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2.
针灸与中药是中国的国粹,因其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从而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中医药的教育、临床和科研近年来在西方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来自中国国内的外文出版物在西方市场上却不多见。西方市场现有的中医药出版物品种比较单一,学术水平也较一般,内容上也常有不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现代性的曲折展开,西方美学在中国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从20世纪初的王国维、梁启超和蔡元培等人对西方美学的输入开始,美学就成为中国现代的一门学科。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还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其原因是,当代的西学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学术本身,而是因为政治上的救亡图存,这就导致了现代中国急追的政治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陈锐  李悦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6):796-797,800
中国和西方的建筑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差异,文章通过对建筑的重要构件——墙的分析,对中国和西方的墙体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和解读,由墙文化的不同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审美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覃辉 《新闻天地》2002,(10):33-34
19世纪以来的西方入侵,不仅仅是要在政治上征服中国,变中国为西方的殖民地,而且还要在文化上征服中国,改变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使之纳入西方的思维轨道,以有利于西方的经济拓展,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化。而中国地大物博,新闻传播于是成了最有效最简便的改变手段,外国传教士则处于中西交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第二次,由一个外国人近距离接触、介绍中国所经历的变革,和变革中的中国领导人。上一次是斯诺,也是美国人,在1936年,他到延安,找的是毛泽东。同样是向西方介绍中国,不同的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引发了西方热血青年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而70年后的库恩,却引起西方媒体对其客观性的质疑。问题的焦点是中国不可思议的巨变。但有一点库恩和斯诺命运是相同的——他们都成为了中国领导人可信赖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8.
王萍 《新闻大学》2001,(3):62-63
19世纪中叶前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办报,广泛宣传基督教义思想及西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同西方各国的交流,开阔了国民的视野,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方传教士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  相似文献   

9.
客观、公正、中立,这是西方媒体一再标榜的报道新闻的态度,然而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不了解、政治上的偏见,以及这些媒体所属国家的利益渗入了对中国报道的字里行间,使得中国在近代以来最美好的发展时期,承受了来自西方媒体最刻薄的批评和嘲讽。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媒体处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解读。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广告在精神文化上存在显著不同,指出在推行消费文化上,中西方广告则在根本上一致,在跨文化传播中虽然表现出多样性,但根本目的不变。就行业文化而言,西方广告从广告作品、广告公司、广告制度上多方影响着中国广告。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告必须充分恰当地利用中国本土文化,并从广告主体和广告客体两个方面为中国广告创造宽容、健康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引起西方极大的震动。 曾几何时,在人类竞跑的征途上,中国被甩在历史的后头。中国比西方落后了400-500年。然而,大约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兴旺发达为西方所仰慕。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从遥远的东方输向西方。欧洲的王公贵族穿着丝绸,显示其华贵和艳丽。宫廷陈设中国的瓷器,使其殿堂熠熠生辉。中国的纸张和造纸技术传向欧洲,为其圣经和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当年威武的成吉思汗,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大军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近代中文报业肇始于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9世纪,西方传教士创办了近200多种报刊,所办的宗教报刊成为早期中文报刊的主流.传教士为使其创办的报刊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家",在形式上也采用中国线装书的方式进行印刷和装帧.  相似文献   

13.
毕竟 《青年记者》2006,(8):26-27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化的源头.他们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一个是中国的圣,一个是西方的智一个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一个被奉为西方人的“导师”.他们的思想分别决定了东西方化的走向,两人至今尚为世人称颂不已.  相似文献   

14.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是中国和西方在新闻报道方针和倾向上的主要分水岭。本文对中国和西方(特别是澳大利亚)的有关新闻理论和具体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两种报道方法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基础作了进一步考证。对中国新闻界近年来在报道领域的变革和新气象,本文特别给予了注意。  相似文献   

15.
童锋  夏泉 《兰台世界》2020,(3):146-149,160
民国时期,西方列强退还庚款旨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西方列强有不同的应对,却暗藏着相同的动机。西方列强一直将远东地区作为利益博弈的主战场,因此一个渐进式改革的民国政府才最符合他们的外交战略。民国政府、地方军阀从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角度迎合西方列强的退回庚款的反应,并从中调解教育界的反抗言行;中国教育界以强硬的姿态据理力争西方列强退还庚款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客观上发展了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了中国教育界人士民间外交意识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传媒舆论基本掌控在西方跨国传媒集团的手中,而只有新媒体领域,中国传媒界和西方传媒大鳄们几乎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依凭中国庞大的新媒体受众群和飞速提升的综合国力,让我们看到了获得新媒体国际竞争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记者对中国的报道,是外国报刊编辑和读者最欢迎的一类稿件。因为在新中国大地上的一切人和事,已摆脱掉旧的巢臼,正形成了使西方世界感到惊异的崭新模式。他们在通过这些报道研究和观察新中国。  相似文献   

18.
大匠张艺谋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崛起的强力人物。说起近30年的中国电影,以他和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充分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为东西方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中国的影像文本,使东方成为西方眼中的奇观,又使中国重新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定位与确认。张艺谋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高腾 《大观周刊》2013,(3):10-11
油画艺术作为源于欧洲的绘画艺术.传人中国至今不过百余年.基于中国而言还是它襁褓中的婴儿.潜力无限的同时很多的未知也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中西方的油画无论是从时间、地域或是文化和审美差异上皆有不同,虽然中国油画于西方油画而言是传承关系.但这些因素差异决定了中国油画必然不同于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20.
王桃 《现代传播》2006,(1):143-145
研究者往往将新闻史的起步追溯到有人类活动的开始,以语言为媒介的原始思想和信息交流打开了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现代新闻体系就是在人类活动出现之后一万年来人类进行的传播努力不断演变到现今阶段的产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和地区,新闻史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传播活动的国家。但是现代新闻体系却是在西方形成的,西方大众传媒在近代作为西方文化侵入的载体而传入中国。本文将近代西方新闻媒介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新闻史作为中国古代新闻发展历史,以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