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回顾中国蹦床运动在过去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通过分析3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奖牌分布情况,揭示我国蹦床运动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我国选手在三届奥运会中取得的成就和2009年蹦床男女世界排名的现状,得出我国现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蹦床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运动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技术稳定性和难度分相矛盾、后备人才不足等急需改进的地方。提出选准突破口,挖掘蹦床人才,力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再40佳绩。  相似文献   

2.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对认识状态显著的蹦床运动,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运动等级和文化程度与状态自信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十分注重艺术性、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蹦床运动,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此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慧 《体育科学》2003,23(5):133-136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常山 《西藏体育》2003,(1):39-39
2002年,西藏自治区体育工作大队和西藏自治区马术队以提高运动成绩为首要任务,狠抓运动队的管理,成效显著。他们针对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以来,运动队—些项目训练效果不理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不快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原因,及时调整个别项目的管理人员。从教练员入手,树立长远目标,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使一些入队多年的运动员竞技水平在保持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些入队训练时间并不长的年轻运动员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首次以2017年“位移分”蹦床新规则出台后蹦床项目各分项成绩与总成绩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男、女团体决赛中无明显重大失误的男女运动员比赛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对男女运动员技术分、位移分、难度分、高度分与总分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男运动员在难度分、高度分和总分成绩上显著高于女运动员,而完成分和位移分无显著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分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大,难度分最小,而完成分和位移分的排序则显示出性别差异。这些分项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大小及性别差异性,揭示了不同分项成绩得分在整体动作评价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为蹦床项目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与原来设想的成绩差距较大。对此,西藏体工大队从领导到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男、女42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年中国蹦床锦标赛女子前6名运动员和第23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前6名运动员的规定动作编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寻找规定动作编排特点及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的差距,为我国运动员更有效的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摔跤比赛预赛(第二轮)的85名运动员进行了赛前情绪状态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受到运动员曾经所取得成绩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不同;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越低,自信心越高越有利于其运动成绩的取得。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3日20时,第十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在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第十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后,在十运会会歌的乐曲声中,十运会会旗缓缓落下,燃烧了12天的十运圣火渐渐熄灭。西藏以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为团长、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姬嘉为副团长的体育代表团76名运动员、63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10个大项、50个小项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个前八名54.5分来之不易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第十届全国运动会32个大项357个小项的预赛在全国各地进行。西藏运动队54名运动员和…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直辖后参加的第8届至12届全运会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重庆市参与的5个全运周期的奖牌情况虽总体呈现波浪上升趋势,但获奖牌项目少,全国顶尖水平运动员团体的规模小;重庆市代表队历届全运会积分少、排名靠后,在全国范围内竞技实力相对较弱;通过历届全运会前8的各个项目分布将重庆市各项目按竞技实力划分为两大个集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建议:制定重庆市竞技体育长远目标,现阶段性目标重点抓基础项目建设;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深化项目结构调整,打造重庆特点的项目群。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运会蹦床网上比赛评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参加全运会蹦床比赛运动员技术指标的比较,揭示了各种比赛的制胜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蹦床运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5年上半年两次全国蹦床比赛女子第一套动作赛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出台后的第一套动作初显自选动作特征,成套编排呈多样化趋向。建议我国运动员应根据比赛性质及个人能力选择动作并根据个人风格特点进行成套编排,并希望能为我国蹦床训练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影片解析法 ,以我国蹦床集训队中 2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网上两周类空翻基本难度动作连接技术运动学特征的分析。得出在入网时 ,采用全脚掌入网 ;压网阶段膝关节先缓冲或保持一定角度然后再蹬伸 ,而踝关节却处于缓冲状态 ;离网阶段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变化与连接空翻的方向不同而不同。在连接过程中 ,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远远大于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重心基本呈垂直上下运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2-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冠军赛中进入决赛的女子网上单人运动成绩进行分析,研究2002-2004年国内特定规则的实施情况及对我国蹦床发展的影响。发现国内特定规则对我国蹦床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不能很好地兼顾优秀运动员和全国整体水平的同步提高,建议加强国内特定规则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蹦床男子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经过对全国首届蹦床冠军赛男子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时间、难度分值、完成情况减分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目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仅训练半年多的我国蹦床运动员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难度动作,但在动作完成时间、难度分值、完成情况减分等指标上差距较大,同时对蹦床的有关训练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蹦床运动员力量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全国蹦床队的教练员就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部分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训练形式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旨在了解目前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现状 ,促进各队之间的经验交流 ,推动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蹦床技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蹦床运动员需要具备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比例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9.
蒋刚强 《体育科技》2001,22(2):12-13
结合多年率队训练与比赛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技术训练的四点基本思路,并对六大基本技术训练中应遵循要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蹦床网上单人项目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炯  李樑  周继和 《体育学刊》2002,9(4):121-123
分析了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蹦床比赛男、女单人决赛和2000年11月我国科健杯全国蹦床冠军赛男、女单人决赛的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男、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和难度提高显,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全国女子冠军黄珊仙的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提出了我国蹦床男、女单人项目与世界水平的一些差距,及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