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PHB)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HB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莱茵衣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PHB,降低PHB的生产成本.从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分离出phbB和phbC基因,然后构建phbB和phbC基因的衣藻表达载体p105B124和pH105C124.通过"珠磨法"遗传转化技术共转化p105B124和pH105C124,获得了二价转基因衣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均已整合到莱茵衣藻基因组中.随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藻,发现二价转化子的核区和细胞膜附近分布有白色空泡;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色空泡是由细胞中合成的PHB聚集而成,电镜下观察到由PHB形成的明亮的圆形颗粒.光照(90μE/m2/s)条件下培养转基因藻,出现生长受抑制现象,这可能是由于PHB颗粒在藻细胞内随机分布,干扰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l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和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菜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 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1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fp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旭东  侯冬霞  毛舒燕  旭日干 《科技通报》2007,23(4):479-482,486
根据小鼠超高硫角蛋白(UHS)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小鼠全血提取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688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p19TU。经过快速提取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该克隆就是UHS基因5’端的调控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调控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2,(19):76-77
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大到恐龙、鲸鱼,小到细菌、病毒。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都以DNA(或RNA)来储存遗传信息,而且这些生物的DNA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在这样的基础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使人们像连接不同颜色的绳索一样把不同生物的DNA连接到一起。转基因技术与细胞信息的改变有关,简单地说就是将一种物种的目标基因人工地植入到另一物种的细胞内,从而使被植入细胞的原有信息发生部分改变,被植入物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化。转基因作物在认定的操作下稳定整合有这种外来DNA(基因)的作物。这一过程通常也叫作…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以微生物活细胞生物催化制备光学活性3-羟基丁酸乙酯(EHB)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种提高微生物活细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立体选择性的方法:反应物的浓度、辅助底物和添加剂的选择、基因工程等。最后对生物催化制备光学活性EHB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7-437
小麦的倒伏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所马庆虎研究组分离了在小麦茎秆中高度表达的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咖啡酸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通过生化和转基因分析证明COMT在控制松柏醇型木质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COMT基因的表达在抗倒伏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明显高于易倒伏品种.这种基因的高表达进一步促进了COMT酶蛋白和酶活力的提高,并增强了木质素的合成。小麦的COMT基因定位在3B染色体上。该研究成果对阐明木质素代谢与倒伏关系.并通过调控木质素代谢培育抗倒伏的高产超级小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硫磺矿硫化叶茼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其淀粉酶基因。将该片段与载体pSBPYF连接后转化枯草茅孢杆菌DB1342,得到重组菌株DB1342(pSBA),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经蔗糖诱导表达,在其上清中可检测到α-淀粉酶活力,比空载体的淀粉酶活力高了5倍多。该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作用温度为80℃,在酶液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均降低酶活。  相似文献   

10.
古力 《百科知识》2007,(2X):6-8
基因和经历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生物学家莫里斯·古德曼(美国科学院院士)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应当把黑猩猩(包括普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划归人属(生物的分类依次为域、界、门、纲、目、科、属、种),其理由是,他们选取人、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旧大陆猴和鼠为研究对象,发现这六个物种在97个功能基因的DNA序列上。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世界约15%的65岁以上人群和30%的80岁以上老人患有AD。AD的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本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难题。 