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英语教学,无疑应当为学校总的教育目标服务。由于中职生普遍素质较低,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结合词汇、语句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教授日常习语,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既学好知识又提高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2.
李劲松 《考试周刊》2013,(28):157-158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把思想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文章认为,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中英语教学必须遵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既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注重德育渗透,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对德育的日趋重视,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使思想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和感染。着眼于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德育渗透进行交流和探讨,旨在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推进德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原则与方法探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样使学生不但"成才",而且也能"成人"。  相似文献   

6.
梁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195-195,197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结合物理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德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具有交际性、实践性和工具性,同时传授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由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使英语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探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对德育渗透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梁兰英 《课外阅读》2011,(2):133-134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织部分的英语教学,无疑应当为学校总的教育目标服务。英语教育可以尝试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创立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以身作则,我们才能使学生即学好知识又提高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新课标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和条件。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最直接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像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品德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而小学美术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当中。因此,在德育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美术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唐宇 《广西教育》2012,(34):62-63
一提到中学语文与德育,很多人常常把它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实际上,中学语文教育的德育渗透可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比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为必要和有效。俗话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11.
德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首位,它渗透于智体美劳等各育之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科教学,而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德育,使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于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自身及英语课堂两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2.
钱玉博 《考试周刊》2012,(21):27-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薇 《考试周刊》2011,(45):174-174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化学教师所忽视。"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德育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因为思想是能力的前导。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相似文献   

14.
花美林 《考试周刊》2014,(31):115-116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体育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师是教学教育过程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主体因素,不仅担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任务,还担负培养思想品德的职责。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德育渗透,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本文探讨了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德育要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与智育等协调发展,教师就必须在讲课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和教学不可分,教育是教学的最高目的,而教学是实施德育最根本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德育放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英语学科自然也不例外。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寓德于教,把知识教学和德育培养融为一体,这是时代赋予英语教师的责任。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6.
专家认为,小学阶段,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德育渗透,使该年龄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识素质与人格素质共同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该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数学是初中生学习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较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不仅学好文化知识,还能提高整体素质。简单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对德育渗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由教育去形成。"教育工作者,在每时每刻都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语文学科可谓包罗万象、蕴涵古今,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文试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为指导思想去研究语文教学的特性,探究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问题 1、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不正确 当前,在学科渗透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教师的认识不正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德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已经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我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三是认为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无法有机结合,即使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学生成才”。说明在“成人”“成才”的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