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利用酸性甲醛溶液将废弃花生壳改性,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当温度为25℃用粒径为2-3mm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71%。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14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改性花生壳比普通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前各种偶氮染料废水的生物难降解问题,以廉价的粘土矿物蒙脱石(Mt)作为一种分散相,成功制备了聚羟基铁阳离子插层改性蒙脱石(简称Fe-Mt)。采用批处理吸附与脱色实验方法,研究Fe-Mt的催化光-Fenton氧化OG脱色性能,并着重考查了初始p H值对光-Fenton氧化偶氮染料橙黄G(OG)脱色的效应。此外,考查铁改性蒙脱石的工艺稳定性。获得的结果表明:在较强的酸性介质条件下(p H=2~3),Fe-Mt催化的紫外光光-Fenton氧化OG脱色效果最佳,比如在某优化工艺条件下,60 min内浓度为50 mg/L的OG经光-Fenton氧化的脱色率几乎达到100%。铁改性蒙脱石/光-Fenton系统氧化性能很好及工艺稳定,因而在染料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化学混凝法处理高色度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色度酸性蓝黑10B、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经过多次混凝-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的处理,其色度和COD的去除率都在99%和96%以上,并对影响脱色的因素及其控制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酸性条件下豆渣对水中Cd(II)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1)在强酸(pH=2.0)、中等酸性(pH=4.0)和弱酸(pH=6.0)条件下时豆渣对Cd(II)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55.4%、99.2%和79.4%,中等酸性条件下豆渣对水中Cd(II)的吸附率最大.(2)豆渣对Cd(II)的吸附过程遵循F方程;而L方程对弱酸条件下的吸附过程拟合较好(R2>0.99).在中等酸性和弱酸条件下,豆渣吸附Cd(II)是向有利于吸附的方向进行的,而在强酸条件下则不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分子筛对乙醇中微量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A分子筛的吸附效果最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乙醇中微量水在4A分子筛上的静态吸附平衡数据,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两个吸附等温式分别进行拟合,发现具有较好的吻合度(相关系数大于0.98);采用固定床测定了不同粒径、不同初始浓度、不同床层高度、不同流量下的动态穿透曲线,为吸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在25℃下,用粒径为2-3mm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55%。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22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及其模型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说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剩余活性污泥作吸附剂对水中Cr(Ⅵ)、Cd(Ⅱ)的去除进行了探讨。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剩余活性污泥对Cr(Ⅵ)、Cd(Ⅱ)均遵循Langmuir等温线,且对Cr(Ⅵ))的吸附能力大于Cd(Ⅱ)。  相似文献   

8.
沸石微波改性及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和盐酸对天然沸石进行活化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沸石对废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明显提高了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当溶液pH值为2.0、常温、振荡时间为60min、改性沸石用量为25g/L时,改性沸石对浓度为7.685mg/L的甲基橙的去除率达99.58%。改性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9.
