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典是诗人抒发内心感受常用的艺术手法,显得构思巧妙且意蕴深邃。瞿佑在《剪灯新话》羼入了大量诗歌,而诗歌中又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其典故类型可分为语典类与事典类。语典类通常来源于《诗经》《楚辞》《世说新语》、史书、前人诗句等,事典类则通常化用各代典籍中的趣闻逸事、传奇话本、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等。通过对诗歌用典的分析,可以由前入深地了解诗人用典的来源与用意。  相似文献   

2.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相似文献   

3.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岱的小品文素来以独抒性灵的风格而著称,用典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用典有语典和事典,涉及经史子集和众多文史人物,典故众多和典源丰富是其用典主要个性。张岱小品文用典方法多样,有直用、化用、正用、反用、明用、暗用六种。张岱小品文用典意蕴深厚,展现了明清之际的社会生活,为后世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5.
孙宏新 《学语文》2006,(6):3-33
用典是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文献的词句来表达自己情意的一种修辞方式。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这句话既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引用古代来验证现在,又揭示了用典的特点是根据具体的事例来比照抽象的义理。古人善用典,用典如果用得好,能够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有时候通过对用典的分析,往往是打开理解诗歌的钥匙。晚唐诗人李商隐是用典的高手,他在自己的诗中喜欢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锦瑟(》见卷首)是用典方面的典范,但也因为过多的用典导致读者的不解而引起不同的理解。下…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江雪》的主旨历来看法不一。本文试图在学术大家对《江雪》主旨解构的基础上,从知人论世、对话文本、坐标参照、用典寓意和典传后世五个角度探讨《江雪》一诗的达旨。从身世、性格与宦海沉浮知其痴心所待;从言内表层结构晓其言外深层"垂钓"本意;从被贬时之作《渔翁》推其贬后所作《江雪》旨归;从古代用典寓意的传统表现手法,寻求解读"独钓"渊源;从典故的传承,明后代诗人对"垂钓"寓意的认同。最后得出结论:柳宗元《江雪》意在借江雪抒怀达旨,叹怀才之不遇,期帝王之垂爱。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典在古代散中很常见,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作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和抱负。现就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中的用典,浅述一二。  相似文献   

9.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 ,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 ,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 ,或援用诗典 ,或化用诗意 ,或引用诗句 ,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 ,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 :既是政治的、经学的 ,也是诗学的、文学的 ;汉人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 ,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后秦鸠摩罗什翻译《大智度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乘佛教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佛教百科全书”。对中国佛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历来中国佛教各宗派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论典。然而由于历代辗转翻刻.传世本《大智度论》亦颇有讹误脱衍之处.本文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智度论》写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部分讹误,同时指出了敦煌本的巨大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用典是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善于用典更是《纳兰词》的一大特色,纳兰用典或抒情或言志,用典不仅多,而且典故多与词境融为一体,独造新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2.
古文,尤其是骈文多用典故,用典就是援引古代成语或成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用得较普遍而理解起来也较困难的多是后者,所以典故也称为故事、故实,用典也称为隶事、使事.  相似文献   

13.
善于"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其中对《诗经》的引用量大且效果极佳,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14.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典论·论文》写作时间的论述 ,或轻易否定史料 ,或随便改动史料 ,或以严氏之误立论 ,因此都不能令人信服。比较《典论·论文》与《与吴质书》在内容上的联系 ,可以推知《典论·论文》作于建安二十三年二月三日之后不久。  相似文献   

17.
《尚书》作为上古政教之书,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孟子私淑孔子,其《书》学思想自有渊源。《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征引《尚书》文句较多,通过与今传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孟子在战国之际的社会环境中援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由此可推知战国《书》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或援用诗典,或化用诗意,或引用诗句,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既是政治的,经学的,也是诗学的,文学的,汉人以《诗》观斌与引《诗》入赋,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颇受世人关注,尤其是教育子孙后代的思想为人们世代歌颂,《颜氏家训》除在思想上焕发永恒的魅力之外,其语言造诣也有独特之处,语言的魅力也呈现出东方式散文独特的魅力。语言风格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如典正质朴、清新秀丽、简洁隽永以及语言兼具逻辑性和辩证性等。《颜氏家训》语言在修辞艺术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如适宜的用典、巧妙的引用以及比喻、对仗等辞格的灵活运用等。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