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年章 《河南教育》2006,(1S):20-21
山区,因其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历来是基础教育的薄弱地带。制约山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多,但学校布局过于分散、规模偏小是主要原因之一。以桐柏县为例,191所农村小学中,不足100名学生的有112所,占58.6%;不足50名的有32所,占17%。“三五个教师、十多个学生”,成了山区小学的一大特点,被人戏称为“麻雀小学”。由于学校过于分散,导致无法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育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办学效益。目前,农村教育布局在结构上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提高效益,提高质量的整体机制。主要表现在教育布局过于分散,学校规模过小,使有限的教育投资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据我们在对拥有2万9千多户,11万2千多人口的珲春市12个边境乡镇15所农村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既有学生不足100名的中学,也有人口不足两万,却办3所中学的乡镇。调整结果表明,全市农村中学每班学生平均只有28人。小学的问题更为突出。99所农村小学中,学生不足100名的学校多达50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中国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发展最基本的运行单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必须从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入手。自2006年以来,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课题组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状况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调查,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小学办学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西部农村小学间办学效率差异较大,村完小的办学效率最高,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效率状况较差,学校办学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规模经济现象在农村学校仍然存在,样本小学的平均规模没有达到规模临界点,从长远来看,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因地制宜扩大学校规模是提高农村办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3)增加学校所拥有的图书量对于学校办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巫山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59万人口.其中仅农村人口就有54万.占总人口的92%。根据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农户居住分散等特点,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起步较早.农村初中都实行了寄宿制,部分以乡镇完小为基础的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初步成型。稳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深人研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创建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关注和思考。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寄宿制的农村学校,一般是把生源少和过于分散的农村完小或教学点撤拼起来集中办学。在创建中,有些地方没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只是一味地追求规模效应,忽视了学校创办寄宿性条件所能承受的各种能力,造成了创办…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农村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学校规模过小,教学设备简陋,师资短缺,国家规定课程难于正常开设,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建设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研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布局、建设、投入和管理,是当前教育理论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五指山市地处少数民族山区,全市现有7个乡镇共11.3万人,有中小学校70所,在校生14252人。由于绝大多数学校地处偏远,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师资短缺,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更是阻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我国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办学资源的形势下产生的新型办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情况而言,存在着如下困难与问题:学校在学生生活、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责任重大,办学管理难度增加;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时间增加等问题,挑战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学管理;产生了诸如办学设施与经费不足、教师工作负担沉重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突出地摆在几乎所有农村寄宿制小学面前,并严重困扰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和教育界极有必要在学校管理、课程教材教法、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工作职责、政策法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科学谋划,改革其中不适应的内容,激发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优势,弥补或遏制其发展中的种种缺失,以期获得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飞速前进的时代 ,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合理调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布局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必须尽快改变“小而全”的学校格局。“村村有学校 ,校校年级全”的学校格局 ,无疑对方便当地群众 ,使学生能就近上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小而全”的学校布局 ,已不能适应贫困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因为 :1 学校规模小。农村山区由于人口居住分散 ,加之村村有学校 ,学校学生人数少 ,一所学校学生多则百十人 ,少则几十人 ,个别高年级一个班甚至只有几个学生 ,其办学规模难以扩大、学校难以形成规模管理。…  相似文献   

10.
山区办好寄宿制小学势在必行开金光由于山区人口居住分散,所以山区小学规模一般很小,近几年,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适龄学生也越来越少。如果继续保持现有学校数量,生源不足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其必然结果是师资浪费,教育经费投入效益低,教学质量难以大面...  相似文献   

11.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破解"二元化"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机制,大力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2010年开始,成安县以倾为打造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将以前的"麻雀学校"一一"解剖"重组,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从小到大、从大到精的嬗变,让"小麻雀"变成了"金凤凰",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偏远的农村孩子身边.一所所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资源丰富、管理规范、办学高效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拔地而起,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成安大地,铸就了成安的教育名片,在全市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一、布局规划坚持科学发展 寄宿制学校是一顼庞大的、系统的、复杂的民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否则,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大力推行三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与学校的规模和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个基本条件。尤其初中教育,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从农村教育现状来看,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研究农村初中办学规模和布局,有利于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当前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基本上是学校规模小而布局分散。按40至45人为一个班,乡镇级初中一般都不足十二班,村级初中多数不足六个班。最近我们对一个县农村初中初步调查:乡镇初中15所,在籍学生不足500人的就有5所,最少的不到300人;村级初中21所,在籍学生不足200人的就有10所,最少的不到100人。有一个乡总人口16400多人,在籍初中  相似文献   

13.
易门县在巩固“两基”成果中,立足县情,面向农村,面向山区,收缩校点,扩大寄宿制小学办学规模,集中办学,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近10年来,全县寄宿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99.8%和99.9%,受到了省、市教育部门的好评。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易门县现有村完小及其以下校点78所,501个教学班,14621名学生。其中,寄宿制小学53所,有寄宿制小学生6900人。多年来,该县农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户供孩子上学难。加之社会上就业困难,有的学生家长认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和模式而建立起来的。针对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家校联动,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提高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文的能力与水平,是农村寄宿制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调整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已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改变农村分散的教育模式,消除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让学生集中到城镇基础设施齐全、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教育,即实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郝杰 《河北教育》2008,(7):17-17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产生,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型办学形式,既方便了学生上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既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又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它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地域间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给学校综合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常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师生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小学生寄宿制是一种集中化的办学模式,其针对的是一些偏远山区,由于不便利的交通、分散的教学区域、不平衡的教学配置以及过于落后的教学设施等现状,而探究出的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寄宿制不仅是学校式的家庭,更是家庭式的学校。就小学寄宿制的管理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山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克服困难的最佳选择。寄宿制学校逐渐成为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必须考虑寄宿制学校组成要素的特殊性,着重考虑人员配备、时间分配、成本分担、后勤保障及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地处赣西北边陲的铜鼓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人口13.6万,学生人数近2万.铜鼓县先后建起了23所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村办学"网点散、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学校教育布局一直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弊端。据调查,截止2009年,全区农村小学12349所,校均规模仅240人;初中1821所,校均规模968所;还有小学教学点10281个平均住校生不足45人。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设点多,办学规模小,也明显反映了城乡之间、各校之间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受教育极不均衡等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