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运动后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运动降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HR大鼠16只,随机分为SHR运动组(ST组)和SHR对照组(SC组),每组8只.同时选用正常对照组大鼠8只.对SHR运动组大鼠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90min的无负重游泳运动.结果:8周、每周6次、每次90min游泳运动后,SC组SHR大鼠血压较实验前显著升高(P <0.01);ST组大鼠血压显著低于SC组大鼠(P <0.01);ST组大鼠较SC组大鼠主动脉AngⅡ和TGF-β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8周运动可以显著抑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长期适宜的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TGF-β1的含量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内的炎性反应,显著抑制血压的升高,缓解高血压病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烷A2(PGI2/TXA2)系统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10周,每周5次,每次60min的游泳运动训练,测定体重、血压、血浆6-Keto-PGFlα和TXB2含量.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能明显抑制SHR大鼠体重的增长幅度,降低大鼠血压水平和血浆TXB,2含量,能明显提高血浆6-Keto-PGFlα含量,显著改善PGI2/TXA2系统平衡,防治高血压及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瘦素受体基因水平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丛琳  陈吉棣 《体育科学》2001,21(4):54-57
目的中小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瘦素受体的蛋白和RNA水平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的可能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4组糖尿病非运动组,糖尿病运动组,正常非运动组和正常运动组.运动组进行12周的中小强度跑步训练.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胰腺组织瘦素受体的含量.RT-PCR检测肝脏,骨骼肌和胰腺组织的瘦素受体RNA水平.结果(1)糖尿病大鼠血糖较正常对照大鼠显著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和瘦素(Leptin)水平明显下降(P《0.05).(2)糖尿病运动组大鼠经12周跑步训练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血胰岛素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相应显著上升(P《0.05);(3)糖尿病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胰腺组织瘦素受体的蛋白含量和RNA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5),12周运动后各组织的瘦素受体的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运动通过对瘦素受体基因水平和蛋白功能的影响介导胰岛素分泌和代谢作用的改善,是运动纠正糖尿病的能量代谢失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长期有氧间歇运动对SHR血压、BRS、血管紧张素(Ang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有氧运动组(AE组)和有氧间歇运动组(AIT组),每组20只。分别运用有氧运动和有氧间歇运动对AE组和AIT组进行8周的干预,之后对所有组的血压、BRS、血浆中AngⅡ和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干预后AIT组的SBP和DB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略低于AE组,并分别存在特别显著性的差异(P<0.01)和比较显著性的差异(P<0.05)。AIT组的BRS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E组,且分别存在特别显著性的差异(P<0.01)和比较显著性的差异(P<0.05)。AIT组血浆中的NO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略高于AE组(P<0.05)。AIT组血浆中的AngⅡ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略低于AE组(P<0.05)。结论 AIT能够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NO和降低AngⅡ的合成与分泌,增强血管的顺应性、舒张能力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有效控制SHR的血压随龄上升和BRS随龄下降,且效率要高于同等运动时间的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间歇运动(Intermittent exercise)对心肌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受体活性修饰蛋白2(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RAMP2)和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 like receptor,CRLR)(两者组成肾上腺髓质素特异性受体)的影响,探讨ADM在间歇运动诱导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C组),间歇运动组(IE组),IE组进行3 w的间歇跑台运动,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心肌肾上腺髓质素特异性受体RAMP2和CRLR的定量。结果 IE组心肌RAMP2和CRLR定量均明显上升。结论间歇运动使心肌ADM特异性受体CRLR和RAMP2在蛋白水平上调,ADM对于心肌的作用会因CRLR和RAMP2的上调而加强。间歇运动引起的ADM特异性受体的正向调节作用是适度的反应性增强调节,能增强心脏对运动的适应,对在运动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和保护心肌细胞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脏抗相对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6周耐力训练后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制作相对缺血性损伤模型,结果发现: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2个药物组的大鼠心电图J点偏移(P<0.001)。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可以显著改善LVSP(P<0.001);缺血损伤后运动组心脏LVEDP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提示运动干预可以促进左心室的功能恢复。运动组大鼠的血清cTnI水平和TNFα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01),运动预处理组的血清TNFα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安静组(P<0.001)。耐力运动对心肌抗缺血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减缓cTnI降解(P<0.05)。Caspase 3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调亡率的变化趋势相似,提示运动干预具有下调Caspase 3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说明:耐力运动可以对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对促进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其抗相对缺血性损伤的机制可能是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有助于减缓cTnI降解和下调Caspase 3蛋白表达以减少心肌凋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笼内生活,有氧运动组大鼠进行8wk有氧运动。运动以15m/min的速度开始,运动20min后,以3m/min的递增速度逐渐递增至20m/min,并增加跑台坡度至5°,总运动时间为60min,5d/1wk×8wk。