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在《洛丽塔》中主人公亨伯特形象身上交织着日神精神的理性和酒神精神的自我放纵的矛盾和斗争。酒神精神最终战胜了日神精神,这昭示着重大的人生悲剧。同时通过这种酒神精神,这部作品也体现出很高的悲剧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丽婷 《文教资料》2011,(36):82-84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豪放飘逸”几乎成为其代名词。本文则用“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说对李白的诗歌做一些分析。李白的诗歌交织着日神精神的“梦”与酒神精神的“醉”,有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尼采笔下酒神颂歌式的作家,她将音乐和诗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悲剧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4.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的关键性概念,日神精神是趋向幻觉之迫力,酒神精神是趋向放纵之迫力。悲剧是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它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他在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的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通过对《山海经》中神话传说部分的探讨,认为:《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体现的是一种酒神精神,止于对个体、“个体”意识的消融,而没能进一步发展出日神精神;并对这种酒神精神的历史形成、后世传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 ,他的话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 ,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所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 ,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 ,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4):56-62
日神与酒神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二者持续不断地斗争和间歇性的同盟与和解导致了悲剧的诞生。酒神精神在悲剧的诞生、死亡与重生过程中占据主导性。酒神是悲剧舞台的永恒主角,它戴着日神的面具说话。日神是酒神永恒生命意志的个体化显现。日神与酒神构成了一种二元性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体现了个体性与普遍性、明晰与混沌的对立,并最终指向有限的死亡悲剧与永恒的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9.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荷马、希腊哲学是希腊思想运行的两极。尼采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0.
汉画像是中国汉代先民留给后人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前辈们通过对汉画像的研究,概括出汉画像的题材谱系:天文图像、升仙图像、历史故事图像、祥瑞图、战争图、狩猎图、庖厨图、乐舞百戏图。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汉画像中,表面的太阳、酒杯、酿酒、对酌体现着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深层次地对生命的肯定与对生命的迷狂更加体现着理性的日神精神与非理性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希腊哲学、希腊悲剧是希腊思想在其运行的两极。尼采在此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生命原则。生命表现在酒神与日神精神的统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采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的人物形象安东尼和罗马神话原型酒神形象进行类比分析,并将安东尼和剧中日神代表凯撒进行对比分析,来阐释作者是如何通过安东尼这个人物形象来颂扬酒神精神的,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小说结局暗示酒神的威力必须要由日神力量加以克服,才能使人和社会不至于因为酒神的泛滥而毁灭。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云南籍诗人,雷平阳以其对故乡的深度挖掘和道德自觉,成就了极具个人化特色的地方写作。在其诗歌中既有少数民族聚集区共通的能歌善舞般的激情狂欢特质,又有着宗教文化陶冶下的理性和秩序遵守,而这两者分别指向古希腊文化和现代文明根源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以尼采日神、酒神精神为参照,对屈赋文本背后的艺术精神作理论分析。在屈赋文本中,同时呈现出理性对作者创作的约束和非理性在作者创作中的冲动,两者构成屈赋艺术精神的关键内核,使屈赋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木木》是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农奴在地主婆的欺压下最终走向反抗的故事。主人公格拉西姆的复杂性格,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理论的分析,来阐述主人公格拉西姆的复杂性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集中探讨尼采的悲剧文艺思想。在美学上有很高的造诣的尼采,突破传统上单一的悲剧批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二元冲动学说,阐释酒神(Dionysus)和日神(Apollo)的二元冲动如何成就了希腊悲剧的辉煌,着眼点在于酒神精神对于希腊悲剧的本质意义,酒神精神是其悲剧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20.
徐丽云 《现代语文》2009,(6):121-123
本文试分析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男主人公堂吉诃德的爱情,指出堂吉诃德的爱情其实就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演化,是骑士爱情在堂吉诃德身上的再现。骑士爱情是一种浪漫的个人之爱,是对早期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拨,它对女性的尊崇体现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高。但这种骑士爱情纯粹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因而也是不现实的,人类仍旧未能获得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