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倦怠、离职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及其离职倾向。结果显示: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令人担忧,情绪衰竭水平已经达到中等程度;其中性别差异上女性体育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程度要高于男性教师;不同教龄的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有显著差异;三种类型学校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学体育教师离职倾向的平均分数为2.98分,已经超过了中等分数。工作倦怠是导致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教师的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但同事支持有可能升高倦怠指数。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9个地区的230名中学体育教师为被试,以应付方式六因子为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特征(教龄、性别、学校类型和职称)的中学教师的应付方式状况。结果表明,所有自变量的二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职称在“求助”因子上有显著的主效应,学校类型在“幻想”因子上有显著的主效应。从总体上来看,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中学体育教师常能采取比较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3.
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青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8,28(1):22-26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通过对来自不同运动水平和运动项目的187名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整体自尊具有中等水平的负相关(r=-0.450,P<0.010),低自尊的运动员拥有更高的自我设限倾向;成就目标定向的主效应显著(F=3.104,P=0.028),高任务/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低于采用其他目标定向方式的运动员,而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控制了自尊水平之后,运动水平不会对运动员的自我设限倾向产生影响(F=0.200,P=0.819).研究二以61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以自我设限倾向(高、低)和运动情境重要性(重要、不太重要)为自变量,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为因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设限倾向的主效应显著,F(1,57)=19.381,P=0.000;情境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F(1,57)=2.648,P=0.109;自我设限倾向和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了边缘显著性水平,F(1,57)=3.184,P=0.076,交互作用不客忽视,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高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重要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而低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不同重要性的情境中表现几乎无差异.两个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均有可接受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压力下女大学生气质对耐挫力和学习意向的影响.方法:以145名普通女大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轻、中、重度压力刺激方案的实验研究,并在实验前后对被试进行耐挫力和学习意向的测试及数据处理分析.结论得出:在耐挫力变化特征上,气质类型主效应显著,压力水平主效应不显著,气质类型与压力水平交互作用显著;在学习意向影响上,气质类型主效应和压力水平主效应均显著,气质类型与压力水平交互作用不显著.建议:注意观察抑郁质类型个体的行为反应,对其进行适度的各种体育比赛,提高其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讨正负信息呈现方式对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运动员决策问题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中国修订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水平运动员2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正面框架组(n=126),负面框架组(n=123),对两组间被试的方案选择进行X2检验,方案选择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接受正面框架实验情景的被试,保守和冒险方案选择人数比例相当,分别为42.86%和57.14%;负面框架组的被试,只有17.07%选择保守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面框架下,外向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冒险,愉悦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保守;但在负面框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面框架下被试个体更倾向于冒险;外向性和愉悦人格特征与运动决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地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分析绿、蓝色锻炼过程中不同视野开阔情况空间以及相近开阔情况下不同空间类型中锻炼的短时情绪改善效果差异。探索空间类型、视野开阔情况与好奇性心理对情绪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并进一步探究绿、蓝色空间接触后,身体锻炼是否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情绪。方法:随机招募120名被试(20~40岁),分为绿色组、蓝色组和绿蓝色均衡组,组内进一步分为开阔视野组和不开阔视野组,对被试的国际积极-消极情绪量表短卷版(internation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short-form,I-PANAS-SF)量表得分、血压、HRV指标进行采集,在浙江金华的6处实验场地完成一项实地自身交叉对照实验。结果:1)视野开阔情况、空间类型对收缩压、舒张压和I-PANAS-SF-积极情绪得分3个指标的主效应显著,状态和特质好奇性心理在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中与空间类型交互效应显著;整体上,开阔视野的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不开阔视野。2)开阔视野条件下,I-PANAS-SF-积极情绪得分、收缩压和舒张压3项指标在蓝色空间的改善效果最佳,绿色空间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应激条件下20名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和40名普通大学生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实验采用电脑游戏作为应激诱发材料,在被试操作的同时记录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1)主动应激条件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体验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2)两组被试在三个阶段的HRP主效应显著[F(2,116)=59.986,P<0.01],LF主效应显著[F(2,116)=9.731,P<0.01],HF主效应显著[F(2,116)=4.462,P<0.05],LFnu主效应显著[F(2,1163.821,P<0.05]HFnu主效应不显著.3)组间比较HF在不同阶段有显著主效应[F(1,58)=7.902,P<0.01].组别与阶段之间在LF[F(2,116)=4.884,P<0.05]和HF[F(2,116)=5.032,P<0.05]有显著交互作用.4)x2检验表明,预期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4.051,df=1,P=0.044);应对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5.714,df=1,P=0.017).结论: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时间跨度上高于普通大学生,尤其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更加强大;无论在预期和应对阶段运动员都以共同激活模式为主,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心率增加的幅度更小,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坡度更平缓,活动也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1)探讨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活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2)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检验这两个变量在体育锻炼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7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预测效应显著,纳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也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同样显著。