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文体,从它的起源时代开始,经过漫长的艺术积淀,最终形成了显示自身品格的一些文体特征。文章摘选出客观对应物、意象、象征、契合这样的诗学文体范畴,就它们的内涵、演变、审美效果进行分析,以此凸显诗歌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唐宋古文运动是创立新文体的运动,在这新文体的创立运动中,文人士子探索于形式,收获于形式,逐渐寻绎到艺术散文表情达意的正确形式,从而使中国艺术散文的形式本体得以确立。从先秦到唐宋,中国文坛经历了由简趋繁、由繁变简的几多反复,这过程实际上是文体的分衍变化过程,是中国文学探索形式的渐进过程,其中居于主导因素的是语言形式的骈傲互变——骈体与散体的互补互融及相互抵触,这是艺术散文的形式演变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读什么?本文分别从读者和创作者两个层面就文学中的三种文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今天是散文的时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读好散文,以及好散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散文创作的选材、立意、方法、作者的个性才情和读者的接受等方面入手,抓住真实/个性/自由/情趣四个特点,结合当代散文的发展态势散文文体进行探讨。真实性是散文安身立命的基础,真情实感是赢得读者的法宝;散文是最具个体化色彩的文体,作者的不同个性使散文风格千姿百态;自由是散文创作和接受的特点,也是散文魅力所在;情趣既是散文的点睛之笔,也构成散文的整体韵味。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散文颇具谈话风格,在呼吁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今天,读来更觉像挚友在耳边轻轻诉说。是什么让他的散文具备了如此风采?本文选择了周作人散文与英国随笔的比较这个视角,试图从文体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文体特征所呈现的生活态度出发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已的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英语商务信函作为一种体裁,属于边缘文体,同时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文体特征.本文旨在从语言的角度,在例证的支持下,就该体裁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论论争的一极,"文体净化"论强调散文文体的纯洁性、独特性,它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文体的历史演变、五四散文的创作传统及五四散文理论思想的发展,它的目的旨在维护和强调当代散文的艺术标尺。不过,倡导者在对艺术散文文体进行规范时,还应及时把握90年代散文母体中新的成长点——思想随笔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女性散文创作是近年来常常引起关注的一个文学现象,其中斯妤的散文就以她对人生、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创新的文体风格和女性情怀的相结合,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审美品格.本文试图从文体风格,创新意识,女性情怀这几个方面来解读斯妤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星体文学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评论界再不能不屑理睬,必须予以关注。星体文学分为四类:生活抒情性散文类;自传性散文类;随感杂谈类;自传体报告文学类。自传体报告文学与传记、记人报告文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文体特征:一、作者不再是0°介入,而是100°介入;二、它是介于自传与报告文学之间的新文体;三、作者的自我得以充分张扬;四、“自述”是其独特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的散文深入而独到地开掘了西部“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性内涵;以清醒的现代理性精神和自觉的启蒙意识对民族历史与文化进行反思与批判,显示出理性的厚度与思想的深度;同时,从主体“在路上”的精神特征,到意绪化的、流动的文体结构,都凸现出个性色彩与动态生命历史感,强化了散文的诗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之初,杨永康和他的散文在文坛崭露头角,受到了不少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他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革新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体特征:文类杂糅多变,打破散文文体界限,既借鉴了小说的技巧,又吸取了诗歌的精华。语言表达注重感觉的艺术化,运用陌生化、对话体等手法建立了独特的“康式”话语秩序。  相似文献   

14.
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种文学样式的基本要求。建国后的散文曾经脱离了散文的基本要求,林非先生提出了散文的真情实感论。引起了关于散文真情实感的讨论,真情实感被当作散文的本体性要求。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基本要求,对散文的认识有进入误区。散文的真情实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传达上:1、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2、真人真事在传达情感时明显带有作者的个人色彩。3、材料的选取受个人情感的支配。当下散文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真情实感。而在于作者个人的独立性思考和学养的提高,进而使散文保持一种平和、冲淡、宁静、悠远的幽默和智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当代背景下的女性散文热同散文的文体特征、女性意识的演进以及都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时代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期,格致与其散文在文坛上颇引人关注。执着于生命的痛感,格致从个人经验出发,以极度的敏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革新散文创作,形成独到的文体特色:文类杂糅、多变,既有小说技巧的精心融合也有任意组合的断章碎片;语言表达注重瞬间感觉的捕捉,文字细腻散漫甚至不拘语法规则,有一股天真浪漫之气。与"新散文"作家相比,格致在散文文体上的创新缺少一份自觉,更是个人经验和艺术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17.
从真情寄托、表现手段、文体风格等方面论述汪曾祺散文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自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问世以来,有关该文的主题、结构便议论纷纭。从散文文体特征入手,运用叙述学的视角解析叙述者“我”在该文中独特的存在方式与作用,并进而阐释《荷塘月色》特有的叙述结构,可寻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文体是密不可分的。翻译若不注重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以对散文《落花生》两译文的赏析,探讨了汉语散文英译的若干问题,论证了"译无定则,以意定译"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从孤冷沉寂到屹然崛起──对当代中篇小说发展的文体思考刘克宽中篇小说的名称,是五四时期从外国引进的。在我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上,虽然早在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小说中都曾出现过中等篇幅的小说,但从中篇文体的观念意义上说,则很难把它们称之为中篇小说。因为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