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但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以致无法挖掘文本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品质。对此,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可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模式。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长文的  相似文献   

2.
深度语文就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蕴涵在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流派。深度语文具有深度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实施深度语文教学要倡导表情朗读,强调多元对话,启发深度思考,注重简单有度,提升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文本解读视角下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潜心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向文本的深度挖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是语文课堂深化学生对文本领会深度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优化朗读教学,让诵读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真正让朗读发挥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牵引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我认为语文教学文本至少要做到三个层面的解读,即知识层、情理层和文化层。教师在准备教学和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挖掘文本中这三个层面的东西,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挖掘要掌握好"度"。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多少做得还不够到位,主要从其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文本的个性未被完全挖掘""仅从‘道’的角度挖掘""文本的‘过度’挖掘"入手,通过相应案例的分析,得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根据学生特点挖掘相应的文本个性,尤其是对于"深文"要敢于善于"浅教",从而构建平实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基石,导致对文本的阅读很难达到理想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语文教学的效益。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将阅读教学与生活元素巧妙结合,从而为阅读教学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教学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已经渐渐褪去新课改之初"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但是过度依赖教参和网络,照本宣科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语文教师钻研文本,深度解读文本,从而还原语文的本色,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下面笔者想就深度解读文本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杜维道 《学子》2014,(2):53-54
正教后反思就是教师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检视、对自己的教学体验以及对学生的态度进行反省,它帮助教师从自己每天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笔者认为,语文教后反思应该做到"六问"。一、问一问文本处理是否正确文本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情感体验的载体,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和内涵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对文本的处理,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10.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文本拓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教教材,那么学生所获必定狭隘。因此,语文教学的时空必须拓展,文本资源需要超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该对此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启学生思维,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教学中怎样进行文本的有效拓展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要关注"五维",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体例、文本个性、文体共性、学生情况等具体内容来调整课堂内容,要促进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挖掘文本的个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和文本互动对话之中加深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个性来选择创新的课堂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少辉 《语文天地》2014,(12):27-28
高中语文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从教材编排到考题设置,从教师的理念到教师教法,都在进行革新与改进。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四种意识。一、文本意识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文本,强化文本意识。强化文本意识要贯穿课堂始终,从课堂环节设计到问题设计都要以文本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文本细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教师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所以,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善于去发现、挖掘一切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的信息。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一文为例,就“文本细读”如何作用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从而提高实效这一话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如何做到既要课堂气氛活,又要教学效果实,回归语文课的本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净化语文的课堂,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追问作为特殊的提问形式,对于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调动学生内在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有效追问艺术,巧妙运用追问策略,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精彩生成。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追问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一、在深度匮乏处有效追问,引导探究,挖掘文本深度阅读是人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  相似文献   

17.
学生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通过教学却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文本和课堂活动这一优势来改变现状,阅读时所选的文本要符合生活,鼓励学生改变固有的理念,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内化课堂知识,促进深度阅读;活动时,注重开放性互动,进行恰当的思维锻炼,培养创新力,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中高年级的要求是:把握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对话,情感渗透并升华达到心灵智能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感情人手,寻找共鸣点,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如何发展学生心灵共鸣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将构建生本情感磁场作为语文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互动交融,最终实现心灵颤动、真情感动的人文目标.在此,我以《生命的壮歌》阅读教学的处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审美式品读教学强调形象的启发性,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解、体验、创新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审美式品读,引领学生在文本语言中徜徉,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感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那么,课堂怎样才能闪现个性的光芒?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教材,挖掘文本价值,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探究性地解读文本。一、对话互动,让自由在安全氛围中实现要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