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是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总结,同时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方法上的延伸和归纳。鉴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将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混  相似文献   

2.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较为容易。都是先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把所有除数连乘;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及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而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常混淆不清,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求最大公约数:①通常是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②必须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12、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先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再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整数性质”的题目中,常见的题型有: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这两个数;及已知两个数的和(或积)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这两个数。由此出发进行拓变,并经归纳整理,可得如下几种类型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笔者偶见兰州大学出版的《海淀新编》第十册第35页中一题,其答案仅为一个(1350),经笔者计算结果并非唯一。故特撰写此文,供同行参考。题目:两个数的和是7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5,这两个数的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0页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第81页练习十六。2.教学内容所处地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教学的直接基础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已经做了纵向比较,而学生学过最大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容易把两种不同的求法搞混。这里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使学生分清求最大公约…  相似文献   

6.
[题目]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270。求这两个数。[一般解法]根据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应包含这两个数的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可得:这两个数都有质因数2和3。再根据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等于这两个  相似文献   

7.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相比,情况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方法又有区别。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整除”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两点应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第一,正确确定短除法的除数与判断最后的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短除法,每次除必须用三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作除数,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若三个数有公约数(1除外),则用三个数的公约数作除数,若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而其中两个数有公约数时(1除外),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继续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即“两两互  相似文献   

8.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比较多,比较抽象,概念前后联系比较紧密,而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特别相近,因此学生常因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特别是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更加明显,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  相似文献   

9.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如果这两个数既不成倍数关系又不是互质数时,用较大的数翻倍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较小数缩倍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重点难点》熟练使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对前面所学的许多概念印象清晰,不相互混淆,如: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甲、教材的分析:试用本高小第三册算术的总复习,包括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四则式题和应用题。它概括了全册的主要内容,有严密的系统性,政治思想教育的因素也很丰富。约数和倍数是学习分数的基础,所以首先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第332题是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第333题要求把合数化成质数相乘的形式,这两题是为复习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做准备的第334、335题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短除法.有的参考资料上介绍了用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它们的乘积,所得的商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化简分数,交叉相乘”法,也能很快求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求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义务。”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比较复杂,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果大数是另两个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三个数中两两互质,那么,它们连乘的积就是…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用“大数翻倍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课后,我暗暗思考,既然能用翻倍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呢?  相似文献   

15.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我曾经上过多次,学生总是和“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混淆,只能靠反复的练习来纠错、巩固,使我困惑不已。最近我又上了这一课,让学生在产生错误——发现错误——质疑错误——纠正错误的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知,学会新知,于是就有了“柳暗花明又  相似文献   

16.
本刊95年第3期P37刊载了江西上犹县教研室方宣茂、刘述政两同志合写的“化简分数,交叉相乘——求最小公倍数的一种新方法”一文,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同时,笔者根据求最小公倍数和求最大公约数的密切联系,将此文此新法变化为“化简分数,平行相除”,也是求最大公约数的一种好方法.例:求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首先,化简分数,即把24和36两个数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并化成最简分数.  相似文献   

17.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正确、快捷、有效学习约分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牢固而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教师全面了解的。  相似文献   

18.
内容精讲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1.基本概念. (1)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d叫做这竹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记作(a1,a2,…,an)=d.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有自然数a、b,且a÷3=b,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学生中有的把最大公约数填为“b+3”,有的把最小公倍数填为“3a”或“ab”,有的知道应分别填“b”和“a”,但说不出道理。 如何使学生理解这道题的解法?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他先让学生反复审题,弄明白a÷3=b是一道含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0,最小公倍数是360,其中一个数是180,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一般解法]从质因数的角度去考虑。因为最大公约数是60的两个数都包含60的所有质因数,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60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所以只要把60、180和360分解质因数,在360的质因数中找到60的所有质因数和180所有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