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核酸所含的碱基有A、T、C、G、U五种。DNA分子与 RNA分子的区别在于 DNA分子中含有碱基T.而不含碱基U,以此可以判别一个未知核酸片段是属于DNA还是RNA。双链DNA分子与单链DNA分子的区别在于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存在A=T、G=C的数量关系。如果一个DNA分子中A≠T,G≠C,则说明该DNA分子单链。单链DNA分子较少,仅存在于某些噬菌体(M14)中。对双链DNA分子来说,存在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2.
1.DNA结构类 原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规律:(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且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即A=T,C=G,A+G=C+T=A+C=G+T;  相似文献   

3.
有关核酸中碱基种类与数目的计算题常出现在生物试题中,同学们感到比较困难。现举几例,希望对大家解决此类问题有所帮助。例1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占全部碱基数的48%,它的一条模板链中C与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和24%。求由它转录的RNA链中尿嘧啶与胞嘧啶各占碱基总数的多少?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有关规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依据。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同时,两种不互补的碱基数目之和恒等于另两种不互补碱基数目之和且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一半,即A+G=T+C或A+C=T+G。由此可知,在DNA分子中,A+T=52%。设在双链DNA中,以…  相似文献   

4.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利用DNA变性与复性的原理,在某种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分子解链变性后,在DNA复性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时,把不同的DNA单链分子或者DNA与RNA的混合物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在DNA或RNA单链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就可以在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的双链.蛋白质分子杂交是一种借助特异性抗体鉴定抗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青宇 《中学文科》2009,(17):144-144
一、碱基数的计算【例1】经测定,某RNA片断中含30个碱基,其中A+G=12,那么转录该RNA片断的DNA片断C+T的数量应为多少? 解析:由于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所以mRNA中碱基数等于DNA分子中碱基数的一半,即mRNA=1/2DNA.又因为双链DNA中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G—C,所以非互补的碱基数之和C+T—G+A=1/2DNA,所以C+T的碱基数就等于mRNA的碱基数,等于30.  相似文献   

6.
一、碱基数的计算【例1】经测定,某RNA片断中含30个碱基,其中A+G=12,那么转录该RNA片断的DNA片断C+T的数量应为多少? 解析:由于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所以mRNA中碱基数等于DNA分子中碱基数的一半,即mRNA=1/2DNA.又因为双链DNA中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G—C,所以非互补的碱基数之和C+T—G+A=1/2DNA,所以C+T的碱基数就等于mRNA的碱基数,等于30.  相似文献   

7.
1 有关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的计算 (1)在双链DNA分子中A+G=C+T,含义是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且占碱基总数的50%。  相似文献   

8.
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组成,病毒依其核酸类型可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其中RNA病毒多数是单链;DNA病毒多数为双链.病毒核酸还有正、负链的区别:凡碱基排列顺序与mRNA相同的单链DNA或RNA,称(+)DNA或(+)RNA链,凡碱基排列顺序与mRNA链互补的单链DNA或RNA,称(-)DNA或(-...  相似文献   

9.
<正> 在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一原则对于学生来说,似乎并不难理解,然而,运用其计算DNA分子中某碱基的含量,却让学生感到非常棘手。笔者根据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方法。 1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任意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恒等,并且为碱基总数的50%  相似文献   

10.
遗传问题是高中生物学的一大难点,其理论性强,概念复杂.遗传问题的题型很多,题目灵活,富于变化,且逻辑性较强.但学生平常学习往往缺乏必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这是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教材中仅仅只是说明:腺嘌呤 (A)一定与胸腺嘧啶 (T)配对,鸟嘌呤 (G)一定与胞嘧啶 (C)配对,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此可以引出很多的问题,变化也较为复杂.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表示为下图: 双链 DNA分子碱基配对图形 其中: A1=T2 T1=A2 G1=C2…  相似文献   

