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均相共沉淀法合成氧化铝陶瓷粉末的同时合成氧化镁、氧化钇等掺杂氧化物,发现在掺杂量不大时,同时合成的掺杂氧化物以填隙固溶体方式固溶于立方γ氧化铝中,并且几乎不影响铝氧键性质、晶格常数和衍射波矢,但掺杂使氧化物细化,比表面增大,用此法合成的粉末聚集比较厉害,在粉末中有晶化颗粒存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纳米氧化物掺杂对Ag/SnO2触头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与各种掺杂氧化物(包括TiO2、ZnO、Sb2O3、CuO)的混合粉末.粉末的XRD、TEM表明,所得粉末为纳米级,且掺杂物离子能很好地进入到SnO2的晶格中;粉末的密度,电导率等测试表明SnO2的物理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Mn-Al共掺杂Zn O粉末。用XRD分析了粉末的晶格结构。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纤锌矿结构。当Mn(1wt%)掺入纯Zn O时晶格常数明显变大,这表明Mn已经进入了Zn O晶格,且Mn离子处于正二价态。随着粉末中Al浓度的增加,发现晶胞参数a,c开始略有减小,而后随Al离子浓度增大而变大。确定了在Mn(1wt%)掺杂的前提下,Al对Zn O掺杂的最佳浓度为2wt%。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纳米氧化物掺杂对Ag/SnO2触头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与各种掺杂氧化物(包括TiO2、ZnO、Sb2O3、CuO)的混合粉末。粉末的XRD、TEM表明,所得粉末为纳米级,且掺杂物离子能很好地进入到SnO2的品格中;粉末的密度,电导率等测试表明SnO2的物理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它既溶于酸又溶于碱,但买来的氧化铝粉末是属α-Al_2O_3,它不溶于酸和碱,因此无法用实验来验证它的两性。只有γ-Al_2O_3它疏松能溶于酸和碱,能验证氧化铝的两性。现将γ-Al_2O_3制备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自制的CoOOH为前驱体,制备了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1-XMXO2(M=Ni,Mn,Al,Bi,Ti;X=0.1,0.2),通过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快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杂Ni元素、Mn元素和Ti元素,能提高材料的放电电压,降低其充电电压;而掺杂Al元素和Bi元素时,能同时提高材料的充电和放电电压.  相似文献   

7.
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稀土Nd掺杂量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高温条件下高纯氮气氛中合成出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XRD表征结果显示,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中Nd以氧化物Nd2O3的形式存在,TEM观察颗粒尺寸为50nm左右,VSM性能测试表明其饱和磁化强度随Nd掺杂量的增大而减小,矫顽力增大。  相似文献   

8.
纳米氧化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铝是白色晶状粉末,已经证实氧化铝有α,β,γ,δ,η,θ,κ和χ等十一种晶体。不同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可获得不同结构的纳米氧化铝:χ,β,η和γ型氧化铝,其特点是多孔性,高分散、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κδθ型氧化铝;α-Al2O3,其比表面低,  相似文献   

9.
用金属硝酸盐、稀土氧化物和乙酸锰为原料,用燃烧法合成了Ce3+、Tb3+、Mn2+共激活的铝酸盐绿色荧光粉,在Ce3+和Tb3+共激活的铝酸盐体系中掺入Mn2+后,发射峰中出现锰的特征峰.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对Mn2+发光和最佳掺杂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了不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代替Mg2+时,对Mn2+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粉末,通过控制铝盐的添加量来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掺铝氧化锌粉末,使用XRD来测试铝是否掺杂在氧化锌的晶格中,利用SEM来反映掺铝氧化锌粉末的外观以及颗粒分布聚集情况,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来测其颗粒大小。并用所制备的氧化锌粉末样品对甲基红和溴甲酚绿进行光催化,使其降解,通过观察降解的效果,选择最佳的掺杂比例。结果表明,铝元素是掺杂在晶体中,且掺铝摩尔比为5%,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3 h,其降解甲基红、溴甲酚绿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低成本的流化床粉煤灰为基本原料,利用封闭式水热合成法,直接与碱液反应,成功合成了分子筛.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了实验中得到的分子筛的结构,研究了碱度对合成沸石的影响,硅铝比对合成的影响以及反应时间对合成的影响,并用结论证明了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分子筛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粉末微电极的制备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末微电极是用一般的粉末材料填入被腐蚀了的微盘电极空腔中制得的微电极.它是多孔电极与微电极的有机结合.粉末微电极的端面具有微盘电极的直径以及表观面积,而粉层部分具有多孔电极的性质.因而,相对于平面微盘电极,粉末微电极的实际有效反应表面积显著提高.相应地,粉末微电极上氧化还原电对的表现交换电流密度以及表现可逆性显著增加.这些特征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学电源、电催化以及生物电化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氧化铋基材料进行掺杂改性研究,考查其电化学性能,探寻其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Ho-Nd和Ho-Sm共掺杂的氧化铋基电解质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物相结构的分析;用交流阻抗谱测试样品在400℃到800℃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掺杂后的产物包含四方相、立方相和棱面体结构;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总掺杂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所有样品中,(HoO1.5)0.05(NdO1.5)0.05(BiO1.5)0.9的电导率在700℃有最高的电导率,达到13.76×10-2 S cm-1。结论: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合成的产物可以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取液相共沉淀法沉淀出前驱复合氢氧化物,再用高温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多元掺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LiaNi0.9Co0.1Fe0.03O2,用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8.9和167.1mAh·g^-1,充放电电流效率可达98.9%。  相似文献   

15.
活性粉末混凝土属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范畴,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对其受力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以钢纤维掺入量为参数,对4批7组标准立方体和标准棱柱体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不同钢纤维掺入量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弹性模量、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钢纤维掺入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每立方制作成本和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得到合理钢纤维掺入量,为实际工程需要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分析及其在SOFC阴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3)的结构特征和性质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以合适的阳离子取代A、B位离子而形成含有氧空穴的钙钛矿结构是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演变为各种功能材料的基础。通过适当的掺杂,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可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SOFC中有广泛的应用。分别以LSM、LSCF等典型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例,阐述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在SOFC阴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8个5-芳胺-6-氯-2.3二氰吡嗪新化合物,用溶剂化变色法测定了它们微观二阶谐波系数和其基态偶极距的复合量,表明它们的微观二阶谐波系数均有较大值;用粉末法测试了它们的宏观倍频效应,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倍频效应,有可能在这类物质中找到有用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8.
贾秀花 《成才之路》2009,(36):48-49
铝是两性元素,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铝、氧化铝、氯化铝溶液、偏铝酸钠溶液、稀盐酸等之间相互反应时。有些物质所加顺序不同。反应方式不一样,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现将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用图像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取液相共沉淀法沉淀出前驱复合氢氧化物,再用高温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多元掺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LiaNi0.9Co0.1Fe0.03O2,用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8.9和167.1mAh·g^-1,充放电电流效率可达98.9%。  相似文献   

20.
粉末注射成型(PIM)技术的出现,使得零件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零件的形状也趋于复杂化。其生产工艺由制备粉末和喂料、注射成型、脱脂和烧结四步骤构成。PIM技术是利用金属或陶瓷粉末结合先进的注射成型工艺来生产净形金属或陶瓷微型零件的方法。本文分析了A l2O3粉末制备的微型零件,并展示了尺寸为喂料粒子尺寸10倍的零件。目前,利用PIM技术,已成功制备出了结构尺寸为5μm的零件。PIM技术不但能够生产多种具有热、磁、光、电等功能性金属和陶瓷制品,同时也为大批量生产微型零件开辟了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