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提问我是一名在普通中学任教的英语教师。现在强调不能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所以,我一让他们罚抄单词,他们就说是体罚,让他们站久了一会,他们也说是体罚。我知道教育要照顾学生的心理,不能强制,不应惩罚。可是,面对那些不认真听讲、总是不学习的学生,光说教是行不通的;从实践来看,那些惩罚的措施还是很有作用的。对此,我感到困惑。——读者郭立远  相似文献   

2.
悄悄话姐姐:你好!我来自湖南省湘乡市,叫廖丹湘,今年12岁,爱好作文,在东方红小学140班读书,我想和你们交朋友,好吗?在这里,我还想请教一个问题:一名优秀的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淘气、调皮的同学,他们上课讲小话,下课不遵守学校的校规,让老师们忍无可忍,老师体罚他们的时候,嘴里还嘀咕不停,甚至有些同学把这事告诉给爸爸、妈妈,家长们听了,很不服气,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其实,我觉得这不应该怪老师,因为,一名优秀教师体罚学生的目的是要这位同学记住这次教训,下次别再犯了。悄悄话姐姐,您认为这样的看法对吗?廖丹湘  相似文献   

3.
王海宝 《班主任》2014,(2):61-61
正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一名班主任说,他们班的班规规定,学生违纪一次缴纳班费十元,还强调自己与学生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其实,所谓的缴纳班费,本质是对违纪学生罚款。我们常说,禁止体罚学生,却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的"钱罚"。我认为,"钱罚"与"体罚…"心罚"一样,应该摒弃。原因  相似文献   

4.
"请"的效应     
今年,我新接初二年级四个班的政治课,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上课时翘着二郎腿,有几个还斜着眼看老师.我向班主任了解得知他们无论上什么课都这样,上课从来不听讲,还时常表现出轻视老师的姿态,老师们拿他们毫无办法.有个老师说:"现在不准体罚学生,批评他们又不听,赶他们回家又违反<义务教育法>,没办法,只有随他去吧!"  相似文献   

5.
廖信山 《中国教师》2009,(Z1):534-534
<正>"严禁体罚学生!"这是当今教师当中常用的一句话。特别是当某一位家长因老师处罚学生而在学校闹事之后,学校领导就会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在大会小会上强调这么一句话:"严禁体罚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也有了一种共识:老师不能体罚我的孩子。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感到欣慰。"严禁体罚学生!"成为教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校再三强调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稍有逾越,就会被抓典型,因此教师谈"罚"色变,对"罚"字甚为忌惮,畏手畏脚,不敢放手管理学生.哪怕是学生不完成作业、违反纪律等,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也只能听之任之.可想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会太好.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不敢管理的问题呢?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交费择校"问题的讨论,视线多集中在城市学生的身上.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我想说说自己对农村学生"择校"的痛切感受.我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过市重点中学的挑选,但他们落选了.这些经过市重点学校筛选而不入选的学生,在城里是彻头彻尾的"凤尾",在我们农村教师眼里却是"龙头",我们的得意门生,我们明天的希望.我们不企求将"龙头"培养成为人中龙凤,但仍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可以帮助学生考上尽量好一点的高中.然而,"择校费"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农村教师和学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是不会体罚学生的。其实不然,许多美国学校也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外教彼特向我讲起过一起美国学校"公然"体罚学生的事件——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发现校园里两棵小树被学生刻划了树皮。校长曾经告诫学生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想不到有的学生根本不听从  相似文献   

10.
粗心,又称马虎,指做事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抄错数字,写错单位,漏写“答语”,忘了进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由于受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认知上容易出现偏差,这是不足为怪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学会宽容他们的差错,切忌因此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暴跳如雷。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去敷衍家长的咨询。对于一些学生做题时“一看就会,提笔就做,一做就错,做完就交”的现象,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方面去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同时探索相应的矫正措施,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社会呼声很高,但是,相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却屡有发生.显然,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十分错误的,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是不是适当的惩罚也要取消呢?中小学生年纪不大,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也较差,正处在成长阶段,为此,犯一些错误在所难免,纠正这些认识和行为的不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怎么纠正?许多老师反映,对学生的教育,光靠赏识、引导往往是不够的,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适当的惩罚就是这样一种外力.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李镇西认为:"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笔者对此颇有同感.下面略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 时下,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其实,这是社会对惩戒看法的偏差.认为惩戒就是体罚,把教师依法对学生管理的手段等同于体罚.体罚,古人视其为天经地义,一把戒尺打出栋梁之材;而体罚已被禁止.但惩戒却不可随意摈弃.  相似文献   

13.
提到"特殊"学生,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们一定感触颇深,他们既让我们头痛,也叫我们无奈,但是为了维护好课堂纪律和组织好教学,有些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等特殊手段进行控制,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越重,往往是口服而心不服,表面上很顺从你,但是心里却不喜欢你。本文只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积累谈一下自己对"特殊"学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时候,当人们呼吁教师不能采用任何"体罚"行为学生的时候,当有人提出教师要无条件地保护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时,作为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做呢?是顺应潮流吗?我想不是的.当我遇到那些特殊的学生,比如不爱学习,不做作业的学生,即便我"软硬兼施",也依旧不见明显的效果;比如心理存在问题,与老师对敌的学生,即便我怎样苦口婆心,他也仍然我行我素,扰乱教学秩序,再加之家长的不配合和误解,让我倍感迷茫和委屈.这些年的教学经历下来,让我知道要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真实,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6.
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眼下个别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教师体罚学生到了犯罪的地步。其二是与以上那些教师态度迥异的教师,他们对待学生犯错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有个别初、高中女教师被学生“哄”跑、“耍”哭的事时有发生。从以上两方面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学生难管,教师难当这是不争的事实。换句话说,“要不要惩罚犯错的学生”这一问题已经到了我们必须好好讨论和正确对待的时候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教育学理论也告诉我们,犯错的学生受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特别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明显的表现是上课不爱举手发言.我在下边了解了一下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一来怕说错了被人笑话,二来怕自己回答问题多了别人会说自己显摆.其实,这在学生中间是很普遍的问题.但这么多年来,我对此始终是熟视无睹."尊重"教育研究使我开始认真地思索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我教的初三(4)班有40名学生,接班时被同事告知有十几个"双差生",成绩好的寥寥无几,逃课现象经常发生;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很不健康.对于班级的现实,我不悲观,不气馁,找准"焊点",在细微处下工夫,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魏巍 《黑河教育》2013,(8):21-21
我是一名班主任,这就注定我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学生。而在这几十名学生中最费脑筋的就是那些"特种兵"——个性极强、做事不按常理的学生。解决不好他们的问题,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和谐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就能促进班级的和谐,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20.
我将这则"遭遇裸站"的新闻读给研究心理学的妻子听.她的第一反应是问:"这个老师是生理老师吗?是美术老师吗?他以前有类似行为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她初步判断这位老师有心理疾患,并认为老师"心理有病"是体罚学生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