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莉 《新闻通讯》2012,(5):38-39
法制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文宇 《青年记者》2007,(16):52-53
法制新闻报道的变化与发展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所谓“娱乐新闻”,就是能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产生愉悦之情的新闻。一般说来,“娱乐新闻”有如下几点特性: 其一,娱乐新闻具有娱乐性,因其属于软新闻,而软新闻大都具有娱乐特性,尤其是那些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奇人趣闻或自然界的异物怪事的消息,其娱乐性表现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6.
朱颖 《新闻前哨》2013,(11):61-63
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媒体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开始了新闻娱乐化进程。暴力、血腥、情色、隐私等内容的着重表现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通过事件本身而获得的法治教育。本文认为人文关怀具有对法制新闻报道定位与定向、设置价值坐标、弘扬与升华人文精神等作用,并对法制新闻娱乐化进程中在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同时还从法制新闻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重视法制新闻报道的选题、法制新闻写作强化公众利益关联度方面对法制新闻报道增强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采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 制新闻就是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在国外 ,一般是按社会新闻处理的。在我国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也无法制新闻一说 ,那时有关法制方面的报道 ,也基本上属于社会类新闻 ,而且由于当时的法制建设薄弱 ,这类新闻数量很少。法制新闻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一个新闻门类 ,其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法制新闻的大量涌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也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70年代末的刑法、刑诉法…  相似文献   

8.
于建平 《记者摇篮》2009,(11):33-33
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因此,搞好法制宣传要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就是用事实本身说话。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它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整个法律活动对事实的调查和认定的过程保持一致,不能先人为主。因为法制新闻失实,比其他新闻后果严重,它会涉及到国家机关和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说,法制报道一般都是在司法机关分析、鉴定之后才能公开报道,这样才能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媚俗     
胡淡 《记者摇篮》2009,(4):20-20
新闻媚俗是指新闻媒体为了争取受众,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去迎合部分受众的不健康心理,报道不适宜公众传播的内容。目前,我国新闻界各类媒体的社会新闻、法制新闻、娱乐新闻等的媚俗现象十分严重,报道内容低俗,报道手段卑劣,在社会上引起极坏影响,对青少年起到了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1.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现在,当我们谈论法制类新闻的时候,我们真正关切的是什么?是新闻还是法制或是法治,还是猎奇还是获知?被娱乐化的法制新闻往往在具有娱乐价值的兴奋点上下功夫。强调案件的故事性、情节性、猎奇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追求或恐怖、或奇异的感官娱乐体验。  相似文献   

13.
孙妍 《新闻爱好者》2010,(2):170-171
随着媒介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媒体在新闻制作方式上不断求新以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在新闻报道方式上,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在法制新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以近年来的法制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法制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吴翔  王芳 《视听界》2007,(4):70-73
“料”是两岸娱乐报道中对于“新闻”的一种特定指称,也是现代娱乐节目的主要卖点和核心内容,本身当然就是新闻的一种;但这种“新闻”往往与硬新闻无关,而是娱乐新闻中特有的软新闻的指称;同时,这种新闻总是与特定的人群——明星的个人隐私密切相关,但却往往具有普适性,是受众面很广、各阶层皆宜的一种现代生活文化佐餐。  相似文献   

15.
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倾向需引起重视。其与一些新闻工作者对于法制新闻功能定位认识的偏差有关,故需对法制新闻的功能定位进行审视,以正本清源,使法制新闻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有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方面与"法"有关的新闻报道。在法制新闻的报道中,一定要坚持正确地引导舆论,要注意报道内容的合法守序,同时还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利,规范地使用法言法语。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娱乐化是指采用各种娱乐化的方式以及其他各种易于受众接受的形式,对有关立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但法制新闻的娱乐化有其限度。首先是法治功能的限度,法制新闻娱乐化应以释法为己任;其次是价值追求的限度,法制新闻娱乐化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导。娱乐化内容选择也有其限度,应该“言而有尽”;在...  相似文献   

18.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即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道德的新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愈演愈烈,社会新闻成为了许多媒体亲民的“招牌菜”,于是出现了社会新闻竞争层次不高,内容雷同,写法粗糙等问题,也就是社会新闻源的挖掘和开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社会新闻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以及社会新闻需要注意的雷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吕晓燕 《大观周刊》2012,(51):56-57
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全民法治观念的不断提升,法制新闻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从社会新闻中独立出来。在短短二三十年的发展中.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表现形态上,法制新闻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电视法制节目在多样化的内容和形态背后.却暗舍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不断以喧嚣刺激观众眼球,使得本应严肃的题材成了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八卦。既然已有多样化的题材.就应该寻求多样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向综艺类法制节目看齐。在此背景下.本文以BTV-3午间时段《法治进行时》为例,剖析该栏目在娱乐大潮中如何坚守法制节目的严肃性,同时又能保持高收视率:剖析栏目在探索电视法制节目新闻化发展进程中贡献的积极力量,以期能对其他类节目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