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同时我从日本的岩彩画开始了解东山魁夷,加山又造等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对色彩魅力的感受,对色彩美的理解与中国传统绘画都不同,我对岩彩绘画中的色彩美感有一些了解,同时把自己对岩彩艺术的一些了解,同时把自己对岩彩艺术的一些粗浅理解运用到中国画的教学中,使中国重彩画与水墨画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岩彩画由于太倚依赖重来自日本的技法和现代构成而缺乏中国绘画精神,也因此阻碍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认识岩彩画与中国绘画的承继关系入手,分析了岩彩画和写意精神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融会写意精神和技法重组这两大要素的“岩彩写意画”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从实践出发来谈到了岩彩画与写意精神的具体结合及岩彩写意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岩彩画源于中国,后来吸收了西亚一些国家的艺术手法,并向东传播到东亚国家。到唐宋时期.人水墨画的逐渐兴起使岩彩画从中国传统的化视线中消失。近年来,岩彩画再次被国内美术界重视。现代岩彩画在绘画材料、表现领域和手法上有了质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永刚 《快乐阅读》2011,(12):190-192
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正建构着中国绘画最新的形态,"工笔"的传统画风法、"重彩"的色彩回归、"岩彩"的革命创新是当代中国工笔画不同的艺术流派在风格与个性上的体现,是当代中国工笔画的重要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5.
一个画种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其材料属性,因此对绘画材料语言及新审美空间的探索创新会极大促进画种的认知和表现空间。岩彩画先天带有现代绘画特质——开放复合的多元综合性。中国画家应重视现代岩彩画材知识,研究探索其材质综合特性,在继承中国传统重彩画优势、保持自身文化身份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画种的媒材技法,使岩彩绘画语言不断丰富、成熟,表达更自由、更具中国精神,可以跨地域空间,与西方强势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6.
论水彩教学     
周越 《时代教育》2007,(8Z):136-136
1水彩画及其大致发展 水彩画是西方绘画的一种,和油画有着相同的渊源和文化背景,水彩画是现代绘画中一项重要的表现媒介。是色彩绘画的造型手段之一。水彩画的发展在西方也先后经历了单色画时期、地形画时期、独立画时期三个阶段,在世界各地传播并很早传人中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山水画"水墨为上"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绘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山水画出现初期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中唐时期,王维始用“水墨渲淡”。自此,以五墨代替色彩的“水墨画”和兼用平涂和晕染的“着色画”共同发展。宋以后,水墨画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山水画形成“水墨为上”的色彩观。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古代玄学思想的影响、墨的发明以及水墨画的绘画形式与古代文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心境之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发端于工笔重彩画。从中国绘画史看,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宋元以后走入低谷,直至20世纪80年代,被旁落千年的工笔重彩画才再度振兴。现代重彩画是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个相对独立的画种,它融合了水墨画、青绿山水和壁画的技巧,吸收了油画和岩彩画的营养,在重视颜料、材料、技法和绘画语言开发研究的前提下,重视题材的选择和意境的开拓,如今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动的视觉效果在画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原始涂绘岩画材料与现代岩彩画材料的依托材料、颜料、调和剂和工具进行了比较,揭示出现代岩彩画是如何在现代科技的介入下摒弃不利于色彩保存和艺术表现的因素,发展成为一门更具有生机的绘画艺术的.  相似文献   

10.
岩彩艺术(或称现代重彩艺术,它在台湾被称为胶彩画,在日本被冠以日本画,在朝鲜则被称为朝鲜画),主要指使用东方传统壁画(丝绸之路佛教洞窟的岩彩壁画)的技法和岩彩材料,来制作包括架上绘画、壁画和装置等视觉艺术形态,并使用审美和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其古典表现的魅力,开拓其适应当代审美领域仍具有活力的部分,同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绘画中可以融入的精华部分而发展形成的当代东方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形”是指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对象的精神、气质。世界绘画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从追求形似开始的,这是绘画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绘画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相传三国时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画,一不小心将一滴墨汁滴到画绢上,画家急中生智,把误滴的墨汁画成一只跃跃欲飞的小苍蝇。孙权看了此画以为是真苍蝇,用袖子去赶拂它,不料画上苍蝇一动不动。孙权细看才知是一只画出来的苍蝇,因而感叹曹不兴乃画中圣人。这个传说,虽说有些夸张成分,但也说明了中国绘画古时是以酷似原形为高超。这也是绘画初始阶段的必…  相似文献   

12.
任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6):113-116
我国绘画表现物象,传统的美学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目识心记,以形写神”。绘画思想的核心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感情移入。用线造型,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表现手段,不论描写任何物象,画家创造出明快、犀利多变的线描,以适应不同的物象与质感。构图上,采用运动透视的构图法。中国画家运用色彩,从来不是“自然主义”的。他们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配备增强感染力的色调。他们敢于突破“自然物”固有的色彩,代之以感情中酝酿的色彩。近些年来,中国画“变形”之风较盛,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对传统人画体系的误解导致了对传统“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片面理解,它对现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削弱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深度。本回顾了“工笔画”在中国传统(人)绘画中的实际发展,着重提出了“工笔画”在绘画形式和绘画态度上对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画的写意创作过程中,“意境”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中国古代多位画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绘画的“意境”内涵.在意境表现形式上有一笔画、水墨大写意与丘壑内营等等,这为领会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重彩画也就是石颜料绘画 ,古称青绿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汉唐以来 ,中国重彩画技法传入日本 ,后形成日本画。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与日本颜料绘画的区别 ,一是在造型上中国是线造型 ,而日本则线造型减弱 ,视觉上与油画相近 ;二是在制作上两者在绘制方式、色彩应用、材料工具和颜料上均有不同 ;三是在视觉效果上中国画更适合于近处欣赏 ,而日本画则尺幅较大 ,色彩富有光泽。近年来 ,中国重彩画的兴起 ,在色相、颜料和材质方面均有创新 ,开拓了中国当代绘画表现的新途径 ,加快了中国绘画由传统表现方式向现代表现方式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画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中国绘画中诗书画印的结合,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中国画画面上题款的出现,从古籍稽查,大概起源于前汉时代。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在麒麟阁画《十一功臣像》便有“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随着诗词学的发展,唐代以后则把诗词用到画题上去,如画山水或曰“烟笼雾锁”、“洞庭春色”,画竹题“潇湘烟雨”,画梅题“疏影横斜”等等。画面上题诗加跋,此种风气大约兴起于宋代。明沈灏《画函》说:“题与画,互为注脚”。就是中国画与诗、书…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传统石窟壁画的制作以及壁画材料性质特征的简要介绍 其次探讨壁画的现状模写与一般临摹的区别以及现状模写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石窟壁的画材料表现、现状模写对当代岩彩画的指导作用和当代岩彩画的审美等问题 最后简要回顾了现代岩彩画发展的基本轨迹,以此来论述传统石窟壁画材料表现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国画坛,岩彩画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岩彩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汉至唐的一千多年间,它一步步走向灿烂辉煌,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渐行渐微.今天我们讨论岩彩画艺术,探究岩彩画“写意性”的表现方法及手段,就是希望为当代中国岩彩画艺术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南齐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工笔花鸟画中所体现的“固有色”、“墨分五色”、“一色之中求变化”等为后世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画家为寻求全新绘画风格,促使了传统绘画设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色彩在20世纪已被誉为时代的标志。对意象色彩的探究,正是在以世界文化交融为背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将艺术的发展引向多元化的格局,并为今后工笔花鸟画意象色彩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