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其80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冯老认为,人生有涯,书海无边,因此读书须有所选择。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大类。既要有反复阅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一批精读书作为学业的基  相似文献   

2.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一生读书无数,写了十几部哲学著作。他将自己80年的读书经验总结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读书要有选择。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类。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穷其一生,难以读透万分之一。俗话说:“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读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好老师,能开阔你的视野,增加你的知识;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会毒害你的心灵,吞噬你的灵魂。解其言——可采取略读和浏览两种方法,读懂书上的文字,为深入阅读作准备。知其意——理解书中的含义。除字面意思外,还要…  相似文献   

3.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一生写了十几部哲学著作,他总结了自己80多年的读书经验,归纳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对当今学生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2,(35):64
1.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栏目:"读书")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在80余年的读书生涯中,把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精选、解言、知意、明理。这是一种有选择、有步骤、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精选”就是读书要有选择,要选些有价值的书读。读前要把书分类:即精读的书、泛读的书、翻阅的书。读书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系统地阅读,把有效的时间用在有用的地方。“解言”就是读书要弄懂文字、扫清文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书的内容。“知意”就是读书不能只注意字面上的意思,还要看到字底的意思,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明理”就是读书时仅仅弄通…  相似文献   

6.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一生读书无数,写了十几部哲学著作。他将自己80年的读书经验总结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2,(36):64
(2012年9月~2012年10月)1.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栏目:"读书")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2,(34):64
(2012年9月~2012年10月)1.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栏目:"读书")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①精其选;②解其言;③知其意;④明其理。  相似文献   

9.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写到:“我的读书经验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词;(3)知其意;(4)明其理。”一语道出了读书的精要。新课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算是学会了语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2014,(Z3)
正看家书童先生书多,据说,在童先生"消永日"的书斋里,简直就是一条由书柜组成的胡同。童先生对青年学生的读书现状非常关心,在他看来,要真正做一个学者,读书必须做到两个字:"泛"与"精"。"泛"就是夯实基础,读书面要尽可能宽一点,杂一点,丰富一点。具体到文科学生,那么文史哲经教各方面的书都要有所涉猎,这样将来才能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后劲也会足一点。但是,童先生更强调一个"精"字,要有几本看家书,放在床头,在这上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读乃至成诵。童先生举陆宗达先生为例:陆先生上课从来不用讲稿,他只有两本书——《说文解字》和《孟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34)
1.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栏目:“读书”) 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①精其选;②解其言;③知其意;④明其理。  相似文献   

12.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略而事半功倍,这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读书方略方法方面他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地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楚,从头到尾,反复对照。”宋人黄山谷早就一语道破了“读破一本书”的精妙之处:“泛(览)百书,不如精读于一也。”“二分”经清末学者梁启超把每天读的书分为精读与泛读两大类。精…  相似文献   

13.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听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一精其选。二解其言,三知其意,四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  相似文献   

14.
阅读的艺术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可是并不是随随便便读史读诗读哲就能让人明智聪慧深刻的。敷衍着阅读不行,公式化的刻板地阅读也不行。阅读也有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追踪大家的读书方法,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读了一辈子书的冯友兰先生、蔡元培先生是怎样来选书、读书的。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好课观,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书声琅琅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  相似文献   

16.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略而事半功倍,这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读书方略方法方面他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  相似文献   

17.
读书18法     
<正>品书如进食,得其法,营养与美味兼得;不得其法,或不得美味,或不得滋养,或伤害身心。然而其法何在?古今中外名人读书之法各不相同,皆因事、因人、因书而变。于是将前人经验筛选、研磨成"上好精粉",加入自己多年的读书心得为"酵素",精心"烤制"出18种读书方法,与诸位书友分享。读书不二法专心致志,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这本书不读完,绝不读其他书。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今天重点说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相似文献   

19.
读书与用兵     
读书与用兵,一为文,一为武,二者事不同,但理相通。兵法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兵之道,贵在一个活字,活学活用,方能打胜仗。如果泥法而不知变,纸上谈兵,则会落得个身死国灭为人所笑。读书破万卷,贵在一个“破”字,破者,破其皮毛,取其精神,方能化他人之文字,而为我之血肉,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如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若只读书而不知用,用而不知变,就会像鲁迅先生所说,成为书的奴隶,是为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则为读书死。诚然读书之害远逊于用兵,但也不可等闲视之。胡适先生就曾说过:“读书好像用兵,养兵求其能用,否则即便有十万二十万的大兵也没有用处,有的时候,还要兵变呢!”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胡适先生知读书之益,更知读书之害,它形象地把“读死书”“死读书”比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团委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以"书、乐、礼、字、法、品"为内容的德育工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套餐"。以书感人——组织开展"师生共读书"活动。各学校向队员推荐一批优秀书籍,并通过设立"心灵交流站"、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形式,引领队员们爱读书、好读书、活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