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以中图分类法计算机科学子分类号为检索路径,获取CNKI数据库中计算机学科的发文及引用数据。通过计算机学科以及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计算与分析,总结计算机学科文献老化的特点,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衰期是衡量文献老化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科半衰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科研究的时效特性。文章侧重于学科半衰期这一概念,以化学学科为分析对象,在CNKI数据库中以中图分类号为检索条件获取了该学科的相关数据,按学科分类号重新分类后,计算了化学各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通过主要子学科文献老化分析,揭示了我国化学研究中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CNKI的图书、情报学与档案学学科文献半衰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半衰期与被引半衰期是讨论文献、学科、期刊老化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学科分类号为划分标准,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为研究对象,讨论分析上述各学科的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特点,以及影响半衰期大小的相关因素。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学科半衰期实证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间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学科半衰期的概念,采集中国知网数据库档案学领域的各类文献,以学科分类号为依据,采用中值法计算2016年~2020年档案学及所属各研究主题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分析档案学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的特点;比较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发现档案学研究领域具有文献增长的稳定性、研究内容的偏向性、连续性以及学科交叉性等特点;最后,总结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为探索图书的老化速度与引文特征,更客观地评价图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规律。[方法/过程] 对汤森路透WoS平台中图书引文索引(Book Citation Index)中2012-2014年间的图书情报学学科图书的引文数据进行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的计量,并与WoS中该学科的期刊引文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做分析比较。[结果/结论] 对比结果显示,该学科图书引用半衰期大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图书被引半衰期要小于期刊被引半衰期,并从图书的引文和被引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心理学学科文献的引用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学科文献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指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心理学学科引用半衰期明显长于被引半衰期;心理学学科非常注重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引用外文文献的时效相对滞后,说明我国心理学研究落后于国际水平;基础心理学半衰期最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半衰期最短,比较符合偏理论的学科半衰期较长,偏应用的学科半衰期较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献半衰期的类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献老化的定量研究较多是停留在以某学科文献为对象的半衰期研究上,尚未能对文献半衰期的概念进行分解和推广,因而使得其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事实上,从引证的角度来看,文献半衰期可分为文献被引半衰期和文献引用半衰期两大类;而从文献的主体范围的角度来看,文献半衰期又可以分为学科文献半衰期、期刊半衰期、著者文献半衰期、部门文献半衰期、国别文献半衰期等。本文试就文献半衰期的各种类型及其应用等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为了解我国标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 以为标准文献的利用提供参考, 从标准文献的角度出发, 分析其被引证特征。[方法/过程] 选择中国引文数据库中1994-2013年标准类引文数据, 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从标准引文总量、篇均标准引文量等方面分析标准文献的总体被引用情况和学科分布情况。[结果/结论] 标准引文量和篇均标准引文量占引文总量比例很小;各学科标准引文量差异较大, 工科和医科对标准文献的引用较多;标准引文数量和被引频次较高的专题集中于自然科学;大部分社会学科标准引用量为零;标准引文的半衰期整体上较长, 老化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9.
文章统计了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与引文数据库中有关体育学的论文,从学科层次研究体育学的学科半衰期。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标准,测定了该学科中各子类的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通过对引文数据与被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体育学文献衰老较快;各子类呈现与其分类性质相应的半衰期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所收录的期刊被称为“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CJCR是一种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利用其期刊评价指标,可以方便地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文献老化速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就CJCR2005年各类医学统计源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新闻传播学科发表的期刊论文被引情况和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学科文献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指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新闻传播学科期刊文献规范程度不够,适用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国内外前沿问题的关注,大量研究还停留在工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介绍上,低水平重复劳动盛行。这些结论与该学科著名教授陈韬文先生的评价基本一致,证明了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判断该学科特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科学文献的老化速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霞 《晋图学刊》2004,(3):4-6,75
本文以计算机技术学科类具有代表性的10种期刊2001年发表的全部论文为统计对象,收集其引用文献进行该学科的文献老化研究。对该学科引文的时序分布、当年指标、最大引文年限、引文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等文献老化量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学科的中、外文文献最大引文年限分别为第3和第4年,引文半衰期为5.5年,普赖斯指数为45.8%,并提出分别以该学科中、外文文献发表后的11年和16年作为文献保存年限参考值,建议把该学科近5年内发表和出版的文献作为文献订购的时限。  相似文献   

13.
期刊引用半衰期与期刊被引半衰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试就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意义,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求法,期刊引用半衰期与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区别等几个问题进进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中外档案学领域典型期刊近十年的数据,从引文量、引文类型、高被引期刊、高被引作者、引用半衰期等方面比较分析国内外学者引证行为,得出:国内引文总量高于国外,但附引率和篇均引文量低于国外,外文在国内档案学论文中的引用越来越多;国内引文数量集中区间长于国外,但高引文量的论文篇数低于国外;期刊论文、图书、史料和网络文献是档案学学者主要的引用来源,网络文献的引用越来越多;国内档案学高被引文献大多为专著,国外则多为期刊论文;《档案学通讯》和Restaurator分别是国内外档案学者引用最多的期刊;冯惠玲和Neevel JG分别是国内外被引频次最高的档案学者;国内档案学者倾向于引用新文献,国外档案学引文半衰期比国内长。  相似文献   

15.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3):341-34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4):524-524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5):614-614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1,(2):181-18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历史学四类学科期刊样本1980-2009年间发文量与被引量的统计数据,结合SPSS统计工具软件,分析4门学科期刊30年间文献增长的数量特征及其曲线拟合结果,并结合插值被引半衰期与B-K被引半衰期剖析两种文献老化测度指标之间的数量差异,以及两者共同反映出的科学文献老化趋势延缓与学科差异化特征。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定量化揭示影响文献老化的学科、文献增长、文献介质类型等外部因素及内在机理,以期对当前环境下科技期刊长期老化状况做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1999-2007年SCI和SSCI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期刊共735种的实证研究,发现被引次数、是否英文与之正相关,而载文量、自引次数、自引比例、半衰期与之负相关,且不同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影响因子在度量期刊重要程度上的局限性,同时,当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成果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机械地依据影响因子,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影响因子和被引用半衰期,体现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