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5月50日傍晚,结束了北大艺术学院的MFA艺术硕士答辩,我在北大东门等车.回眸北大,彭吉象教授的话言犹在耳:北大就是北大.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出版了《北大批判》一书,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三十年前我上学时的北大的回忆。从中读者恐怕不难看出:当时的北大,为来自各种阶层的学生所聚居,这也是北大优异的一大源泉。 要维持北大的优异,就必须在学生群体中保证社会经济阶层的多元化。毕竟,北大是培养未来领袖的地方。这里的所谓领袖,不仅仅指的是政治领袖,而且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领袖。  相似文献   

3.
和新入职的朋友们聊天,谈到最多的是人生规划。后来,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关于人生规划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主题:人生可以顶层设计。巧合的是读印刷工业出版社的《北大人生哲学》时这一点又得到新的印证,那些北大的先哲们无一不是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并且坚持不懈地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在《北大人生哲学》这本书中,作者细心挖掘了大量北大知名  相似文献   

4.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怀念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1978年我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从那时起,在我的心目中,蓝鸿文教授就是最令人敬佩的老师之一。实际上,我报考北大学新闻专业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借助学习的机会,深入了解我父亲范长江先生上世纪30年代的新闻生涯。在北大读书期间,我曾协助  相似文献   

6.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北大访问时,北大送给连战先生一份珍贵的特殊礼物就是他母亲赵兰坤1930至1931年在燕京大学(即现北大)读书的学籍档案副本(包括学习时的照片、学籍表、选课表、学生履历表、成绩单、保证书、推荐信、申请补办学位证明来往信函和调查表等)。连战先生收到这份礼物后,感到十分意外和万分惊喜, 非常感激,这不仅使连战先生惊喜感激,也使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感到光荣和自豪,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爷,金克木先生的家怎么走?"想一想,我与那个让季羡林先生看行李的北大新生一样,在知道眼前这个慈祥的老人就是著名学者时,是很吃了一惊的。  相似文献   

8.
最高的力量是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提琴家呢?面对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卡萨尔斯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提琴家。在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在北大采访季羡林先生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大学里流传着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难道果真如此吗?我曾完成了血泪之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度感动了无数读者,其实,书本和人生一样,彼此都有独特的经历,比如,我时常怀念的"北大往事"……(一)走入北大到北京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消息灵通的同学对我说,郭沫若的儿子在我们班。北大是高干子  相似文献   

10.
和新入职的朋友们聊天,谈到最多的是人生规划.后来,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关于人生规划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主题:人生可以顶层设计.巧合的是读印刷工业出版社的《北大人生哲学》时这一点又得到新的印证,那些北大的先哲们无一不是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并且坚持不懈地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在《北大人生哲学》这本书中,作者细心挖掘了大量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的真实故事,生动地再现和讲述了这些已经融入北大人骨髓的哲学智慧,尽管在很多公开场合和著作中,很多思想早有阐述,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无暇去品味和顿悟.  相似文献   

11.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4):127-128
我的导师肖东发先生于2016年4月15日因突发疾病溘然长逝,留给我无尽的哀痛与思念。毫无防备的诀别让这份哀痛格外刺心,先师生前的谆谆教导令这份思念分外悠长。历史学家罗尔纲曾在感念恩师胡适的教诲时,谓之“煦煦春阳的师教”。先生生前极爱此言,常以之论北大的师德传统,说“北大人的风骨和精神得以代代相传靠的正是这‘煦煦春阳的师教’”。在我心中,先生之教正如这“煦煦春阳”。  相似文献   

12.
去秋,我有幸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进修,为期一年。这一年,适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之际,其声势和影响也波及北大燕园。与北大人相处的日子里,明显地感到一股教改的潜流正在形成,该校图书馆学系教学秩序和结构的变化,我身临其境,印象极为深刻。我对北大印象最深的是:该校堪称全国首  相似文献   

13.
彭松建:1941年出生,1960年在北京外语大学英语系学习,后转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71年在北京出版社,任副总编辑;1980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历任副总编、副社长、社长。现还担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记者(下简称“记”):北京大学历来具有创新精神,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维新的。”北大的这种创新精神在出版社的发展中是否得以体现呢?●彭松建(下简称“彭”):我就读于北大,自然深受北大精神的影响。出任出版社社长后,力求在出版社的发展中贯穿北大的这种精神。北大社的创新首先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句号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什么是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就是一个句子,反之就不是一个句子。例如:"我在北大当教授"是个句子,"我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却不是个句子,只是句子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15.
唐高宗的真相 孟宪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起初,在得知<唐高宗的真相>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窃颇不以为然.我甚至疑惑,对于时下传媒讲史动辄招致的充沛"口水",北大社竟然毫无恐惧之心?  相似文献   

16.
我所知的老北大出版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家移居东城翠花胡同8号,斜对门16号是北大文科研究所,距离北大一院与三院也都不到半里地。先母自北城南锣鼓巷板厂胡同迁居来此,目的明确,即希望我们兄弟亲近北大,在外面先受点熏陶,以便将来入北大求学。先母鼓励我读文科,说:“你身体不太强壮,想象力不如理解力,笔头儿也慢,可以往古的方面发展,争取将来在大学里教书。让你弟弟读理科  相似文献   

17.
案例 北大校长周其凤7月中旬回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他长跪在母亲膝前,含泪倾诉衷肠,最后母子二人抱头流泪。周其凤拜母的图片最早出现在浏阳论坛,随后被微博转载,各式各样的媒体对此纷纷报道,有大唱赞歌的,有说作秀痛加指责的,以至于周其凤在其后将制作的CD《妈妈的油菜果》送人时,不敢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现在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分析媒体热炒,只是对北大校长身份的集体媚俗。在跪母拜母事件中,  相似文献   

18.
话语     
为了北大,我或许会一次次地向您讨教,那就请给我以耐心;或许需要您的主意,那就请给我以智慧;或许需要您做出奉献和牺牲,那就请给我以慷慨;更有时候如果我真的犯糊涂了,那就请毫不客气地给我以棒喝。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任合格的北大校长,也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我和范长江都是1932年进入北大的。他作为新生进入哲学系一年级,我则是由于搞学生运动,在辅仁大学待不下去而转入北大教育系二年级的。他虽然是新生,但入学不久就成了北大赫赫有名的人物。大约在1933年春,他和少数北大同学发起成立了一个叫做“一九三六年学会”。发起声明中指出,世界局势风云日亟,第二次世界大战必不可免,大战的爆发据估计当在1936年。因此,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来研究1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