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英语本族语语料库(LOB)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分析了中国学习者在使用neither一词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在使用neither一词时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本文可以为英语教学及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四个子库和鲁汶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中出现的表原因的二词、三词和四词短语词块,旨在发现笔语语体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以及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表原因的短语词块特征、差异及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明显较少使用表示原因的短语词块。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二词词块的能力逐渐提升,组间具有显著差异。高水平学习者四词语块使用与初级水平、普通水平、较高水平学习者有极显著性差异。学习者普遍将表原因的短语词块放在句首位置,句末使用较少,与本族语者形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四个子库和鲁汶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中出现的表原因的二词、三词和四词短语词块,旨在发现笔语语体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以及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表原因的短语词块特征、差异及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明显较少使用表示原因的短语词块。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二词词块的能力逐渐提升,组间具有显著差异。高水平学习者四词语块使用与初级水平、普通水平、较高水平学习者有极显著性差异。学习者普遍将表原因的短语词块放在句首位置,句末使用较少,与本族语者形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崔晓卉 《文教资料》2014,(11):178-180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正确使用英语语法,表达却不符合英语习惯。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把语法和词汇融为一体,自然且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自然与地道在英语中以搭配为典型代表。此外,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高频词尤其是高频动词的使用是个难点。本研究以高频动词make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中间语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本族语者语料库(BNC-BO)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库(CLEC-ST5),考察中国学生高频动词make+noun搭配的使用特点,探寻我国学生中介语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本研究力求解答以下两个问题:(1)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是超用还是少用高频词make?(2)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make搭配形式的共性和区别是什么?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了make搭配.但使用的搭配词要少于本族语者。从总体上看.本族语者的搭配词使用情况相对均衡,复杂多变,而中国学习者则缺乏变化,重复率高,超用某些搭配词,少用甚至不用另一些搭配词。  相似文献   

5.
陈清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81-83,86
大学生使用英语口语词块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对比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中部分词块的词频和用法,研究发现,大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在口语词块使用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口语化程度不强,存在口语的书面语化以及母语负迁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语料库对比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情况,探讨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与本族语学生在书面语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比本族语学生要少;不同水平的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高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比低年级的学生多;但高年级学生使用名词化结构的频率与本族语学生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说明中国学生在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时候可能存在语言僵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参照Biber的词块研究框架体系,运用CEM语料库,将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四词词块的使用特点和本族语者语料库(EDC)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学习者语料库中的词块数量远远超过本族语者语料库,但学习者使用的词块类型单一,不如本族语者丰富,所使用的词块类型往往也不为本族语者使用;学习者词块中空缺处单词的可变性不强,可填入的单词数量和类型也较少。此项研究对当前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动名词搭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学生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B)中动名词搭配的使用情况,探究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在该搭配上的特点和使用差异,并进一步比较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动名词搭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自建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研究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个案词汇SO及其相关短语结构的使用情况,重点分析了它们在频率、语体、类联接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作文中存在过度使用SO的情况,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对SO及其短语结构的使用量呈现下降态势,逐渐靠近本族语者的使用状况。此外,SO的使用有明显的口语体语言特征,与本族语者相比,类联接模式差异显著,但语义韵特征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进行了问卷调查(DCT),对比了不同水平组的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汉语本族语者所使用的请求语的语义程式的频率,结果显示,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实施请求语时,其语义程式的频率存在语用迁移,低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的请求语中共有64例语义程式的频率出现了语用迁移,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语中共有65例语义程式的频率出现了语用迁移,二者差异不明显,因此语用负迁移与二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讲授和学习者习得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情况,发现英语学习者笔语中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使用频率分布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试图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主要针对教材)和母语迁移两个方面分析其习得不地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的这一现象,受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影响不大,而可能受其母语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use of good: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on what kind of adverbs they use to modify good. With the help of 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CLEC),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learners mainly used very to modify good while native speakers have a much larger variety of adverbs.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采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能否依据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指称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及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研究结果显示,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法没有遵循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其母语(英语)对汉语反身代词的影响较大。母语促使他们成功习得构词形态上与母语反身代词相似的“他自己”,但阻碍了他们习得构词形态上与其母语反身代词相异的“自己”。文章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1:7笔语语料库”(SWECCL)和研究者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英语母语者参照语料库。参考Halliday&Hasanf1976)对连接副词的分类和Crystal(1996)对连词的描述,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确定为and—moreover(并列关系),but—however(转折关系),和so—therefore(因果关系)三组连接词。比较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之间以及和母语者之间使用连接词的语境的差异。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涛 《培训与研究》2010,(10):31-35
以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与本族语语料库FLOB及FROWN为数据来源,以effect,influence和impact三个词为例,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名词类同义词使用频数、类联接、显著搭配词及语义韵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探析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数据表明,在同义词的使用上,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类联接方面比较相似,学习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但就搭配词的选择和语义韵方面两者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In English, positions of lexical stress in disyllabic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word categories; that is, nouns tend to be stressed more often on the first syllable, whereas verbs are more likely to be stressed on the second syllable (i.e. subject (noun) vs. subject (verb)). This phenomenon, which is called the stress typicality effect, has been shown to facilitate word recognition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whether it also facilitates word recognition to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in particular, to English learners with a tonal first language.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stress typicality effect modulated word recognition in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who learne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oth visual grammatical classification and lexical decision tasks were administered to ESL learners with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hinese intermediate ESL learners were not sensitive to stress typicality in English; however, the advanced learners wer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performances in stress assignment among Chinese ESL learners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s.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尝试性的采用了国内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线书面语语料库LOB进行对比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英语写作中替代现象的使用情况,找到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同时,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视角,试图从更深层次上找到形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替代特点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线检索和AntConc3.2.2w语料库软件检索,比较了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不定式的使用特征。研究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不定式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主题突出特征;假被动式;一个小句中两个限定性动词同时出现,而且动词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手段;不能灵活安排不定式在句子里作主语的位置。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不定式使用过程中受到母语主题突出特征和英汉语言类型差异的影响。另外,不定式的句法功能未被完全内化,不定式的语篇功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英语附加疑问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调表达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比21位本族语者和32位学习者的朗读语音数据,研究中国学习者表达英语附加疑问句的语调特点。研究发现附加疑问句主要体现为降调型和升调型,分别体现说话者的确定和疑问的态度。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边界特点、调核位置以及调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