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有的手术已经不用开膛破肚,用微创手术即可完成;百十来字的微小说大受追捧;与此同时,微信、微电影、微话题、微访谈、微直播、微支付、微消费等等一系列词语开始大量传播,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更是把"微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媒体悄然推出"微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微博平台上记者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自我认知加上其他微博用户的期待,促使记者在微博平台上主动去建构并呈现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中记者的社会角色,形成了包括微报道、微扩散、微审核、微力量、微革命在内的"角色集",使记者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周萍 《大观周刊》2012,(2):19-19
微博改变着社会生态,同时也挑战着社会管理,并倒逼政府转型。官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政府大举进军"微世界"。微博的开通,令一大批官员从语态到心态都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开始学习政府应如何跟民众平等、坦诚的沟通,敦促其回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官本色。这些参与微博的"微博控"官员,正成为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践行者。微博问政,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体现,微博打开官民沟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微博的蓬勃兴起,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大拓展了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微博是一把"双刃剑",节目主持人使用微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节目主持人应掌握正确掌握使用微博的策略,发挥"微力量",传播真善美。  相似文献   

5.
蒙晓  覃彩霞 《新闻世界》2014,(11):72-74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2010年之于媒介发展而言,微博是一个核心词汇,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聚集了7500万用户,使一系列基于"微"的应运在全民范围展开,"微动力、微聚、微评、微讲堂"等等,汇聚成2010年公民参与历史写作的样本,而这一样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领域"的意味。微博,使更多的人贡献更多的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已渐成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7.
耿伟  张晋 《新闻传播》2010,(4):11-12
"今天你戴‘围脖’了吗?"这句诙谐的网络提问,形象地说明"围脖"正在窜红,脖友迅速蔓延。"围脖",乃"微博"的谐音也。微博,许多人称其为微型博客、一句话博客,因为它的长度在140字以内,通过电脑网络将文字、图片等讯息传至微平台以及博客、SNS,分享给其他"脖友",这显然是新闻传播的"新型武器",不能不让报媒注意这一"新媒体黑马"。  相似文献   

8.
浅析微博中的“微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发展势头强劲。本文结合笔者使用新浪微博的经历,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由微博形成的"微舆情",同时剖析其传播形态及主要传播特征,指出"微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微博:喧闹的话语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浪微博在国内掀起的新一波类Twitter风潮,微博客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热闹背后,微博客"危"与"机"并存,提供的快乐与喧嚣同在。本文试分析微博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国本土化微博的发展趋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两年随着微博的风靡,一个互联网全民微博时代正式来临。在这场微博信息狂潮中,作为媒介迷的传统粉丝意义被改写,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从"微信息"、"微距离"和"微革命"这三个层次来展现粉丝们在微博中的新形态,以及他们在这一新的媒介格局中所展现的自我、人际与大众传播。从而揭示出隐藏在一新传播格局背后的社会生态变革。  相似文献   

11.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雯琪 《新闻窗》2011,(3):64-65
2011年春节期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广大博友中迅速传开。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传统媒体集体发"微"。140个字,使得微博新闻传播迅速、发布便捷;朋友圈,让微信资讯更易于分享、互动性增强。可以说,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媒体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譬如: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粉丝2084万;南方都市报,新浪微博粉丝614万;楚天都市报,新浪微博粉丝389万;(数据截至2014年6月5日)但在运营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家媒体的"微"平台,如果播发所在媒体的稿件越多,那么其转发和评论就越少.在影响力榜单上的排名就会下降;反之,一些摘录的心灵鸡汤以及生活常识,更容易提高转发和评论数量,影响力排名也会上升。  相似文献   

14.
李东  高雪新 《新闻世界》2013,(5):181-182
从"宜黄拆迁事件"到"表叔事件"等,微博成为舆论监督的阵地,一时间围观就是力量成为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本文对微博监督的功能做简要的分析,以期微博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工具。  相似文献   

15.
马璟熙 《今传媒》2011,(4):109-110
随着Web2.0大众麦克风时代全面到来,微博在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在网络世界中担当中重要作用。作为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也以其"微力量"致力于公益活动,为网民的慈善公益开辟了崭新的窗口。而如今中国乡村教育情况严峻,本文就如何启用微博的力量,动员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媒介生产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越来越具有即时性,这便是所谓的"微时代"(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它给主流媒体的生产方式、推广模式、营利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刘恒新 《新闻世界》2011,(8):253-254
"微博自首"事件,又一次让人们对现代互联网尤其是微博的力量刮目相看。但是在媒体报道中,对于事实、法律和新闻伦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微博营销:“湿”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笑  夏冰 《新闻世界》2010,(8):288-289
微博自2007年"登陆"我国,凭借其个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迅速成为WEB2.0时代的新宠,也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湿营销"理论为基础,着力探讨这种适应微博传播特性的营销方式,思考其理论适应性和实际操作性。笔者认为,微博"湿营销"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准确的创意诉求,注重湿通路、湿路径、湿优化的应用,并在微博传播中做好口碑的分享,同时注重其动态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梦蕾 《新闻世界》2013,(11):108-10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微博的推出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中网络媒体的现状和特点来探究如何在"微"时代环境下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畅 《新闻界》2012,(8):47-49,67
“三亚宰客门”微博事件引发舆论风暴,表明政府形象传播不可忽视“微力量”.本文以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与模式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