许多证据显示β-淀粉样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或病程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很多研究提示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与氧的负荷和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NF-κB在神经元存活和突触的可塑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REB是长时程记忆(LTM)和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必要基因开关。 本研究观察了科研新药ECH-931对β-淀粉样肽1-40,β-淀粉样肽25-35和H2O2所诱导的B104中枢神经系神经元细胞株神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ECH-931的低,中,高实验浓度分别为50μg/ml,100μg/ml和150/200μg/ml,用ECH-931处理的方案如下:细胞经ECH-931预处理3天后,用ECH-931和H2O2(100-200μM)共同处理3—12小时,以观察ECH-931对H2O2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细胞经ECH-931预处理3天后,用ECH-931和Abeta 1-40(10μM)处理48小时来预防性治疗Abetal-40的神经毒性;在细胞暴露于Abeta25-35(25μM)8小时后再用ECH-931处理48小时(经ECH-931和Abeta 25-35共同处理48小时)以观察ECH-931对Abeta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在NF-κB和CREB基因转染后以ECH-931处理5天,以观察ECH-931对NF-κB和CREB基因表达的影响;在NF-κB基因转染并加Abeta 1-40(5uM)后以ECH-931处理3天,以观察ECH-931拮抗Abeta 1-40对NF-κB基因表达影响的效果。 结果表明:经ECH-931(50-200μg/ml)预处理和共同处理B104神经元能完全拮抗β-淀粉样肽1-40(10μM)诱导的神经毒性(P〈0.05-0.01);用ECH-931(50-200μg/ml)治疗性处理能显著阻止由β-淀粉样肽25-35(25μM)诱导的B104神经元细胞死亡/凋亡(P〈0.05—0.01);用ECH-931(50—200μg/ml)预处理和共同处理能显著保护由H2O2(100—200μM)诱导的B104神经元细胞死亡/凋亡;用ECH-931(50-150μg/ml)治疗性处理能显著上调在B104CNS神经元细胞中转染基因NF-κB和CREB的表达(P〈0.05-0.01);ECH-93150-150μg/ml能拮抗由β-淀粉样肽1-40诱导的NF-κB表达抑制(P〈0.01)。并且,所有ECH-931的处理效应都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0.01)。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ECH-931能保护(预防和治疗)神经元免受由β-淀粉样肽诱导的神经毒性。其机制与拮抗活性氧/氢氧根自由基损伤和激活NF-κB细胞存活信号通路有关。ECH-931治疗AD的另一个重要机理可能是它能调节CREB的表达,而CREB是长期记忆的基因开关。ECH-931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尤其是其阻止β-淀粉样肽诱导的毒性和细胞死亡的效力显示出它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红卫研究组通过研究发现:拟南芥β-酮酰-酰基载体蛋白合酶I(KASI)通过影响脂肪酸合成而参与叶绿体分裂和胚胎发育的调控。对KASI的一个T—DNA插入缺失突变体的表型观察表明,KASI基因的缺失导致了多效性的表型,包括黄化、叶扭曲、育性下降以及植株矮小等,特别在KASI突变体中很多叶肉细胞都只有2—5个巨大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13.
水性油墨用苯乙烯-丙烯酸固体树脂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丹柯  范宏  卜志扬 《科技通报》2006,22(1):115-118,121
采用半连续溶液聚合的工艺,进行了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α-甲基苯乙烯(AMS)的共聚合反应,合成了平均分子量厮在3,000~6,000之间的四元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类型与聚合温度的匹配,考察了分子量调节剂、溶剂用量、单位滴加时间等冈素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利用红外和DSC表征方法,分析了树脂的共聚物组成和玻璃化温度(Tg)。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rDNA在重楼属Paris L.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4种重楼属植物 的18-26S rDNA进行了定位。所有植物均为二倍体,基因组由A、B、C、D和 E5条染色体构成。(1)滇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2n=10=6m+4t,C和D染色体的 短臂上各有1个18-26S rDNA位点;(2)长柱重楼P.forrestii:2n=10=6m+4t,B染色体的长臂 、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3)五指莲P.axialis:2n=10=6m(2sat)+4t(2sat) +1-2B,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在有1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B染色体没有信号点, 而有2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只有1个B染色体上有信号点,表明B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且其分裂 不均等;(4)大理重楼P.daliensis:2n=10=4m+2sm+2st+2t,C染色体的短臂上有1个位点。1 8-26S rDNA位点不仅出现在染色体的次缢痕上,也出现在非次缢痕位点。另外,4个种中C染 色体短臂末端均有18-26S rDNA。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所谓基因工程,就是能够在一种细胞里转入某一种生物的基因,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细菌和动物、植物的基因进行互换重组。当在一个细胞里转入另外一种细胞的一个基因时,它的有些机能可能就会被改变。基因工程这种制造重组基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能力,将会在医药卫生领域、农业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以及新能源领域甚至是犯罪案件的侦查领域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突破。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基因工程也不例外,一旦其技术成熟后,势必会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里。而此时,它的安全性也就是有可能由于人为操作失控会给我们的健康以及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损害,值得我们深思和考量。同时,它又是否违背伦理道德?