服加外用广谱防晒霜,对照组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丸口服加外用广谱防晒霜,治疗12周,正常组不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72.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MDA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MD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悦容丹对黄褐斑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其机制与调控机体SOD、MDA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观察参田方在治疗高血压病血脂升高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7月到2007年7月岳阳市中医院的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高血压病和高血脂症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2组病人使用参田方和尼群地平片.不同药物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的变化结果。结果参田方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田方组合治疗高血压病血脂升高疗效可靠,经得起重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条件下,周期性随访对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善负性情绪、控制血压水平、加强遵医行为、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对研究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周期性随访。结果研究组随访前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进、负性情感的纠正、血压水平的控制、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周期性随访对改变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善负性情绪、控制血压水平、加强遵医行为、降低再住院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种二联用药方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开放对照试验,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9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入4周的治疗期,分三组对照用药。结果三组药物联用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0.5%、93.6%、94.8%。结论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三种二联用药方案均安全、有效,每日一次能维持24小时降压效应,B、C组较A组为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延伸性护理模式。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伸性护理模式。随访6个月后,比较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血压。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伸性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i指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6例.按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4型;正常构型(A组,46例)、向心性重构(B组,53例)、向心性肥厚(C组,40例)、离心性肥厚(D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射血分数(EF)及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各组同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D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C、D组收缩压最高(P〈0.05),B、C、D组脉压最高(P〈0.05);2.各组超声心动图结构参数比较:C组、D组LA最大(P〈0.05);B组LVDS最小(P〈0.05),D组LVDS最大(P〈0.05);C组IVS、LVPW最厚(P〈0.05);B组、D组IVS、LVPW轻度增厚(P〈0.05);C组RWT明显厚于其它各组(P〈0.01);C组、D组LVMI质量显著增加(P〈0.01),但C组、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超声心动图功能参数比较:高血压各组的E/A值均减低(P〈0.05),EF只有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各组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ei指数可以客观、真实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心功能情况,对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脂肪肝大鼠在生化、病理、脂肪代谢、细胞因子、胰岛素及瘦素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只,按体重层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11只,脂肪肝组(B)11只.对照组饲以普通鼠饲料,脂肪肝组饲以高脂饲料.8周后,全部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中AIT、AST、TG、CHO、INS、FBS、FFA、Ieptin、II-6、TNF.肝组织匀浆测定肝组织TC,TG,SOD、MDA,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及瘦素表达增高;细胞因子升高.结论:实验性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存在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治疗费用对高血压治疗控制率的影响,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方法以内科门诊近一年半以来高血压病患者看病就诊未能很好的控制血压的526例作为随访对象,按照临床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血压未能控制者,适当增加原来口服药物的剂量或加服另一种降压药。结果265例患者经再次调整价格便宜的降压药物利血平后,部分患者下降明显,血压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其中根据患者体质差异血压完全有效者达到156例,占总数的58.9%。结论针对经济困难的高血压患者,做出相应的对策将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理.方法: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伴高粘滞血症患者40例,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同样患者40例进行对比,两组疗程均15天.对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D)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流变、LPO、SOD,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降低冠心病者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提高抗氧化能力,有效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氯吡格雷对高血脂症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氯吡格雷组、三七总皂苷组联合氯吡格雷组(PNSBG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每日1次,连续给8周;自制模之日起,治疗组分别给予三七总皂苷、氯吡格雷、三七总皂苷+氯吡格雷治疗。8周后采血,测定各组小鼠全血粘度、血小板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脂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P0.01或P0.001),氯吡格雷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01);与三七总皂苷组比较,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脂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P0.01或P0.001)。结论:三七总皂苷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协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