11.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分子形成碱基对时,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出如下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有关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题.要求根据某些碱基的含量,求出其它碱基的含量.如果总结出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变化规律,就能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双链DNA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此而产生四种碱基的基本关系:A=T,G≡C.由此基本关系可推理出以下几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部分中有一些计算题比较难解,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发现,若能掌握计算技巧会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解题。1有关碱基的计算在DNA有关碱基的计算中最基本的公式:A=T、C=G,有下列规律:规律一:DNA双链中两条互补链的碱基数目相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占DNA碱基总数的50%。规律二: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上(A+G)/(T+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上(A+G)/(T+C)的值互为倒数关系,在DNA双链中此比值为1。  相似文献   

14.
<正> 1 碱基互补配对类试题方法:画两条横线表示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一条横线表示 RNA 分子的链,并在横线上标出相应的4种碱基符号和已知碱基的含量,然后分析简图,得出答案。例1 若一个双链 DNA 分子的 G 占整个 DNA 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 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 A 占这  相似文献   

15.
核酸中的碱基分两类: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嘌呤碱基是母体化合物嘌呤衍生而来的,DNA和RNA所含的两种嘌呤碱基完全相同,即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碱基是母体化合物嘧啶的衍生物,核酸中常见的嘧啶有三类: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其中胞嘧啶(C)为DNA和RNA共有;尿嘧啶(U)只存在于RNA中;胸腺嘧啶(T)一般存在于DNA中,但是tRNA中也有少量存在[1]。tRNA(转运RNA)约占细胞RNA总量的15%,由核内形成并迅速加工后进入细胞质,主要作用是将氨  相似文献   

16.
1.碱基互补配对类试题此类试题可通过画两条横线表示DNA分子的两条链,或用其中一条横线表示RNA分子的链,并在横线上标出相应的4种碱基符号和已知碱基的含量,然后分析简图,便能轻松地得出答案。例1.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另一条链上的A占该链的比例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DNA指纹 人体包含有100万亿个细胞,它们组成各种器官和组织。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每个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它们大小各异。遗传信息贮存于染色体内的DNA分子中,也就是说,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复制就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通常以双螺旋型的双链存在,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四个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DNA双链通过氢键按A-T、G-C的互补配对方式绞结在一起。上述四种碱基在DNA长链中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系列密码,在受精卵到个体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从而使得人类个体之间的特征千变万化,互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提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分子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确立了DNA的化学成分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到了40年代维尔金斯(Wilkins)及其同事罗莎林·弗兰克林(Rosaline Frankin)根据X射线衍射研究,已清楚DNA分子是由许多亚单位堆积而成,这些亚单位有规则的螺旋几何形状,每3.4(?)单位重复一次,也弄清了DNA分子是某种长链的多聚体,其直径自始至终不变.正是在此基础上,Watson和Crick开始其DNA结构研究.糖—磷酸骨架的某些部分吸引着另一个糖—磷酸骨架的某些部分,或是同一分子上的碱基相互作用,这样,单一的糖—磷酸骨架本身就会形成弯曲和折迭.因此他们请剑桥年轻的数学家John Griffith为其计算一个DNA分子相同碱基之间的吸引力.但Griffith根据计算认为不是相同碱基的相互吸引,而似乎是不同碱基之间的相互吸引,这立刻使Grick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即碱基的互补配对.1952年在剑桥,奥地利生物化学家Erwin Chargaff被介绍给Crick和Watson,他们从而得知了Char-gaff研究了不同生物的DNA,得到的几个实验法则:①T C总是等于A G;②A=T,C=G,但A T不一定等于C G.以此为线索,他们运用先通过理论上建立模型,然后用X射线衍射结果来检验模型的方法,提出  相似文献   

19.
余松 《生物学教学》2007,32(1):63-63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结构与复制”一节中是一个重点,相关计算是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由于方法不当经常出现错误。众多教辅材料中有下列“公式”:①Aα=Tβ,Aβ=Tα;②Gα=Gβ,Gβ=Ga;③若α链中:(A+G)/(T+C)=m,则β链中(T+C)/(A+G)=m,(A+G)/(T+C)=1/m;④若α链中:A+T=n%,则整个DNA分子中,A+T=n%,C+C=1-n%。  相似文献   

20.
正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2.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DNA双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有规则地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外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