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实际生活中,随机事件随处可见。"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整体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了解不确定事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以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能阐述其中的理由。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一、在现实需求中学习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事物入手,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教学。特别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针对这一情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中挖掘生活信息,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  相似文献   

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这样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而且能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材中挖掘潜在的数学之源。生活是数学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现实中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验式教学,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贯通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个人劳动与集体协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这些都为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关系,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实例入手,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讲究教法,立足生活,面向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数学知识、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悟"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真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二节“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努力挖掘数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动了起来,让课堂活了起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源于生活的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一、巧设生活情境,构造数学模型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我以“虚假招聘”的生活题材为情境,将学生带入数据的世界——招聘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员工A说:我们好几人月工资都是1100元.员工B说:我的月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是中等收入.假如你是...  相似文献   

8.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学中怎样做到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一、从教学过程中感悟生活实际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第6页,教学"认识物体"的教学内容时,就能充分体现"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有利于儿童认识  相似文献   

10.
习尚丽 《甘肃教育》2014,(18):97-97
正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进数学课程资源,可开发和利用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种多样。那么,数学教师怎样来挖掘和利用数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一、用活教材资源,激励学生"想数学"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其利用和开发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师要用自己对教材的敏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解题时形成思路的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新教材实验的推广,数学的学与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了"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同时标准又要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便成为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  相似文献   

14.
林珍 《考试周刊》2007,(41):73-74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接受者。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入手,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主动学习并带着兴趣参与数学课堂,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下面我就谈  相似文献   

16.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金立华 《小学生》2012,(9):24-24
新课标强调,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若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必将促进数学与生活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显得更加有意义,他们投入的程度也就会更加强烈。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  相似文献   

18.
董桂玲 《考试周刊》2013,(97):74-7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20.
张巍华 《辽宁教育》2008,(12):44-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