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利弊问题一直是个被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制备兔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分钟再灌注3小时。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MI/R组(I组,n=10),MI后5分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滴速0.5ml/min;硝酸甘油治疗组(Ⅱ组,n=10),MI后5分钟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25mg加生理盐水250ml,以1μg·kg^-1·min。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左-卡尼汀治疗组(Ⅲ组,n=10),MI后5分钟给予左旋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观察指标包括: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术前及再灌注末动脉血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OK-MB)、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心肌梗死范围的测量。结果:与MI/R组比较,硝酸甘油治疗组和左-卡尼汀治疗组心电图ST段出现有效改善。MI/R组、硝酸甘油治疗组与左卡尼汀治疗组术前CK-MB、AST、FFA及SOD含量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处死动物前,与MI/R组比较,硝酸甘油治疗组与左卡尼汀治疗组CK-MB、AST及FFA含量明显减少,SOD含量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汀组与硝酸甘油组比较,CK-MB、AST、FFA及SOD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MI/R组、硝酸甘油组及左-卡尼汀组之间比较,三组总缺血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与MI/R组比较,硝酸甘油组和左卡尼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陈良标实验室的邓成和同行通过对鱼类Ⅲ型抗冻蛋白起源的研究,阐明了原本存在于唾液酸合成酶(SAS)C-末端微弱的冰晶结合能力,是如何通过SAS基因倍增及N-端结构域的删除而消除了SAS基因内部唾液酸合成功能和冰晶结合功能之间的冲突,并在几千万年前海洋冰冻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化出具有降低体液冰点功能的Ⅲ型抗冻蛋白。  相似文献   

18.
唐佳  冯龙飞 《大众科技》2023,(8):100-10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护肝宁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构建化合物—靶点图。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靶点与乙型肝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通过对共有核心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分析蛋白相互作用(PPI)中度中心度(DC)、中间性中心性(BC)、紧密性中心性(CC)筛选核心靶基因。选取的护肝宁片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到护肝宁片中木樨草素、槲皮苷、隐丹参酮、丹参酮等81种主要化学成分和198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TP53、AKT1、VEGFA、STAT3等。护肝宁片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线粒体、膜筏等细胞组分参与DNA生物合成、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用通路为乙型肝炎、PI3K-AKT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均较强,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稳定。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护肝宁片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宝凡 《中国科技纵横》2014,(22):281-283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肿瘤多发家族在50年间,共有10多人罹患多种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上颌窦癌、卵巢癌及未明确来源的癌症。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关注下,多国研究人员对其家族中一个同时患有恶性黑色素瘤、先天性耳聋、部分性DiGeorge综合征的男性成员从年幼开始进行了10多年的追踪研究。最终克隆出一个位于人类基因组测序GAP中的新基因-FAM230A ,提交到了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数据库,还克隆出位于患者体细胞内的杂合基因和蛋白,并发现了一些新的调节机制。研究成果最终以《t(9;22)引发p14ARF和TBX1嵌合负调控与黑色素瘤、耳聋及DNA修复缺陷相关性》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人类突变》2013年9期上。这一研究成果,对揭秘生命科学的奥妙做出了贡献,这一漫长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带来了多种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富铬啤酒酵母和普通啤酒酵母以及醋酸铬对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生物效应。富铬酵母的制备是以普通啤酒酵母作为微量元素载体,酵母细胞在含铬(Cr)的介质中驯化生长,吸收并同化无机铬化合物,使之转化成富集铬元素的啤酒酵母,普通啤酒酵母和富铬啤酒酵母均来自于相同的单克隆细胞系。以普通酵母为对照,分别每天灌胃给予链脲佐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含铬量为300 μg/kg.bw的富铬酵母和醋酸铬,实验周期为32天。结果表明,富铬酵母组和普通酵母组大鼠的体重明显高于糖尿病大鼠(p < 0.01),醋酸铬对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影响不显著。与普通酵母和醋酸铬相比,富铬酵母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口服糖耐量(OGTT)水平。与糖尿病组相比,富铬酵母组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肌苷、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下降。结果提示富铬酵母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尿病症状及其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