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其小说文本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引用、戏拟、重写三种互文手法在温特森小说中的运用,探索其小说文本与众多文学文本构成的或隐或显的互文关系。本文对解读温特森的小说文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双语公示语在城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汉语公示语的翻译现状还不尽人意。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文本理论,应该从更为宏阔的文化研究视野来把握和审视。互文性理论与公示语的翻译密切相连,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来揭示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原则及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一种文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闭体,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引用吸纳,翻译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涉中完成。因此,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本文以美国"新诗运动"代表人洛威尔与艾柯斯合译的《松花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诗集翻译中的互文重构,考察其语言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在广义上是指文本之间的一种依赖和指涉关系.将译者主体性置于互文性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一是有助于把握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纵深层次;二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互文性的视角来考察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可以揭示出在翻译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即阅读阶段、阐释阶段和二度创作阶段,具有三重身份的译者(读者、阐释者、第二作者)发挥...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互文性的概念出发,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互文现象。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理论是一种文本理论,指出了构建互文角度下的阅读模式,即要建立语篇结构模式,提高学生的互文语篇分析能力;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互文意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的媒体互文性,等等。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超链接得到了阅读上的拓展,最终实现了阅读能力无为而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互文理论产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大潮中,涉及文本的意义生成、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互文理论的产生对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互文性在本质上讲应是一种文本意义间的指涉,而这种指涉关系是译者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它也为我们考察互文连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作为一种后现代文本理论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文化的核心是意义和价值系统,而文学和哲学是文化价值系统的凝练表达.互文性理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既来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又有其后现代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的根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互文性理论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来揭开其神秘面纱,即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8.
拜伦名诗《哀希腊》自1902年经由梁启超译介以来,一而再,再而三被翻译家复译。互文性理论的出现为翻译学更好地解释一作多译和不断复译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文章结合互文性理论,对比了《哀希腊》4个复译本(译者分别是马君武、苏曼殊、胡适、查良铮),力图挖掘文本间的互文关系,进而指导诗歌翻译的互文性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是不成系统的,它散见于古代的诗文和小说等作品中。笔者摘取了曹雪芹的部分小说观点,并加以分析,这种对古代小说理论的挖掘、整理对当今的小说创作及理论研究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批评、翻译等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的互文性研究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用于语篇分析,特别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但在应用型语篇分析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拟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主要考察语篇或文本在多媒体课件中互文的表现形式、语篇功能和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陈芳 《职大学报》2010,(1):56-58
米克·巴尔在提出视觉叙事学的基础上,将斯皮尔伯格改编影片与阿丽丝·沃尔克(Alice Walker)的原著小说《紫色》进行细致的互文性分析、文本比较,批判斯皮尔伯格消极意识形态观点的叙事表现,揭开遮蔽原著性别特质的"无视效果"这一重要原因,为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有效对接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语言学家博格兰和德雷斯勒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作为语篇的一个重要特性,互文性是文学、语言学理论研究历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互文性理论的基础及内涵的分化与发展做出详尽的介绍,为今后互文性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文本中的引用翻译进行分析,认为引用作为旅游文本中最常见的互文手法,其文本意图而非互文符号的形式或内容决定其互文空间的再语境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互文性理论的相关知识展开全面的分析和论述,然后对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商务教学过程中的启示进行全面的论述。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互文性理论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互文性的契合点。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互文性研究的理论框架。在这种新框架下,从介入、情感、霸权、再语境化等角度对广告的互文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专门用途英语学派认为语篇体裁是由其专门用途与特定语言特征来定义的,交际目的与文本实现是语篇体裁的核心。本文在界定体裁与体裁分析概念的基础上,论述借用ESP教学理念改造当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从体裁的互文性视角进行分析,以《商务英语(中级)》课程为例,指出如何运用互文性理论设计研究生ESP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澳文明交流的使者,尼古拉斯·周思在他的作品《红线》中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该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浮生六记》为文学背景,以佛教轮回转世的思想为基奠,讲述了一对跨国恋人续写前世姻缘的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对《红线》进行互文性解读为我们重新解理解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重要的早期浪漫主义诗人.作为画家、诗人、雕刻家,他的诗歌中互文性特征显著.他诗歌内部及诗歌与绘画间存在共时性互文;诗歌与其他作家的文本有历时性互文.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他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对全面深刻地理解他的主题及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语篇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之一,并且运用互文性理论有利于揭示出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本文主要从主动互文性和被动互文性两个方面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目的是揭示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语篇。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互文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