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调查访谈等方法,通过篮球、珍珠球的训练及比赛归纳出两项运动在技战术和运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分析将篮球训练和比赛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应用到珍珠球训练和比赛中,从而提高现有篮球技战术水平,并为即将召开的全国第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项目的训练及比赛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珍珠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和推广力度,为民族体育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珍珠球运动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之一,深受各民族的喜爱.通过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的比赛及规则的演变、规范和完善,使得比赛更加精彩.得分的变化也带来了攻守新的变化.解析这一变化对技战术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好规则,运用好技战术,获胜才有把握.  相似文献   

3.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满语“尼楚赫”,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采珍珠的生产劳动,《满族风俗考》与《吉林史点》皆有关于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生产劳动的记。抄网人员是珍珠球比赛的终极攻击手。他们可以在分区内自由移动,并通过合理合规的抄球获得分数。所以,珍珠球抄网手技战术运用与训练是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相关训练员应结合相关参考资料,总结长期的珍珠球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组织队员积极参加珍珠球比赛,同时通过观看比赛视频获取相关战术运用技巧,分析战术策略运用的技巧,全面研究珍珠球计分体系的战术特点和网队球员的分区训练方法。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珍珠球抄网手技战术运用与训练,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珍珠球运动是我国满族人民创造的优秀体育文化财富。本文对珍珠球运动的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模式;以竞技比赛为主的竞赛训练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社会化发展模式。以期为珍珠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霖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3):18-20,2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及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影响珍珠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发展珍珠球运动的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珍珠球、参与珍珠球运动,从而使珍珠球运动在我国乃至世界得以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强 《新体育》2024,(2):22-24
珍珠球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通不断地演变和发展,逐渐将篮球、排球、手球等技术和规则融入其中,其观赏性不断提升。但因珍珠球水区规则与篮球规则相似,部分教练会在以篮球代替珍珠球的方式进行训练,而忽视珍珠球特有的规则和可深挖的技战术,使珍珠球无法突出独特的竞赛亮点。现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出珍珠球边线持球横跳击地技术。运用此技术既可提高击地进球的成功率,也可减少球被封锁的概率。为更好地推广珍珠球边线持球横跳击地技术,本文主要从运用与训练两方面对该技术进行阐述,以便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协会本着全面推广棒垒球运动的宗旨,在复旦、上海及至全国通过协会运动普及棒垒球知识,培养棒垒球爱好者,树立棒垒球精神。协会每学期都会对棒垒球感兴趣的同学举办新生训练营,旨在系统地教授会员棒垒球知识和技术,训练营内容基本技能讲解,联系,小型比赛,基本规则讲解。协会其他活动还包括每学期一届的校内垒球联赛、"复旦杯"上海高校棒垒球邀请赛、棒垒规则讲座、比赛现场观摩、露天棒球电影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珍珠球封锁区和得分区之间增设限制区的剖析,为珍珠球项目的制定竞赛规则和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珍珠球的教学实验,指出珍珠球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开展是可行的。珍珠球教学不仅顺应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珍珠球运动的普及与传承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实验结果表明,珍珠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开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地区推广珍珠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训诚 《体育科研》2005,26(4):44-46
通过对珍珠球运动的起源与现状、推广价值的阐述,结合在上海部分高校教学试点的资料汇总,探讨在上海地区推广珍珠球运动的可行以及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殷鼎 《体育科技》2014,(2):129-13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对高校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木球、珍珠球、毽球、蹴球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对体育选修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很感兴趣和喜欢。  相似文献   

12.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双向理论的导引下,球类领会教学法形成了项目导入、比赛赏识、战术理解、临场决断能力培养、技能执行和运动表现等单元构成的教学流程与模式.领会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量采用技能评量、认知评量、情感评量与社会行为评量等方法.领会教学法具有运动情境中的乐趣激发、学生技能战术的自主性提升、游戏比赛的系统设计、战术与技能的双向驱动和益于终身运动习惯养成等特色,对摆脱以运动技术传习为核心的旧观念、形成球类教学新思路具有典型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卫 《体育学刊》2007,14(6):56-58
毽球、珍珠球、押加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广东多所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广东高校已举办过多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单项赛事,并组队参加广东省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又可充实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借助高校平台,通过体育课教学、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学生社团以及建立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研究协会等途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广东高校的开展将不断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14.
以男女共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8周的珍珠球锻炼,测量并比较锻炼第1周、第10周、第18周体重、BMI、肌肉重、脂肪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8项体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18周的珍珠球锻炼,男女大学生各项体型指标都出现积极变化,说明珍珠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体型,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呈现健康体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球类项目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校大学生的球类项目运动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较为明确,是对球类项目运动的兴趣爱好和提高身体素质;参与球类运动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基本合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有待于更广泛地在高校普及各种球类运动性项目。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更好的促进高校球类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球类运动的文化属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岚  董大肆 《体育科学》2006,26(12):20-25,41
球类运动具有本质的稳定性、内容的延展性、形态的多样性、体验的直观性等文化特征。球类运动具有娱乐、健身、教育和商业文化功能。球类运动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能够体现个体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类自身的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促进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古代西方球类文化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胎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延展,球类文化在以竞技哲学为核心的古代西方体育文化图景的边缘艰难地演进.简陋的用具设施、松散的组织形式与朴素的思想内涵形成了古代西方球类文化的结构性特质.强健身心、娱乐休闲、社会教化与军事训练表征了古代西方球类文化的功能性属性.集体行为与个人主义的悖离、休闲诉求与竞争精神的偏差、欺骗谋略与公平伦理的相左是球类文化难以融入古代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