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量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对我国国家队残疾乒乓球队员的成就倾向个体差异、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从大众健身和竞技运动两个不同的视角,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男残疾乒乓球运动员的成就倾向个体差异平均水平略高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而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水平几乎等同;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成就倾向个体差异均无显著影响,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年龄、训练年限、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成就倾向个体差异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意志品质与成就倾向个体差异相关显著;组别、是否冠军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成就倾向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成就倾向与意志品质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特征、自我决定、工作旺盛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特征问卷、自我决定问卷、工作旺盛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量表对305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测量。结果:1)工作特征、自我决定、工作旺盛感、工作倦怠彼此间显著相关。2)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我决定和工作旺盛感在工作要求和工作倦怠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13,效应量为40.63%。自我决定和工作旺盛感在工作资源和工作倦怠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20,效应量为54.05%。结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特征通过自我决定和工作旺盛感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其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3.
翟群  萧自康 《体育科学》2006,26(9):59-62
应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实验方法——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罗森博格的SES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2名搏击运动员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搏击运动员内隐自尊的实验效应非常显著,被试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对内隐自尊没有显著影响;被试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间没有相关,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的心理结构;搏击运动仅对被试的外显自尊有一定的影响效应,而对被试的内隐自尊不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4.
视觉表象与自我谈话技术对情绪放松调节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完全被试间设计考查自我谈话和视觉表象这两种常见的心理放松认知技术对个体的情绪放松在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将36名被试随机分为4组,引导被试分别进行视觉表象和自我谈话放松,并记录此过程中电生理指标的即时和延时变化以及被试的主观评价.研究发现,1)主观评价在两种方法间有差异;2)时间以及时间和方法的交互作用对a波的变化有显著影响.时间因素对其他指标也有影响;3)视觉表象的即时放松效果优于自我谈话,但是在延时效果上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残疾自行车运动员自尊、特质焦虑测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尊量表(SES)及特质焦虑量表(TAI)对参加2005年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的98名参赛队员的自尊、特质焦虑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从大众健身和竞技运动两个不同的视角,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我国残疾自行车运动员自尊总体水平偏高,参训时间短的新队员的自尊尤其高;特质焦虑总体水平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参训时间与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其自尊、特质焦虑均无显著性影响。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年龄、参训时间与自尊的相差均无显著性,年龄与特质焦虑的相差无显著性;自尊与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修订过的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对福建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局部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与非体育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不同职称的教师教学风格没有显著差异,初级职称的教师教学风格更倾向于立法型、激进型、局部型和评判型;(3)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立法型教学风格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4)相对于教龄较短的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教学风格更颂向于立法型和保守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对羽毛球运动经历与非注意盲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羽毛球运动是否能够减少大学生非注意盲现象的发生。方法: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羽毛球专项大学生20名作为羽毛球专项组,非体育专业无规律运动习惯的普通大学生2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和静态非注意盲两项测试。结果:在静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25%)与普通大学生(1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动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30%)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5%)(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但无法减少静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探索大学生锻炼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1 5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1)在主效应方面,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锻炼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2)在交互效应方面,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态度×主观规范两个交互项对锻炼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经Johnson-Neyman法检验发现,只有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一定水平时,感知行为控制才能正向影响态度与锻炼意愿的关系,而态度对锻炼意愿的影响将随着主观规范水平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我批判”指个体为了保护自尊而朝向规避负面可能性结果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个体高标准的“自我关注”。运用飞镖任务的“Choking”实验范式,把“自我批判”作为内源性中介变量,观察其在压力下运动表现的作用解释机制。对50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自我批判”的人格测试,并分别在无压力和压力条件下完成飞镖投掷任务的测试,所得数据通过SPSS 24.0和Process 3.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自我批判”倾向的被试在压力条件下表现了“自我关注”的认知压力(β=0.50,P<0.001);同时,其“Choking”表现也随之增加(β=0.35,P<0.01)。因此,“自我批判”作为“Choking”的内源性诱因,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机制解释,其解释变异的效应占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