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经过秦汉时期的10余次移民,大量的关东移民被迁入关中地区。在迁徙的人口中以六国贵族后裔为主体;六国贵族后裔中,齐楚两国是主体;齐楚贵族后裔中,齐国诸田是主体。同处于齐鲁文化圈内的齐国诸田再加上齐国诸姜、鲁、宋、邹、卫等国移民人口在迁关中的移民中占了绝大多数。迁徙手段主要采取政令强迫,同时也以赐钱、赐物、赐田宅以及免除赋税等优厚的经济利益以诱惑;迁徙的目的主观上起到了增加关中人口、充实诸陵邑、加强对旧贵族势力控制的作用,客观上发展繁荣了关中经济,促进了东西部文化融合,尤其是奠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天水市是旱作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接近90%,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而复杂。天水市被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之后,宏观发展环境有了积极变化,新农村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天水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落后还在制约着天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从六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可以加快天水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北方兵连祸接,战乱频仍。自东汉王朝血腥镇压黄巾农民军起,接踵而来的“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乃至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使人口密度最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荒凉残破景象。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战乱以及由此造成的饥馑、瘟疫等,使北方士民纷纷背乡离井,举家南迁。周秦以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由北而南大量迁移从此开始。当时人口迁移总的趋势,尽管也有数次东北、西北流向,但向西南、东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4.
从东京的城市管理经验看北京的人口调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北京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口问题。纵观国外主要大城市人口发展状况,都有一个城市人口过快增长,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调控人口的过程。东京经验表明,城市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人口容量问题,要把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联系起来。通过副都心建设,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通过大都市圈建设,在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同时,达到人口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甫一颁布,作为经济区西部和甘肃陇东南地区唯一一份本科院校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就开始发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方面的文章,并从2010年第4期开始正式开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专栏,刊发了一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专栏旨在给有志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乃至经济的互动,为本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服务。依托区域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与刚刚成立的天水师范学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院”密切合作,建设作者队伍,研究和关注区域内省市各级政府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及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挖掘最新科研成果,精心策划热点选题。定向约稿,增强交流,扩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专栏在区域内各类组织机构中的影响力,培养定向读者群,争取学校办刊经费及政策支持,是《学报》继续办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专栏的有效途径。同时,专栏运行模式的制度化、专栏文章的专题化、专栏参与区域经济理论建设的力度与深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池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池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为池州市保护耕地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2000-2010年耕地变化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8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第二阶段(2008-2010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引起池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必须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思想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以及增强科技创新手段等方面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7.
宇文泰、宇文邕父子相继推行的恢复和发展关中农业经济的方针,是西魏北周的基本国策。其主要措施,一是解决关中劳动力缺乏问题,二是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广置屯田,使关中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北周以后在关中建都已不适宜,但历史偏让隋唐两个统一王朝建都长安,这是同宇文氏父子苦心经营关中农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盐城市亭湖区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关中人,陈忠实的作品使用了大量关中方言,为我们细致展示了陕西的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陈忠实文集》收录了1978——2003年以来陈忠实的小说、散文、言论等不同体裁的作品。本文从读音、释义和书写等方面对《陈忠实文集》中的关中方言词语进行例释,希望可以加深读者对于其作品的理解和关中方言特点、民俗风情以及地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国家新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历史考察、对比分析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路径选择.认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应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强大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集成发展,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造寻根祭祖和周秦汉唐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山区地势崎岖、地质地貌情况复杂,闭塞的环境导致当地人口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人口素质偏低,依山靠山的生产生活方式原始粗放,从而导致这一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问题多且复杂。文章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山区人口与脆弱、敏感的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解决这一特定区域人口与环境矛盾的方法与措施,以期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丛拟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模式进行系统探讨,这是进行社会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三大范畴:广义资源、竞分元与竞分规范.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发展指标(Ⅰ_s)和社会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度指标(Ⅰ_O),论述了确定竟分元的合适规模与行为方式的方法,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人口是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和人类消费欲望对资源、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为实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必须控制人口数量、节制人类消费欲望,以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以支撑都市农业发展的各子系统协调关系和作用强度为研究焦点,对2004—2011年北京都市农业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子系统全面强化作用下,都市农业综合评价指数稳步上升,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由于农业劳动力流失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人口-社会子系统的比较优势消弱,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作用强度凸显,促进了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由经济子系统主导向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双翼"驱动转变.随着未来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北京应积极构建"生态型"都市农业体系,加快摆脱"工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老年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关注,改善健身环境被视为改善健康的一项战略方案。然而,尚未清楚健身环境诸因素中哪些因素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体力活动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究健身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以期改善健身环境特征,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32个社区499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三维加速度计和GPS测量老年人户外活动强度、时间和活动轨迹,利用GIS提取客观健身环境因素,使用AMOS 22.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人口密度和街道连通性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0.100、0.121;人口密度、交通站点数和至商业场所距离通过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产生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0.041、0.067、0.086。研究还发现体力活动在建筑密度、人均道路总长度、交通站点数、至健身场所距离、至商业场所距离与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间起到中介作用,对男性无中介作用。结论:健身环境诸因素中人口密度、街道连通性、交通站点数和至商业场所距离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与轻体力活动相比,中高体力活动在健身环境与健康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较大。健身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人口密度>街道连通性>至商业场所距离>交通站点数;健身环境诸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也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而西部贫困人口的主体则是妇女.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贫困、最无发展机遇的弱势群体之一,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除了与生态环境退化、性别歧视以及贫困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等因素相关外,还与西部农村贫困妇女自身缺乏必要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占有量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乾隆时期黄泛平原农业灾害的基本情况是涝灾多于旱灾。引致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气候和地理两大因素的变迁;社会环境因素则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水利工程收效甚微以及社会各级管理制度的效率低下都对成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型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风险。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生态风险类型、风险源、风险受体进行了分析,构建出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风险类型主要分为生态失衡风险、生态空间占用风险、环境污染累积集中爆发风险、资源能源无序利用过度消耗风险;生态环境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首要因素,生态空间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次要因素,生物种群和能源资源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第三和第四个因素。结果显示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其次要做好城市建设规划,防止造成对城市生态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剥夺与胁迫;再次,做好城市人口规划,合理控制外来人口规模;最后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社会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流及演进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和青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分布、民族成份构成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从民族传统体育的缘起和发展历程的视角,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式,对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的源流及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以配合本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方位拓展,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向世人全面介绍和推广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探讨了20年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