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炭对磷(Ⅴ)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吸附时间、温度以及磷(V)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磷(V)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对磷(V)离子吸附去除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磷(V)离子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吸附率减小;竹炭对磷(V)离子的吸附可在180 min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30℃.竹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磷(V)离子的材料. .  相似文献   

2.
选取广东茂名油页岩煅烧废渣作为人工湿地基质,研究了该基质的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Laagmuir方程和Fmadlich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数量,其中Langrn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性达到0.989。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得出,在低质量浓度(0-50mg/L)条件下,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而增长,8h后增长趋势变缓;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100mg/L,温度为30℃条件下,振荡4h磷吸附效果最好;在高质量浓度(100—300mg/L)条件下,振荡频率越高、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磷吸附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水中六价铬离子污染问题也可以解决中药废渣处理问题。首先,将中药渣制备成生物炭,然后进行单因子吸附实验,包括确认重铬酸钾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反应温度及pH值等为变量,最后进行吸附模型拟合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实验最佳条件结果如下:重铬酸钾溶液的初始浓度50 mg/L,反应时间3 h,投加生物炭量0.6 g、温度为30℃,pH值为5;正交实验表明各因子主次影响为初始浓度>投加量>pH值;吸附等温线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饮用后的绿茶对水中Pb(Ⅱ)、Hg(Ⅱ)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饮用后的绿茶(蛾眉山竹叶青茶)用甲醛和硫酸作改性处理,用于水溶液中Pb(Ⅱ)和Hg(Ⅱ)的吸附。研究了吸附条件和吸附量,发现饮用后的绿茶仍然保留了对金属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在常温下残茶吸附Pb^2 的平衡时间为40min,最佳pH=5;吸附Hg^2 的平衡时间为70min,最佳pH=6。在常温下的温度变化对吸附的影响不大。在同一温度下,吸附量随平衡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吸附百分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CCMKGM)微球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材料对Sc^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Sc^3+的浓度对微球材料吸附Sc^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球材料的洗脱与再生性能.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吸附Sc^3+有明显的影响,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下,HAc-NaAc介质中,Sc^3+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92.9mg/g,CCMKGM对Sc^3+的吸附在9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再生CCMKGM效果与原CCMKG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并提出有机酸影响氟吸附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有较大的影响:(1)当有机酸处于低浓度时,土壤氟吸附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高浓度时,土壤氟吸附量随浓度升高而降低;(2)在有机酸存在条件下,土壤氟的吸附量与平衡氟浓度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粉煤灰为吸附剂,探究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粉煤灰用量、pH、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对氨氮吸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论如下:初始氨氮浓度为200mg/L,粉煤灰加入量为4g,pH为9,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30min,吸附率达到68.27%.符合Freundlich型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和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的制备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新制的吸附剂一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时间、pH、温度和Sc^3+的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Sc^3+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在8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pH低于6.50时,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0℃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Sc^3+的质量浓度为50mg/L,pH为6.39时,吸附容量达到886μ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廉价易得的钢渣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磷、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投加量的增加,磷、砷的去除率增加,在磷的初始浓度小于50 mg/L,投加量为0.75 g/100 m L时,磷去除率达99%以上;在砷的初始浓度小于10 mg/L,投加量为6 g/100 m L时,砷去除率也可达99%以上。p H影响钢渣对磷、砷的去除性能,中性条件下,钢渣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p H 9~11,有利于钢渣对砷的去除。钢渣对磷、砷的吸附均符合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钢渣是一种良好的吸附除磷材料,对砷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磷和砷在钢渣上的吸附为竞争性吸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法律人才短缺,应针对这种状况,利用乡镇企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加大培养力度。本文是从乡镇企业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培养形式和如何教学、如何对法律人才的知识更新等几方面加以探讨,目的是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通过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相似文献   

13.
《神秘的地下宫殿》是国家义务教育实验课程综合艺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小建筑师》中的一课。本单元分为《神秘的地下宫殿》、《瞧这一家子》、《我们有个甜蜜的家》三个课题,以小动物的巢穴为着眼点,了解小动物繁衍生息的生命过程,探究小动物不同的筑巢形式,介绍动物巢穴的结构特点及其给人类生活与艺术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在一个电脑实验班将信息技术与综合艺术课程进行整合,探索整合的四个要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四个要素的整合符合艺术教学的规律,并且动态地体现在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影响地方高师音乐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其身体的衰竭、认知的扭曲和行为的异常,影响着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全面发挥。文章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工作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四个角度具体分析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under the pressure of new needs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of knowledge” in France and Italy has had a...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回顾 ,重构了由传统主体性认识论走向生活认识论的发展理路 ,分析了认识论研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展望了新世纪的认识论研究走向———真正从实践的观点走向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under the pressure of new needs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of knowledge” in France and Italy has had a deep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university, and therefore a direct impact on university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main results of a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university Présidents in France and Rettori in Italy, with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their views about the changing proces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 related impact on their leading role. There emerges a picture of systems transiting from a traditional centralised Napoleonic structure to a new one where the growing autonomy requires a different kind of governance not previously experienced, and thus not easy to implement mostly because of the resistance coming from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The majority of Presidents and Rectors seem aware of the changing process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even if they do not all agree upon feasible trends to follow. Such a disagreement appears to be an understandable consequence of the unstable and unpredictable direction of the changing situation in the two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