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司法解释普遍约束力。使司法解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推动力量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主体在诉讼活动中的最高权威;二是应用司法解释能够提高司法效率。司法解释是最高司法机关在其权力范围之外对法律的解释,它不是有权解释,或者说,它仅仅是最高司法机关对法律的认识。司法解释和法官解释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司法解释既是法律解释的主要形式之一,又是法治的一项制度;既是规范性法律件,又是法律建设活动。健全司法解释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除了司法解释外,依据法定分类方法,还有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等法律解释。此外,和司法密切相关并有必要和司法解释相提并论的还有地方司法解释和案例;即使司法解释内部,依解释的主体不同,又可分为司法审判解释和司法检察解释。然而,法定的有权法律解释分类中标准不同一,司法解释和其它有权法律解释之间不协调或冲突;司法审判解释和司法检察解释之间,因解释主体多元,既影响司法解释的效力,又影响司法解释和法律的统一;司法解释对实际存在的地方司法解释和案例也应正规。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5,(3):33-40
宪法具有政治权威和法律权威双重属性,而其规范性、制度化、强制性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在司法中予以适用。囿于现有政治体制的要求,合宪性解释成为宪法适用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合宪性解释是解释方法与解释材料的结合,而且现有制度并未明确排除宪法适用的可能性。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及案例的佐证,最终明确司法适用中合宪性解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法律解释是任何法律在实际运用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宪法也莫出其外。一般而言,法律解释着重研究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而宪法的解释主要体现于普通法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解释。通过二者关系的比较分析,认真研究普通法律对于宪法的解释,对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学法、讲法、研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法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离不开刑法的解释。目前,刑法解释主体的多样化带来了诸多矛盾:刑法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存在失谐,司法解释内部存在冲突。本文在考察我国刑法解释权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刑法解释权进行尝试性的重构,以期促进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协调,实现刑法解释权的合理配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部门法相同,《刑法》自制定颁布施行起,便必然会出现"法有限,情无穷"的矛盾,存在法律漏洞和瑕疵的问题,于是就需要出台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来弥补。而大量刑法解释的出台,会导致在定罪和量刑中过于依赖司法解释,甚至有架空刑法之势。刑法解释自身也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无论从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方式解释宪法的社会基础和活动空间亦即其面临的现实动力和压力方面,还是解释的运作方式和实际表现亦即其个案和附带性质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宪法司法解释得以规范和奏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我国几个效力不同、功能各异和相对独立的宪法解释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宪法解释体制中符合司法的特性及其依附的政治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8.
刑法解释的制度设计与体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刑法解释中,有权解释是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两种法定的解释构成我国刑法解释的二元体制。但由于法律解释权的二元分立,造成刑法解释体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重新定位法律解释,并建构科学有效的刑法解释体制将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实务中,尤其是在司法判决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指导法律的实施、统一全国法律适用的标准、弥补法律漏洞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然而,一个尴尬的局面是,虽然司法解释对于我国司法实务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最高法和最高检司法解释权的法律依据却仍然不明晰。许多司法解释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立法甚至改变了立法的规定,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两高”在作出司法解释时在解释范围和解释程度方面所应当遵守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司法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宪法司法化问题成为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 ,制约宪法司法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有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误解 ;宪法长期以来形成的“纲领化”、“政治化”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宪法解释工作的落后 ,使宪法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我国社会整体民主意识和公民宪法权利意识的淡薄 ;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模式对我国宪法产生的深刻影响 ,等等。  相似文献   

11.
宪法实践与实践宪法——我国宪法司法解释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13批复”所引发的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已成为宪法学者甚至整个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最高人民法院是否有权解释宪法无疑是争议的焦点所在。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看,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和法律过程中对宪法进行个案和附带性质的解释已是一个客观现象。所以。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宪法需不需要、应不应该司法解释。而是如何立足于当下国情规范进行。只有将其存在的合理性上升为合法性(合宪性),才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宪法司法解释无疑真正符合宪政的逻辑进路:从范例到惯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情事变更原则是调整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我国对情事变更原则的立法尚不完善,而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并且确认情事变更原则。确立和完善情事变更法律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几个方面确立和完善情事变更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刑法解释中,有权解释是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两种法定的解释构成我国刑法解释的二元体制。但由于对法律解释的定位富有本土特色,即法律解释权的二元分立,造成实际运用与法律定位的巨大反差,表现为现行的刑法解释体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因此,重新定位法律解释,并建构科学有效的刑法解释体制将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形成以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为主的法律解释体系,但这三种解释因其抽象性,对个案不能进行具体性指导,导致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得不采用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确立法官解释的必要性,但法官解释效力的大小却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并且法官解释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将会给法律的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二元一级的司法解释体制下,最高人民法院的抽象性司法解释以及所表征的准立法特征已成为当前的普遍趋势。但是,因其脱离具体的条文及关联个案而不符合《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及《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这一解释对象的要求。同时,从历史、体系解释、法理层面分析可知,做出抽象性法律解释案是《宪法》和《立法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属权力。因此,尽管抽象性司法解释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相当的工具理性,但在合法性评价上还需高榷。  相似文献   

16.
成巧云  王夏玮 《时代教育》2006,(12):152-153
文章首先从中国和西方国家司法解释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出发,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司法解释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司法解释的特征和主要问题作了阐述。然后通过对中国现行司法解释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目前司法解释存在的包括解释主体混合、“司法立法”司法解释超越了解释的本来意义、程序性较弱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对中国目前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包括:严格规范司法解释主体、明确司法解释的权限和范围、完善司法解释的程序等诸多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二十多年的刑法解释实践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能适用于刑法解释实践,本应由刑法规定的犯罪问题和刑罚问题,却由司法解释替代了,刑法赖以支撑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解释中成为一纸空,刑法作为国家重要基本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本就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解释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大量事实证明,法律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执行;制度不在于有无,根本在于实施,有宪法不等于宪政,建立宪政国家的关键在于宪法实施。而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必经过程,要实施宪法就必须先解释宪法,在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宪法解释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找我国的宪法解释之道。  相似文献   

19.
徐希伟 《文教资料》2007,(10):76-77
本文从解释学法学出发,分析司法作为一个阐释性过程所面临的权威问题,认为法律解释的主体应当一元化。在此基础上阐明司法解释的价值功能及其权威的具体体现,概括在解释过程中司法权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法律必有解释。我国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就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本文在介绍了我国司法解释的现状的基础上,解构了我国司法解释存在的病因,继而对症下药得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