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赵红 《成才之路》2011,(28):67-67
"认识厘米"这节课,经过几次试教,在分享着学生的精彩与快乐时,自己也获得了很多启示。 情节一:"认识厘米"导课部分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第一次教学活动)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问学生哪条长?哪条短?师:要想知道哪条线段长,可以怎么办?生:用尺子量。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这一节课我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级上了不下5次,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课堂因为学生而精彩!这里想借助课堂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片段,谈一谈我的体会和思考。片段(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板书),你们听说过分数吗?生:听说过。师:把你听说的告诉大家。生:分数就是把一样东西分开来,再几分之几。生:分数就是我们平时考试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批的“几分”。师:不过今天我们学的分数可不是你说的分数。生:分数中间有一条线,…  相似文献   

4.
一、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的提问小学生年少幼稚,思考问题常常浮于表面,有时则是人云亦云,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教师教学时,不能对学生只提出一些不必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而必须巧设问题,步步深入,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如教《西门豹》(小语第七册)一课,有位教师这样来教:师:你是否能想出这节课老师想要提出和解决的5个问题?生1:造成邺那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师摇头反对)生2: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那些贪官、巫婆?(师再摇头反对)生3: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师还是摇头…  相似文献   

5.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操作及观察能力。分苹果,导新课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led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2个。(师板书:2个。)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1个。(师板书:1个。)师: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多少个Z生:每人得半个。(师板书:半个。)师:半个怎样用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教师从分苹果的实例中,说明需要引进新的数——分数…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 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出门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  相似文献   

7.
[案例]圆柱的特征是数学教材中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化对圆柱的认识,同时也为圆柱表面积的教学做好铺垫,我特意设计了一节“给圆柱做新衣”的实践活动课。一、欲擒故纵师: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圆柱,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这节活动课,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动手来给圆柱裁剪一件“合体的新衣”,大家有兴趣吗?(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师:看来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好,谁先来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生自由说,师归结学生发言,并板书一般性解决思路:量———算———裁———“穿”。)师:…  相似文献   

8.
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加,显然分数单位是分数的最为核心的概念,认识几分之一自然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基础。在别的教材上,大都称为"分数的初步认识"。然而究竟应该"初步"到什么程度?"认识"仅仅是认识吗?这些问题一直"边界模糊",新思维《数学》教材(浙教版)在分数的"开篇之课"上做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情境很多,大多数老师都会通过创设"分"的情境来引进"数"。比如:4个苹果平均分一、源自数学内部,  相似文献   

9.
有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分苹果(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开始的: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夏天。师:夏天有什么特点?生:热。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水果?(由于前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陈晓东 《考试周刊》2011,(32):96-96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最近听了两位教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片断一: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年龄后,自然而然切入正题。师: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学生猜测。(略)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比小浩(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今年10岁)大15岁。现在知道老师有多大了吗?生:25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小浩10岁,你比他大15岁,10+15=25岁。师:小浩12岁时,老师多少岁?  相似文献   

11.
杜娟 《江西教育》2014,(7):55-57
听了知名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深思:阅读教学就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巧妙设计教学中"动"与"静"相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体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深情。片段一逆转角色激将,调动学习热情师:他们根本不是亲人,你们都弄错了,作者也弄错了。(生不服气,举手)师:还举手?是不是想和我辩论?生:是!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初识人物,提炼情节,概括复述(一)依据课题概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的王戎。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出示图片与人名),他叫——生:(齐答)西门豹。师:对西门豹,你了解多少?生:西门豹,复姓西门,单名一个豹字,是战国时期魏国人。  相似文献   

13.
师:(多媒体出示)23减2得多少?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呢?生:把23分成20和3,先算3减2得1,再算20加1得21。所以,23减2得21。师:如果把减数“2”改成“7”,该怎样算呢?请用“23-2”的口算方法做这道题,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我们发现个位上的“3减7”不够减。【评析】教师用“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之中。师:这样的题该怎样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师:请同学们拿出…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出示课件中美丽的夏天景色)在这迷人的日子里,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准备组织我们去美丽的森林公园游玩。辅导员听说我们三年一班的同学数学不错,想请大家为这次活动献计献策。同学们,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应用》。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在旅游前应做哪些准备呢?(小组商量,教师板书课题)师:把你们的好主意、好办法告诉老师,好吗?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在旅游前必须准备足够的水和食物。(点评:教师让学生说出旅游前的准备事项,学生能说出水…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研究课上,一位老师在二年级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有如下片段: 师:(出示一个三角板)这个三角板上有角吗? 生1:有。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一):猜一猜。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师:这些风筝只能看到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风筝?在学生猜出分别是什么风筝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只有一部分的风筝能飞上天吗?为什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它们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学生猜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以上风筝另一部分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教师出示“金鱼风筝”的纸片,接着把风筝对折,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一 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测量”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回顾内容,聚焦重点师: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恐龙》一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恐"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心"字底的卧钩要指向字的中心。我们一齐读课题———生:(齐)恐龙。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的情况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就有了恐龙。师:你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十分久远。生:我知道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在地球上就神秘地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这5个前鼻韵母是……(学生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后鼻前母。学习了最后这4个后鼻韵母,我们便能读注音文章,还可以用拼音来写话。同学们愿意学吗?生:愿意!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5个前鼻韵母中都有一个什么字母?你怎样记住这5个前鼻韵母?生:5个前鼻韵母都有尾音“n”。在“n”的前面分别是单韵母aeiu ,就成了anenin un n5个前鼻韵母。(教师板书5个前鼻韵母。)师:现在我们学习第17课后鼻韵母angeng ingong。(教师板书课题,并放映…  相似文献   

20.
漂亮的“回马枪”【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我紧扣课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师:36=12,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生:因为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联系前面学习比的知识,从这个式子你想到什么?(这一问,就像石块投入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生:这个式子,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把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从这个子你又想到什么?生:是3与6的比值。师:如果把等号前、后都看作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生:把等号前后都看成分数时,就表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