新生态二氧化锰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合成的新生态二氧化锰作吸附剂 ,对水中碱性品红和酸性嫩黄 2G进行吸附脱色。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 ,并对影响吸附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生态二氧化锰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合成的新生态二氧化锰作吸附剂,对水中碱性品红和酸性嫩黄2G进行吸附脱色。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并对影响吸附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化学合成的新生态二氧化锰作吸附剂,对水中碱性品红和酸性嫩黄2G进行吸附脱色.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并对影响吸附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以炉渣作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炉渣对不同生长期的水稻田间水除磷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温度、pH、初始磷浓度等对炉渣处理含磷废水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拟合等温吸附模型,用以预测一定条件下炉渣的最大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炉渣吸附量随温度和pH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炉渣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逐渐变小;炉渣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在2h后基本达到平衡,但一段时间过后,炉渣吸附有可能继续进行达到新的平衡;Langmuir曲线能较好地拟合炉渣吸附时间动态曲线,推测炉渣吸附属于单层吸附,且在一定的吸附条件下,炉渣存在饱和吸附量,但该数值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原油的含硫量增加,直馏航空煤油馏分中的硫醇硫随之增加,原有的精制工艺已出现或潜在许多问题,如硫醇硫含量超标、博士试验不合格等质量问题,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以适应生产需要。直馏航煤精制脱硫醇的方法有加氢法.继化氧化法和吸附法等。文章在自主安装的试验装置,进行静态及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在13种吸附剂中选定复合氧化锌作为吸附剂。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吸附剂结构形状对吸附精制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状吸附剂脱除硫醇硫质量百分率最高(98.1%),粒状次之(34.9%),条状最差(21.8%);内扩散阻力是影响吸附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将磁性Fe_3O_4和聚吡咯(PPy)与累托石(REC)复合,制备累托石负载聚吡咯复合材料,以其为吸附剂,对水中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XRD、TEM和SEM表征显示Fe_3O_4和PPy附着在REC片层上导致REC片层结构被插层或剥离。对NO_3~-的吸附实验表明,Fe_3O_4和PPy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的吸附能力有很大提高;PPy分子中的季铵阳离子可以增强对硝酸根阴离子的静电引力;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模型。REC、REC-PPy和REC-Fe_3O_4-PPy3种吸附剂的最大单层NO_3~-吸附量分别为74.07、117.1和137.9 mg/g;其中累托石负载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效果显著,而且可以磁性分离回收,有可能解决由硝酸根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研究L-脯氨酸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和影响因素,为L-脯氨酸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结果表明,静态吸附最佳条件:25℃时,在L-脯氨酸溶液浓度为50μg/mL、体积为150mL、pH为6的条件下,静态吸附平衡时间为15min,吸附率为83.61%,无机盐的存在导致吸附率迅速下降.动态吸附与解吸附的最佳条件:25℃时,在L-脯氨酸上样液浓度25μg/mL、体积20mL、流速1mL/min、pH为6的条件下,吸附率为82.83%;氨水洗脱浓度1.5mol/L、体积50mL、流速3mL/min、pH为6的条件下,解吸率为92.22%.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L-脯氨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Zn(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引发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采用XPS、SEM和FTIR表征了PVDF共混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测定了共混改性膜的零电荷点(pHpzc),分析了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Zn(Ⅱ)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Zn(Ⅱ)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Δ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水体中Zn(Ⅱ)吸附量大于0.005mg/cm^2,脱附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静态吸附法,利用改性沸石处理含钒废水。实验考察了固液比、吸附温度、吸附时间、pH和浓度对钒吸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的浓度为80 mg/L的前提下,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0 m in,pH=6。在此条件下,废水中钒的浓度降为1 mg/L,沸石吸附率可达98%。改性沸石吸附法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吸附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生成,对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酸枝锯末对模拟含铬废水中的Cr(VI)的吸附性能,静态吸附结果表明,酸枝锯末对Cr(V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锯末对Cr(VI)的吸附率随着锯末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初始pH的增大,吸附效果降低;随着吸附温度的上升,吸附效果升高.酸枝锯末对Cr(VI)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R2〉0.99),吸附平衡前,颗粒内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砰〉0.99)来描述.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酸枝锯末对Cr(VI)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清流县的天然软锰矿经草酸法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改性锰矿对水中Zn2+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表明,改性条件为:革酸用量2.0 mmol·g-1(锰矿粉)、高锰酸钾用量1.5 mmol·g+1(锰矿粉)、硫酸浓度1 mol·L-1,室温反应45min后,改性的软锰矿在25℃,溶液pH=5.0,吸附时间40min,对Zn2+饱和吸附量迭63mg·g-1(锰矿粉).而天然软锰矿在相同条件下对Zn2+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只有12mg·g-1(锰矿粉).表明经本实验条件得到的改性锰矿对Zn2+离子的吸附能力比天然锰矿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镁盐絮凝剂对海底污泥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海底污泥对印染废水脱色和COD去除的处理效果。实验考察改性后污泥投加量、反应温度、搅拌时间等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较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50m L 100mg/L模拟废水中,当改性后海底污泥投加量为0.5g、吸附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35℃时,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6%以上,COD去除率为8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