训练结束后,测定HR、LVSP、LVEDP和±dp/dtmax等指标,判定各组大鼠心功能变化;之后开胸摘取心脏,进行组织学制片、Masson染色和心肌细胞分离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分析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kit及其配体SCF,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和p5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细胞周期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2、CDK4和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心系数均显著增加(P<0.05);HR和LVEDP均显著下降(P<0.05),LVSP和±dp/dtmax均显著升高(P<0.05),双核心肌细胞出现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组织中,c-kit和SCF的MOD值均显著升高(P<0.01),Bcl-2的MOD值显著升高(P<0.05),p53的MOD值显著下降(P<0.01),Bax的MOD值显著下降(P<0.05);心肌组织CyclinD2和CDK4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CN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证实了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大鼠心功能;证实了大鼠心肌细胞存在着增殖现象;有氧运动可抑制促凋亡因子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发现了有氧运动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相关因子的表达,诱导心肌细胞的增殖。有关运动影响心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要通过间歇低氧训练和高住低练两种低氧训练模式观察运动即刻状态下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比例表达。方法:48只大鼠分为6组,四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后,测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及相关指标。结果:①高住低练组较间歇低氧运动组,左心室心肌运动性肥大较为明显(P<0.05);②运动组心肌肌球蛋白β-MHC向α-MHC转化率高于常氧对照组,高住低练组高于间歇低氧运动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中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等相关指标而言,高住低练组是本实验设计六组中最为理想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孙焱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135-136,154
目的: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SD大鼠血浆和心肌细胞中ET、AGTⅡ含量及心肌细胞膜上ETR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进行急性力竭游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ET、AGTⅡ及ETR。结果:急性力竭大鼠血浆AGTⅡ和E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心肌细胞中AGTⅡ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ET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且可上调ETR的数量和亲和力(P<0 01)。结论:力竭运动有可能导致心肌的损伤,且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不仅通过促进内分泌激素浓度的改变(含量的变化),而且可通过改变受体的亲和力及结合容量,从而使激素的作用效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SHR心肌细胞中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SHR大鼠中等强度训练为实验模型,采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了大鼠心肌细胞中调控蛋白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的表达。结果:长期中等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心肌细胞中抑凋亡蛋白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的表达,凋亡蛋白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心肌细胞中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Bcl-2/Bax在运动后的不同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振动训练延缓废用性肌肉萎缩(SMDA)进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每日振动训练组(C)和隔日振动训练组(D)。RT-PCR测比目鱼肌中IGF-1及Akt-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测Akt-1和磷酸化Akt(pAkt-Thr308)的蛋白含量。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C组及D组右肢比目鱼肌湿重、肌肉湿重/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2)与A组比较,B组比目鱼肌IGF-1 mRNA、Akt-1 mRNA的表达和Akt-1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比目鱼肌IGF-1 mRNA、Akt-1 mRNA的表达和Akt-1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3)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Akt-1磷酸化水平均有下降,D组大鼠萎缩肌肉内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振动训练可能通过IGF-1/PI3k/Akt1信号传导通路延缓SMDA,且不同间隔振动训练会对SMDA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每天振动训练干预的效果要优于隔天振动训练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浆CRAMP的影响规律。方法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练习(CE组)和较大强度的间歇有氧练习(IE组)16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和外周血CRAMP的测定。结果运动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中,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6项指标与运动干预前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其4项指标: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IE组均高于CE组(P<0.05);IE组CRAMP在运动后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但CE组CRAMP在运动后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均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间歇运动的效果更好,且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衰老信号分子CRAMP水平;间歇运动是高血压患者运动干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Y294002和Rapamycin对运动性骨骼肌PI3 K/Akt/mTOR上游信号通路抑制效应,为骨骼肌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40只成年SD大鼠为对象,采用负重15%间歇游泳训练方式建立运动模型。动物分组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组(T),运动+LY294002组(TL),运动+Rapamycin组(TR),运动+LY294002+Rapamycin组(TRL)。