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物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文学艺术的创作,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十九世纪的德国大诗人认为:“每一种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往往用“诗”来形容:美的风景——如诗如画;美的姑娘——诗一样的风韵;美的作品——史诗般的作品;美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一切文学体裁都含有诗的气质。”诗人曾卓说:“一切艺术作品都可以说是心的歇”(曾卓《关于诗》)。可见,要使我们的文章美起来,就必须使文章的语言“诗”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诗一样的语言呢?方法很多,本文略举三例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是一种最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 的结晶。鉴赏好的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诗歌 鉴赏教学中,我以为要着力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三美”:反复吟诵,领会诗歌的情感美。诗歌鉴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 、想象、记忆、思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赏诗,首先得读懂诗。通过反复 诵读,整体认知,理解诗文的词义、句义,把握诗的内容。其次,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4.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当我们一说到汉语是伟大的、是一种具有高度文明价值的语言时,人们马上会举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为例,甚至不用举例,这些精美的的诗句就会自动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所以德国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认识悖论     
西西 《中文自修》2005,(9):42-43
一提起哲学,我们会想到什么?一堆堆厚厚的书籍?一张张严肃的“伟大哲学家”面孔?一个个高深的概念?有没有试着去想,其实,哲学可以很生活,可以很“平易近人”?你一定会说我在故弄玄虚了。好吧,就让我们来证明,哲学并不是那么枯燥难懂。来吧,享受一下“思维体操”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曾说过,我国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及其奇崛冷艳的特征。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意象,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透过意象这一审美层次,我们可以了解李贺心灵深处的情感活动,进而把握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有他独特的感觉和想象习惯,从而在意象使用上也会有自己的侧重面”。下面我们试从李贺诗歌意象的选择、组合与创造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吴金花 《现代语文》2006,(8):122-122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困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研究创新写作课题中,我们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作文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在写作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生命之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狄德罗指出:“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自然就不是一个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相似文献   

10.
想象的魅力     
丁锐 《小学生导读》2014,(11):18-19
正"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起来。"诗人圣野用诗的语言,道破了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诗人借助想象,可以看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从诗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想象的特殊魅力。最近,读了一所小学诗社的作品,被小诗人们那新奇、大胆的想象所折服。他们好似都在心里长了第三只眼睛,看见了许多奇妙的事物。他们描绘出藏在心中的那些意想不到的图景,令人惊讶、感叹、拍  相似文献   

11.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诗歌创作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才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第一卷,357页),我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歌爱好者谈诗》)  相似文献   

13.
<正> 想象,在诗歌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雨果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想象”(《莎士比亚的天才》)。培根说,“诗是真实地由于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学术的进展》)。人类的诗歌发展史证实:独特的艺术想象,是构成诗歌创作个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学的起源、本质问题的探讨,可以说,自从文学产生以来,就已经开始进行。在西方,古希腊可以说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当时的诗人荷马(公元前9-8世纪)就已经说过:“是九位文艺女神(总称缪斯)教会人们咏诗、唱歌,并编造谎言。但是诗中有高尚的心灵和充满魅力的语言。”①(公元前8世纪左右,诗人赫西俄德也说:“我们会把许多谎言说得好似真理,然而,如果愿意,也会把真理宣告。”②以上廖廖数语,就已触及到文学(诗)创作的起源、本质以及诗人的想象和诗的语言等问题,可以作为希腊文艺观或诗论的最早代表。然而.这些言论都…  相似文献   

15.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人自我内在的体验与感觉。创造新的意象与境界,来表现生命的真理。它是一种精炼的语言,它具有音乐性,它是诗人对生命的观察和体验,它是一种创造,它富有想象力,它表现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以先秦“言意之辩”为切入点、勾勒中国古代语言哲学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由此凸显出中国先秦哲学家们对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先秦的“名实之辩”主要是在认知领域讨论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言意之辩”则是在“名实之辩”基础上的思想上的转进,主要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人的关系,讨论问题的层次有两个:一是具体的语用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表意功能,二是在哲学层面,语言对于形而上问题能否把握,如果能,又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17.
诗是语言艺术或者语言的演奏形式,诗人寻找一种能够表达思想的语言,使自己从闲惑中解脱出来,一切都交给语言。诗人寻找的这种特殊的语言,这种具有诗美特征的语言,是诗人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图象或哲学沉思存在的媒介物。诗人生活在这种语言里面,语言的诗性、诗的特质使诗人狂喜、惊颤不安。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著名诗人白振华的诗向读者敞开了其作为新加坡政治家的情感世界。他以诗人的感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用时而激越时而柔和、时而乐观时而哀伤的富于变化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的深情与沉思,创造了一个爱与情的斑斓世界。他的诗歌无疑很好地诠释着他的爱与美的哲学,在他的诗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社会是融洽的,人与人是相爱的,白振华用他的“爱”的眼神发掘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美。白振华的诗有着睿智的哲思和生活的智慧。他以鲜活的语言和自由的形式,在随意的书写中蕴涵着朴素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找一种诗的思维术”,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支柱,它显示了中国诗人对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的思维术理论主要包括:诗人“要住的是诗的世界”;诗“要有大的暗示能”;写诗“用诗的思考法去想”;诗的语言秩序要“超越形式法的组织法”等。  相似文献   

20.
狄德罗指出:“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关于诗人的想象,莎士比亚说:“他的想象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