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敏 《体育世界》2009,(12):33-35
运用群体心理理论,在高校太极拳普修课中采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的实验组要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体育课中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独立思考能力、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和同学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是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谈到的一个尝新而又永恒的话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教理统计法进行研究,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是运用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三论"的原理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实验检测证实了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比传统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互惠分组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与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而且也为其它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院系术科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对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这一模式比传统模式更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伟 《体育科技》2006,27(3):64-66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推铅球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四段式”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沈阳体院的篮球普修课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措施有:把教学大纲和进度交给学生;课前增加复习与预习时间,分组教学;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具体教学步骤为:预习;引导;自学与指导;分析与讨论;练习;评价;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初级剑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目前国外流行的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对沈阳大学2001级6个班200名女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互惠分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技术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且更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构建主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地方变化,为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和结论: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岳君 《体育科技》2000,(2):56-58
对师范学校学生采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教学 ,结果显示 ,在提高师范生运动成绩、增强自学能力、教学能力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收到一定的效果 ,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校健美操专选课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分组合作学习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高校排球教学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排球深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正式体育群体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体育群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也不平衡。要重视和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引导和指导,提高科学的锻炼水平,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有效的校园足球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校园足球教学效果,本文选取某高中学校两个高三年级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试,并对两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相比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足球颠球、25米踢准和运球过杆射门三项足球基础技术水平都显著提高,但实验组学生足球技术水平提高效果更加显著;在学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群体凝聚力培养方面,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上述三项能力差异显著。因此,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和综合能力,在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特点以及技战术等应用规律的异同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整体性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共同的训练规律,形成本项群的训练理论,将对本项群各项的发展有指导、借鉴、移植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运动训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群体凝聚力是反映运动团体群体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运动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其高低直接影响团体的运动成绩。国外对群体凝聚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理论已经较为完备,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少,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更为稀缺。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影响因素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增强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董晓虹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33-34,46
根据2005年浙江大学教职工“健康体能测试评价”结果,从中筛选出肥胖人群(平均体脂肪含量超过25%以上者)进行健身、营养和生活方式调研,对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提供适宜的科学健身方法与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建议,并且为对这一人群进行长期的健康指导和体质健康状况的追踪动态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研究采用莫雷诺社会测量和其它有关社会性发展的问卷调查法,就幼儿体育对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作了有益尝试。结果表明,幼儿体育的特定情境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沃土,它突出地表现在幼儿群体良好的凝聚力上。幼儿群体内每个成员的被接纳指数和群体相融指数较高,群体内人际关系融洽,群体归属意识和荣誉意识强烈。研究还表明幼儿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本土化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5维度)、群体凝聚力(2维度)、群体绩效3个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试图构建成员社会资本、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绩效关系的模型。结果显示:(1)社会资本的4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和社会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网络关系维度直接预测群体绩效不显著。(2)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可正向预测健身吸引,社会支持可以负向预测健身吸引,网络关系对健身吸引的预测不显著;社会资本的5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网络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社交吸引。(3)群体凝聚力的2个维度(健身吸引、社交吸引)可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4)群体凝聚力在互惠互动、群体志愿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凝聚力在群体信任、社会支持、网络关系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合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京琼  何培森 《体育学刊》2001,8(3):107-109
体育教育的目标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健美操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上。通过10年来对健美操课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自合模式,对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取得了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钟海燕  曾进 《体育科技》2006,27(4):95-97
“小团体”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一种突破,是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笔者通过教学实验,证明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团体”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自从体育运动诞生以来,体育群体性事件就随之而来,随着体育运动的规模化、职业化进程,体育群体性事件也频频发生,逐渐蔓延。该研究通过对体育活动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国内外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显示,我国的研究深度、广度和精准度还要不断的努力和进步。体育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主要表现在事件爆发突然性、人群聚集快速性、扩散变异暴力性、社会影响深远性。针对体育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从赛前、赛中和赛后进行防范和规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