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孩子上学,家长“陪读”;孩子读书,家长坐在旁边当“顾问”;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当“参谋”;有的孩子学什么,家长也重新当起了小学生,同样也学什么;个别家长甚至还经常代替孩子做作业。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时候,家长不妨反过来问问:“你看这是什么呢?”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事物的兴趣。一天,我们领着孩子散步,走至一处建筑工地前,见工地上有辆吊车正在吊水泥板。孩子停住了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看了一会,他问:“爸爸,这是什么?”我们即反问他:“你仔  相似文献   

3.
家长带着孩子上公园或外出散步,丰富多采的自然环境常常会引来孩子各种各样的发问:“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这时,做家长的当然得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但是,自然界中植物千种万种,做家长的不一定都能说得清,而孩子也不能一下子都记住。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采取一种简单的办法,即把孩子要问的对象归归类。比如孩子问到树木,我先从树木外形方面给孩子分类,一类是针叶树,一类是阔叶树。怎样识别呢?顾名思义,针叶树的叶子细小如针,外形上看,树冠下部大顶端尖,像塔状;阔  相似文献   

4.
假日在公园看到这样一景,一家三口逛公园,父亲随便吐下一口痰,儿子马上警告父亲“你违反市民行为规范。”父亲有点不悦,喝令儿子“小孩家懂什么!”孩子只好不吭声了。类似这种明知自己不对,家长却不愿在孩子面前认错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事实证明,要让孩子成才,必须从孩子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尊重孩子独树一帜的主张、新奇大胆的创意和标新立异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往往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星期天公园里,有个孩子照家长的范画画好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团黑色。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少年  相似文献   

6.
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孩子染上懒散、娇气、懦弱的毛病,只知被爱,不懂疼人,眼里没有“活儿”,花钱还大手大脚,见什么要什么。其实,这怪不得孩子,只怪家长爱不得法。有的家长说,我们年轻时上山下乡,受的那个苦别提了,现在该让孩子享清福了,所以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儿、受累。父母疼爱孩子总该为他们的一辈子着想。孩子将来总要独立生活,自  相似文献   

7.
我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活泼开孩子的注意,比方说,在公园中看朗,我想请问一下,作为家长怎样见一片蜘蛛网,孩子可能会说: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并有针对性地“哇,好漂亮的蜘蛛网!”接着他可进行培养呢?能会涌现出各种想法:“这是什么山东烟台吴传捷蜘蛛呀?”“为什么在这里结网?”兴趣其实很容易被发现,尤其“昨天的风雨怎么没打破它?”“我是孩子的兴趣。美国学者丹尼尔·来找一找其他地方还有没有。”格林伯格提出了以下的判别方式:这便是兴趣,兴趣不大时,他专注一般人只能做十分钟会想一想,找到答案便停止,一旦的事,他能专注一小时,不会被轻兴趣…  相似文献   

8.
威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没有威信。家长的威信是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家长的威信又不能简单理解为“家长有什么”,而应该关注“孩子要什么”,是建立在尽最大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即将上小学,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纷纷找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甚至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教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担心小学会跟不上。”“我每天回家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每天就是瞎玩。”  相似文献   

11.
《刘三姐》电影中的一些对唱,在五六十年代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半中腰?什么结子成双对?什么结子棒棒敲?高梁结子高又高,玉米结子半中腰,豆角结子成双对,芝麻结子棒棒敲。”这种对唱歌词口语化,旋律优美,自然朴实,机智幽默,形式活泼有趣,孩子好学好记,现代你母可将它拿来。将物体的颜色、几何图形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经常和孩子对唱,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感知事物,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如家长先问:“什么东西圆又圆?”孩子或许会答:“我的皮球圆又圆。”家长问:“什么东西方又方?”孩子或许会答:“我的手绢方又方。”家长可引导孩子多方思考作出不同的回答,如“娃娃的小脸圆又圆”、“桌子方又方”等。家长可以统计一下,孩子能说出多么种,越多越好。这种“对唱”玩得多了,家长平日再带孩子外出时,就会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2.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13.
呀呀学语的娃儿人人爱,七八岁的孩子狗也嫌。常听家长和老师说:“气死我了,某某孩子简直是越来越不听话了。”各位家长和老师,请不要生气,这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逐渐地有主见了,遇事有了“主心骨”,这是好事,我们应该高兴而不是生气。有的家长总埋怨自己的孩子或邻家的孩子不听话,自己的东西不给小伙伴玩,家长劝说得越急,他就越自私,让家长难堪不已,而见了别的孩子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想要来玩,并且当玩够的时候,还想占为己有且不情愿还给人家。各位家长,请不要埋怨,这说明您的孩子智力发育非常正常。孩子都是自私的,如果孩子长大了还这么…  相似文献   

14.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15.
写下这个题目,忽然想到那次与几位朋友聊起的“家长当助教”的话题。什么叫家长当“助教”?就是如今一些本该由教师在学校指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转到家里由家长来指导孩子进行。就是说,一些家长取代了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由家长指导孩子预习,由家长给孩子复习,由家长给孩子抄卷子,由家长给孩子  相似文献   

16.
能考多少年     
家长这样问孩子:“孩子,这一次你能考多少分?”专家这样问家长:“孩子这一生能考多少年?”家长的问话,言简意明,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专家的问话,却让人  相似文献   

17.
5月17日发布的“广东省十大家庭教育困惑”调查显示,近七成家长不知道“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在20个有关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中,困扰家长的前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怎样预防孩子染上网瘾”“诚实的孩子会不会吃亏”。调查发现,男女两性承担着不同的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18.
家长与教师相遇,大多会问:“孩子最近考得怎么样?在班上排名如何?”很少听到家长和教师谈及孩子喜欢什么运动,有什么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19.
如今,“干不干净”成为很多家长养育孩子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小区里,时常遇到这样的孩子与家长:孩子处在口欲期,什么东西都想放在嘴里感受一下,家长却百般阻挠;孩子想在地上爬爬、坐坐,家长却急着说“哎呀地上脏,不能坐,妈妈给你垫张纸再坐”;孩子想要捡起一片树叶,“脏!快放下!”;孩子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家长就在耳边“洗手、洗手”地重复催促。  相似文献   

20.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