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传播实践存在缺乏整体战略、框架体系不清晰、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做好气候传播,需准确把握、处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优化能源结构的关系,从“百姓视角”深挖气候变化中的“生活故事”,倡导公众共同参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培养专家型记者,拓宽议题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在气候变化传播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气候变化知识的传播者、气候变化议程的设置者、气候变化问题的监督者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沟通者,新闻媒体要搞好气候传播,须遵循以下策略:提高专业性,进行深度报道;提高针对性,细化报道议题;增强贴近性,提高气候传播吸引力;实现多方互动,提升传播影响力;采取多样化形式,实现气候传播最佳效果;注重全面性,体现气候传播多样化;提高记者专业素质,提升气候传播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界》2013,(2):176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而气候传播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本期话题"栏目拟以"气候变化中的气候传播"为主题,刊发一组探讨气候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得失方面的论文,内容包括:政府、媒体、NGO和公众在气候传播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虽然气候变化主题进入我国公众视野不过十几年,但是媒介已经成为呈现气候变化议题和进行气候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对气候变化全方位、立体化、深入的报道将为气候传播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解决气候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虽然气候变化主题进入我国公众视野不过十几年,但是媒介已经成为呈现气候变化议题和进行气候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对气候变化全方位、立体化、深入的报道将为气候传播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解决气候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闻媒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气候传播方面。新闻媒体,对于气候变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传播气候变化知识、监督气候变化问题以及设置气候变化议程。主要针对新闻媒体在气候传播中具有的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新闻媒体实现气候传播的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7.
碳标签是具有显著创新性的气候传播介质,在气候传播中具有3个方面的应用价值:(1)公众气候变化知识的教育功能;(2)公众气候变化应对行为的引导功能;(3)气候传播各利益攸关者资源整合与目标协调的社会动员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德班气候谈判中的表现,集中探讨政府在气候传播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在直接推进谈判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让更多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知识,理解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共同寻求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有效的气候传播。  相似文献   

9.
政治传播生态有三个规律:相互依赖规律、相互竞争规律和相互适应规律.依赖、竞争与适应正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物种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最为常见的生存法则,政治传播也不例外.只有了解了政治传播的这些法则,才有可能理解政治传播的复杂性,重建政治传播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曹雨佳 《青年记者》2017,(32):86-87
21世纪是一个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气候议题的时代,气候变化问题已从一个科学议题变为集政治、经济、生态以及国际关系为一体的全球性课题.因此,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理念、政策及行动已经成为评估国家环境形象乃至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国际舆论、政治、经济与外交.在2017年联合国气候会议波恩首轮谈判(以下简称“波恩谈判”)中,中国代表团努力推动谈判取得进展,对关键、核心议题主动积极发声,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此外,中国气候传播更加主动,国际舆论也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2月17-18日"绿色发展与气候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期间,应邀参会的《采写编》杂志总编白太明先生表示,在其刊物上开辟"气候传播"专栏,以此来表示对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研究的支持.白总编的表态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2.
论气候正义     
"气候正义",是气候变化领域依据社会正义理论提出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揭示了气候变化领域贫富之间的资源鸿沟,为应对气候变化确定了利益共享与后果共担的公平原则,和国际气候治理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气候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所承担的一种道德责任,即要求人类从道德的角度上了解气候知识,提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预警与决策能力。西方传媒对气候新闻的过度报道或选择性报道,遮蔽了人类对本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从而带来气候伦理的灾难和导致新闻的不公正性。因此,气候新闻报道必须注意几个环节,一是增加连续报道;二是保证新闻的科学性;三是加强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在文化缔构的过程中缔结各种社会关系的。由于编辑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中介和桥梁,决定了编辑必须对作者负责,对社会、对读者负责,只应传播和积淀人类文化的精华,因而与其他的社会关系相比较,编辑活动中的社会关系更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那么怎样去认识和把握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规律?如何扮演好编辑这一社会角色?编辑组织又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5.
陶冶 《兰台世界》2016,(19):152-155
以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为界将唐代分为两个时期,分别分析唐前期与唐后期异常气候变化对米价造成的影响,通过比较唐代前后期异常气候变化与整体米价波动情况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异常气候因素对米价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但其对米价波动的影响有限,真正令米价受到长久性深远影响的因素更可能是当时的战乱与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研究日益走上国际舞台,从参与者、贡献者走向引领者,发挥了独特作用。这是我国气候变化和国际传播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需要总结好其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形成共识、树立信心、扩大宣传,从而不断把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传播事业推向前进。2010年4月,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生的多源性、传播主体或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效应的敏感性、监控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地区应对与化解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应遵循舆情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舆情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舆情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舆情传播效果的"蝴蝶效应"等规律。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传播反映了人类传播活动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参与政治的特性.媒体是实现政治传播最主要的中介方.媒体在政治传播中通常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独立性.虽然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媒体是独立于政府和民众之外的第三方.  相似文献   

19.
王寅 《青年记者》2012,(11):8-9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高潮,全球40多个国家的50多家报社发表了由英国《卫报》统筹的共同社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两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主流报纸对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框架之异同与特点,是值得关注与分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新闻报》第268期在“新闻学术”专版上载文,文章说,人类的信息是一种思维内容的生成与转换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传播实质上就是传播者和受众这两个思维群体之间的思维信息交换。由新闻传播和二度抽象与二度具象过程所决定,这种思维矛盾至少有以下表现形态:1、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新闻事业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2、事实内容的复杂性与新闻报道的简约性之间的矛盾;社会观念的多样性与报道者观念的限制性之间的矛盾;4、新闻的信息量与受众的接受量之间的矛盾;5、传播者推崇的观念与受众自我观念之间的矛盾;6、报道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