取左、右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采用westren blotting技术检测骨骼肌Akt、PI3 K、mTOR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8周训练后,各实验组骨骼肌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肉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组大鼠骨骼肌P-PI3 K/PI3 K、P-Akt/Akt、P-mTOR/mTOR比值略增加(P>0.05),但TR、TLR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间歇性游泳负荷训练能够促进骨骼肌生长,且与PI3 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LY294002和Rapamycin对运动引起的PI3 K/Akt/mTOR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中年大鼠比目鱼肌蛋白合成和蛋白降解的影响,为其在骨骼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提供机制性的解释。方法:24只9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和HIIT组(H),每组各8只。C组大鼠正常饮食生活,无运动训练;M组进行60%·VO2max强度的持续运动,共50 min;H组进行80%·VO2max和40%V·O2max的高低强度间歇运动,各3 min,重复6次,热身和恢复以60%V·O2max的强度进行,各7 min。运动组每周训练5次,共12周。运动干预结束后取比目鱼肌,称湿重,western blot检测比目鱼肌蛋白合成、泛素蛋白酶体关键组分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构。结果:相比C组:M和H组的比目鱼肌湿重均有所提高(P<0.05);H组mTORSer2448、P70 S6KThr389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M组P70 S6KThr389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两个运动组的AktSer473磷酸化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H组MAFbx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2),自噬体生成增加,且LC3II和COXIV蛋白表达提高(P<0.01,P<0.05),M组LC3II蛋白表达提高(P<0.001),但运动组泛素化蛋白、MuRF-1、LC3II/LC3I、P62、ULK1Ser757磷酸化水平、Beclin-1、PGC-1α的蛋白表达均无变化(P>0.05)。结论:HIIT可促进中年大鼠比目鱼肌质量的提高,可能是蛋白合成提高,MAFbx蛋白表达降低及基础自噬水平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连续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ⅡT)对中年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和蛋白分解的影响。方法:16只9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安静组(C组)和HⅡT组(H组)。C组大鼠正常饮食生活,无训练,H组大鼠进行高(80% VO2max)、低强度(40% VO2max)的间歇运动,每周训练5次共12周。干预结束后取趾长伸肌,称湿重,Western Blot检测趾长伸肌蛋白合成相关蛋白、泛素蛋白酶体关键组分、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构。结果:相比C组:HⅡT提高了趾长伸肌湿重;提高了AktSer473和4E-BP1Thr37/46蛋白水平,但对mTORSer2448和P70 S6KThr389无明显影响;降低了MuRF-1和MAFbx的蛋白表达,增加了自噬体,且提高了LC3Ⅱ/LC3I和PGC-1α蛋白表达,降低了P62蛋白含量,但对LC3Ⅱ、ULK1Ser757磷酸化水平、Beclin-1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HⅡT有利于中年大鼠骨骼肌质量的提高,可能是以下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进蛋白合成,调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分解途径的适宜活性,提高基础自噬水平和自噬流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促进肥胖小鼠内脏与皮下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效果,分析促进棕色化的交感神经活动及肌肉因子合成与棕色化标志物的相关关系。随后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对内脏脂肪交感神经受体进行化学抑制,验证交感神经活动促棕色化的作用。方法:1)效果观察实验,采用雌性C57bl/6小鼠经高糖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HFD)、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ICT)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HFD组不运动,MICT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训练,HIIT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训练周期12周,期间3组均继续进行高糖高脂饲养。训练结束后测量子宫周围内脏脂肪与腹股沟皮下脂肪重量,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蛋白免疫印迹观察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脂肪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表达;2)机制验证实验,12只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Saline)与拮抗剂组(SR),两组均进行10天HIIT训练,SR组每次训练前2 h腹腔注射脂肪交感神经受体拮抗剂SR59230a,Saline组注射生理盐水,训练结束后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内脏与皮下脂肪UCP-1表达。结果:1)HIIT组与MICT组体重均非常显著低于HFD组(P<0.01),HIIT组子宫周围内脏脂肪重量显著低于HFD组与MICT组(P<0.05),同时,内脏脂肪细胞体积HIIT组0.05),内脏与皮下脂肪FNDC5与UCP-1均无显著相关性;2)SR组内脏脂肪UCP-1表达显著低于Saline组(P<0.05)。结论:HIIT相比MICT可更显著的促进内脏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且此过程与脂肪交感神经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观察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AT)中环氧合酶2(COX2)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探讨有氧运动促进WAT棕色化及BAT活化以抵抗高脂膳食对机体血脂和体重不利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对照组(C组)、普通运动组(E组)、高脂对照组(HC组)和高脂运动组(HE组),每组7只。E组和HE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训练。8周干预结束后,计算各组大鼠Lee’s指数,测量体成分,称量WAT(肾周和附睾处)和BAT(肩胛处)湿重;测试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含量;RT-qPCR检测BAT中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β3)、COX2和解偶联蛋白(UCP1)蛋白含量。结果:1)饲喂第2周起高脂膳食大鼠体重较普通膳食大鼠显著升高,运动第3周起,HE组体重较HC组均显著降低;运动后E组和HE组大鼠的Lee’s指数分别较C组和HC组显著性下降;2)高脂膳食大鼠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运动后出现显著性下降;与C组相比,HC组WAT湿重显著增加,运动组WAT湿重显著降低,E组BAT%较C组显著升高;3)有氧运动降低高脂膳食大鼠血清CHO和TG水平;4)运动组BAT中COX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5)E组BAT中UCP1、COX2和Adrβ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HE组WAT中COX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HC组。结论:有氧运动可降低高脂膳食机体的血脂水平,改善体脂含量和体重,该过程可能与运动激活WAT和BAT中Adrβ3以促进COX2的表达,增加WAT和BAT中UCP1的表达,以促进BAT的活化和WAT的棕色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