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4,(12):42-43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文指出:"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 刊登在《浙江日报》2003年5月28日一版上的评论《人·自然·经济·文明》,就是一篇讲究宣传艺术,让人"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的好评论。  相似文献   

2.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4,(12):48-49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讲:“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指导性是通过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来发挥作用的。通过读、听、看,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自愿地接受了引导、接受了指导,这是最高超的引导艺术。”这段话不仅指出了传媒的指导性要通过艺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讲:“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指导性是通过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来发挥作用的。通过读、听、看,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自愿地接受了引导、接受了指导,这是最高超的引导艺术。”这段话不仅指出了传媒的指导性要通过艺术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学说的代表作,其中有一篇是专门论说"先识"的.何为"先识"和"先识者"呢?请先看<吕氏春秋·先识>的全文: 先识 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  相似文献   

6.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7.
让理论宣传可亲耐看 李瑞英 <光明日报>在宣传和学习<七个"怎么看">中,努力贯彻落实中宣部的宣传部署,积极拓展宣传空间,同时要求全社职工首先认真学习. 一、积极宣传<七个"怎么看">,引导干部群众关心现实,重大理论问题. <光明日报>从2010年7月1日起,连续刊发"七个怎么看"系列长篇文章:<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等.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9.
在<半月谈>今年第19期上,读到苏北同志在"半月评论"专栏里写的评论文章:<力戒"口惠民生">.这篇千余字的言论,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剖析深刻、文笔生动,笔者一口气读完,又爱不释手地读之再三. 这篇1600字的评论,11个自然段,几乎没有长句子,读来很是轻松.笔者认为在写作上具有以下4个特点: 一、知情知底,把民生问题作了精彩的提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上古饮食制度、城市规模、<三礼>及<庄子·逍遥游>文意等考查,认为<逍遥游>中"三餐"应释为"三口饭"或"一顿三口饭"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以为然,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大哗,不以为然."这条成语并不难懂,也不难用,但是不少人却把它用错了.  相似文献   

12.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可以期待的正常状态是,"媒治"作为社会治理和"权利监督权力"的形式,本身就是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为了编区志附录,重新翻阅了邓拓的<燕山夜话>一书,其中,一篇题为<欢迎"杂家">的短文引我反复读之.邓拓在文中写道:"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南非世界杯已经落下帷幕,纵观<南宁晚报>的"非·战"特刊,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之举. 找好定位 找好定位,就是摆脱过往做法,做不同于以前世界杯报道的特刊,以"社会性、娱乐性"作为主线,做到多点开花,看点十足.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8日至10日,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专题研讨班.研讨班结合<金华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策划<影像·寻访>等具体案例指出了主题报道的创新路径,认为<影像·寻访>的成功就是让重大主题报道更充分体现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选题,稿件本来就是有的,即"准备好的",编辑做的是选择性工作:选择哪些拿来为我所用.比如引进版的图书就是一种"准备好的"选题,东南大学出版社几年来出版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博士文库>也是这样一种选题.这类图书的策划组稿有着与一般科技书不同的特点,下面以<博士文库>为例介绍.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艺术评论>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新世纪艺术十年·第三极文化理论与中国艺术发展"学术论坛.四十余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影视传媒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与会.  相似文献   

18.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3,43(2):F0003-F0003
<正>你对现代"八股文"式的论文写作厌倦了吗?你对人云亦云的观点重复的"炒现饭"式论文是否读之味同嚼蜡?你是否还保留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挑战"存在就是合理"的一份勇气,希望给图书馆吹来一丝清新的气息呢?如果是的话,请提起笔,对关于图书馆、图书馆学、图书馆人出现的种种现象、事件、思潮做一个批判与反思吧,缘起、  相似文献   

19.
<开坛>又得了一个奖: "最具投资价值的电视节目".这的确是一个很健康的消息.<开坛>创办于2002年,是陕西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很严肃的谈话节目,严肃到什么程度呢?那个写了<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曾经说过一段话:"我孙女就要看那个"小燕子"(还珠格格),可是总不能把每个人都弄成"小燕子"吧,就像五星级宾馆,一定要有总统套房,不管有没有人住,这代表着一种标准, <开坛>就是总统套房."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书屋"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回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舍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竟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用科技知识指导种田和养殖的情况很少,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国60多万个村屯的现实.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文化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