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取"梧桐"这一形象,并结合相关的古诗词作品,来解说"梧桐"这一形象。以"梧桐"为形象的古诗词作品浩如烟海,难以悉数提及,笔者选取部分加以整理,归纳了古代诗人笔下,"梧桐"这一形象所体现的丰厚意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大多以古典诗词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黎英海选取了古诗《登鹳雀楼》创作整理成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诠释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文中主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演唱分析,充分展现作品内涵与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  相似文献   

4.
梧桐     
马玲 《师道》2004,(12):25-25
作文辅导课前,照例读一篇名家作品。这一次我选的是苏雪林的《秃的梧桐》,浅显而深刻。“秃的——梧桐。”我读,然后问:“见过梧桐吗?”这也是习惯,读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品味一番后连起来再读,甚至再读,再读,直到那一双双眼睛由衷地漾出明亮的波光。“见过!”如山谷回声,余音悠长。“你对梧桐知道多少?说一说。”“不知道!”这三个字就写在了脸上,纯朴自然地给我看。天,我恍若雷击。要知道,梧桐在这里虽不是随处可见,但也不乏种植,500米外的翠湖公园门外的路上就林立着两行参天的梧桐。真想把他们马上带出教室,可是又一想,看见过而又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周晓兵 《科学教育》2007,13(2):36-38
一《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对高中古诗文阅读要求:“能鉴赏优秀的文言诗文作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2006年高考《上海市考试手册》也提出:“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这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古诗词在写景状物时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美;不能忽视浓淡相宜,发人想象的涉及到彩色的诗句、诗篇。二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试验本以高一为例,上册选古诗词11首,涉及色彩的8首;下册选古诗词16首,涉及色彩的14首。选择部分诗篇解读如下:色彩———多彩诗句解读———多彩思…  相似文献   

6.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3,(12):34-35
主持人龙吟:互文,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并不实指东西方向种松柏,左边和右边种梧桐,而是说在周围(东西、左右)种上松柏和梧桐。了解互文的修辞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欣赏古诗词。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种原因,古诗词的教学常常是要重视“义情”教学,不重视“声情”教学,这就直接影响了对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的“诵读欣赏”。  相似文献   

8.
潘秋菊 《教育》2014,(11):60-61
古诗词,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是国学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好古诗词,是继承优秀文化的需要,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国学复兴的需要.但是,目前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就如何学习古诗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阅读与鉴赏【高考点拨】现行高考文学鉴赏主要是古诗词鉴赏。它是对阅读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阅读鉴赏的最高层次。高考说明所说的“初步鉴赏”是指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须引经据典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强调说。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此,古诗词阅读应该得到我们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从目前的许多课堂教学来看,古诗词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重视程度远不能与“诗的国度”之名相称;二是急功近利,只为应试不为素质,表现为重应试技巧的传授和题型训练的讲解。而轻文化底蕴的开掘和主体亲历的感悟,与“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昧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的观点态度。考查的形式主要采用主观题,这种形式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更接近于学鉴赏的规律。鉴赏古诗词,可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切入突破。  相似文献   

12.
《登幽州台歌》的教学常常表现为“以读代赏”或者“朗读不够,资料来凑”,忽略了古诗词教学中思维过程的展现和对文化意义的追求。对此,从聚焦“这一首”入手,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再依据“这一首”的特质设计恰当贴切的教学活动。从“这一首”走向“这一类”才是实现古诗词高效教学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13.
易渡 《红蜻蜓》2023,(18):26-29
<正>“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出自《诗经》的诗句,也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梧桐的诗文。这种不凡的树是传说中凤凰所栖之处,“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也形成了人们对梧桐最初的印象。不过,中国古人所说的“梧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两种。只是,我们如今随处可见的“梧桐”,却被称为“法桐”。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单元结构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训练和古诗词诵读五个部分内容。全套教材由38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诵读部分”选编两首古诗词,总共76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意,每一作品各配了一幅精美的彩图,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融于一体,这在全国教材史上是独树一帜的。编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美食”。因此,  相似文献   

15.
第一步:读诗应知诗家语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应该读懂诗歌,诗歌的意思读不懂就谈不上鉴赏。例如上海某年的高考题要求考生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两句诗按一般的语法结构加以调整,这两句诗为“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乍看起来,这两句诗既没有生僻的字眼,也没有古奥的知识典故,可是连读起来就是不知所云。其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倒装的句式,按照一般的说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首诗里主要是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稻是被鹦鹉啄余的香稻,梧桐是被凤凰栖老…  相似文献   

16.
“原乡”形象是古今中外学作品中一个绵延不绝、历史弥新的主题。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化、三种制度”丰富的人生阅历及“返身现照”的作家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中独树一帜的“原乡”形象,并使这一形象成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多种“原乡”形象的交叉和融汇。通过对王先生作品“原乡”形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现代的本质和独特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7.
陈鹏 《文学教育(上)》2009,(19):120-121
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孔子说:“立象以尽意。”古诗词如果无形象,直接很难来抒情。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要感动人,要吸引人,就要靠形象。形象大于思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十分重要——古诗词形象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物象(意象)。要准确深刻地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近年来各省市的语文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题虽选材范围极其广泛,但就命题特点而言,仍主要围绕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评价来设置考题。其中,鉴赏作品中的形象这一考查点屡次出现,又以属类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为典型代表。古典诗词感性和理性相生相伴,单纯欣赏诗词最是激发情趣,开拓人之感性。然而,考场上的解答更需要的是感性思维的理性化构建。许多高中生平时虽喜读诗,可一  相似文献   

19.
诗人选择的意象都会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成功表达了她作品“愁”的主调。  相似文献   

20.
诗词作为艺术文学.是以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具有大于作者创作本义的情形,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下面试以《锦瑟》教学为例.论述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创造性背叛”的一些粗陋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